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80 篇 期刊文献
  • 87 篇 学位论文
  • 25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1,290 篇 电子文献
  • 3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71 篇 文学
    • 95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7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07 篇 历史学
    • 100 篇 中国史
    • 14 篇 考古学
    • 3 篇 世界史
  • 105 篇 教育学
    • 100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87 篇 法学
    • 74 篇 社会学
    • 6 篇 政治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民族学
    • 1 篇 法学
  • 30 篇 艺术学
    • 17 篇 美术学
    • 10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4 篇 哲学
    • 24 篇 哲学
  • 17 篇 工学
    • 4 篇 建筑学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管理学
    • 4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3 篇 公共管理
  • 7 篇 理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主题

  • 1,293 篇 汉赋
  • 98 篇 司马相如
  • 82 篇 楚辞
  • 49 篇 《诗经》
  • 46 篇 扬雄
  • 39 篇 《七发》
  • 37 篇 汉大赋
  • 37 篇 明清小说
  • 35 篇 大赋
  • 32 篇 汉代
  • 32 篇 宋词
  • 31 篇 唐诗宋词
  • 29 篇 唐诗
  • 29 篇 赋家
  • 27 篇 文学
  • 27 篇 诗经
  • 27 篇 作家
  • 24 篇 辞赋
  • 23 篇 赋体文学
  • 23 篇 枚乘

机构

  • 35 篇 南京大学
  • 30 篇 山东大学
  • 2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9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8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1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5 篇 四川大学
  • 15 篇 北京大学
  • 1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1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1 篇 西北大学
  • 10 篇 临沂师范学院
  • 10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0 篇 山西大学
  • 9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9 篇 兰州大学
  • 9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8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安徽大学
  • 8 篇 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26 篇 许结
  • 20 篇 郑明璋
  • 18 篇 章沧授
  • 18 篇 王思豪
  • 13 篇 龚克昌
  • 12 篇 张新科
  • 11 篇 阮忠
  • 9 篇 踪凡
  • 8 篇 赵逵夫
  • 7 篇 昝风华
  • 7 篇 康金声
  • 6 篇 曹胜高
  • 6 篇 孔德明
  • 6 篇 田胜利
  • 6 篇 汪小洋
  • 5 篇 万光治
  • 5 篇 禹明莲
  • 5 篇 陈春保
  • 5 篇 孙少华
  • 5 篇 蒋文燕

语言

  • 1,29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赋"
1293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汉赋器物文化因素初探
收藏 引用
求索 2006年 第4期 57-59,120页
作者: 昝风华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赋中的器物描写具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反映出汉代器物制造的三大特点:重视原材料所处环境对其质性的影响,注意使“天工”与“人工”合而为一,惯于运用象征手段进行造型设计。这些特点产生于共同的精神土壤,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渊源论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B12期29卷 94-95页
作者: 任映艳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以其华丽的词句、浩大的篇幅、铺排的气势,在高度繁荣统一的数百年封建王朝中,卓然成为两汉时代的文学之标志。汉赋主要是为汉王朝统治者"润色鸿业"的需要而出现的。汉赋作为随时代而产生的文学样式,其起源深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创作思想体系论:意识、倾向、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23年 第1期 58-67,186,187页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昆明650500
深入汉赋各体类的创作实践及发展脉络,可见汉赋的创作思想具有较显著的体系特征,分别体现为经典模拟、抒情而作和“缘事而发”的创作意识,整体性、具体性结合的整具性思维和文字学、经学、阴阳五行、历史评鉴等知识学谱系的创作倾向,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汉代职官选拔制度对汉赋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42卷 109-114页
作者: 于淑娟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汉代职官选拔中的征召、考选、太学等制度,对汉赋的发展都有影响。因赋征召的尊荣使司马相如、扬雄等成为文人仕进的显例,形成了有汉以来文人献赋的传统,推动了汉赋的创作;选试制对官吏文字水平的要求,使汉赋因其增智广识、记诵文字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自然意象的神学思维——兼论儒教神学对魏晋自然审美的开启意义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12年 第2期 117-120页
作者: 刘敏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汉赋,其自然意象的创作思维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教神学自然观在审美领域里的体现。儒教神学视世界为天人感应的"有机统一体"决定了汉赋中自然描写注重整体的系统化特征,儒教神学以阴阳五行为构架的宇宙图式转化为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中的“琴”意象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 2014年 第6期34卷 224-227页
作者: 王娜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河北石家庄050003
从《诗经》到汉赋,琴的文化象征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汉代,琴被列为"八音之首",汉赋中出现了很多有关琴的描述,并形成了风雅、知音、隐逸和仙道四种典型的琴意象。以琴为载体的以自由为人文追求和价值取向的田园文化在汉代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凭虚”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12年 第12期 45-52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赋“凭虚”乃是重要的创作倾向,反映于体制、构思、名物以及作者的精神气度诸方面。《骚》、《庄》及纵横辩说,预导汉赋“凭虚”倾向。屈辞宋赋,直开汉赋。屈辞缘情托物,虚廓铺陈,汉代骚体承之;宋赋去情叙物,假托虚夸,汉大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研究  第1版
收藏 引用
1984年
作者: 龚克昌编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口多微辞,所学于师”解——兼谈宋玉对汉赋文体特点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19年 第12期 148-153页
作者: 路成文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在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登徒子指责宋玉"口多微辞",宋玉以"所学于师"回应。因"口多微辞,所学于师"并非宋玉与登徒子辩驳的重点,因而向为人所忽略。但仔细诵读此赋,再结合由屈原、宋玉及此后的司马相如、扬雄等人所构建的辞赋发展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类书说”及其文学史意义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 2008年 第5期 168-173页
作者: 许结 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汉赋与类书的关系,前贤虽有论及,却缺少深入的探讨,而其中文学史的意义,更有待发之蕴。"赋代类书"的说法,从狭义的赋学观来看,是一种误解,如果就广义的文学观而言,又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汉赋作家的比类意识落实在创作上,充分体现于对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