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9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0 篇 医学
    • 154 篇 中医学
    • 62 篇 中西医结合
    • 10 篇 临床医学
    • 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0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5 篇 工学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5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3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1 篇 理学

主题

  • 215 篇 气至
  • 68 篇 得气
  • 58 篇 针感
  • 56 篇 针刺感应
  • 41 篇 针刺
  • 18 篇 穴位
  • 16 篇 刺法
  • 15 篇 补泻
  • 14 篇 针灸
  • 11 篇 针刺得气
  • 10 篇 进针
  • 10 篇 入针
  • 9 篇 《内经》
  • 9 篇 针刺补泻
  • 8 篇 补泻手法
  • 7 篇 内经
  • 7 篇 针刺手法
  • 7 篇 取穴
  • 7 篇 候气
  • 7 篇 治神

机构

  • 10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8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8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5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4 篇 南京中医学院
  • 4 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
  • 3 篇 中日友好医院
  • 3 篇 广西中医学院
  • 3 篇 西安医学院
  • 3 篇 成都中医学院
  • 3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 3 篇 中医研究院
  • 3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2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
  • 2 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
  • 2 篇 北京中医医院
  • 2 篇 辽宁中医学院
  • 2 篇 天津中医学院
  • 2 篇 山东中医学院
  • 2 篇 香港大学

作者

  • 3 篇 牛文民
  • 3 篇 胥荣东
  • 2 篇 朱江
  • 2 篇 许能贵
  • 2 篇 解秸萍
  • 2 篇 高希言
  • 2 篇 王朝阳
  • 2 篇 李瑛
  • 2 篇 陈克勤
  • 2 篇 刘清国
  • 2 篇 杨介宾
  • 2 篇 王德隽
  • 2 篇 王雪苔
  • 2 篇 许金森
  • 2 篇 张晓风
  • 2 篇 肖沛
  • 2 篇 睢明河
  • 2 篇 毛红蓉
  • 2 篇 彭若轩
  • 2 篇 马惠芳

语言

  • 212 篇 中文
  • 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气至"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得”与“气至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14年 第8期34卷 828-830页
作者: 刘农虞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
为阐明"得"与"气至"的内在关系,通过重温《内经》有关理论,结合有关学者的观点,分析比较二者的关系。"得"是中穴的标志,也是气至针下的征象,更是针刺补泻的前提。得的感觉来自医患双方,其表现形式既有"紧而疾""沉涩紧""轻滑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谈针感、气至与得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12年 第12期32卷 1132-1134页
作者: 张芳 王鸿度 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 四川泸州646000
现行规划教材《针灸学》认为针感、气至与得含义相同,笔者认为不甚妥当,故引用《内经》和古今知名注家的注释、论述及研究认识,对其含义进行思辩。针感是医者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及自觉反应;气至是调动机体正祛邪外出,使患病机体趋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灸法之“得”与“气至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 第12期43卷 1042-1045页
作者: 彭若轩 毛红蓉 吴赛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湖北430061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得"与"气至"的概念非针刺之独有,灸法理论中也应关注两者的特点。灸法治疗过程中"得"与"气至"为2种特征性表现,"得"以施灸局部皮肤潮红伴有酸胀热痛等灸感为主,但这种灸感分"得正"与"得邪"两论,并非一定提示"气至而有效";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中有关得气至的初步探讨
收藏 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 第1期29卷 14-15页
作者: 王朝阳 刘清国 袁亮 睢明河 马惠芳 解秸萍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北京10002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100054
自《内经》以后针灸界对得气至大多数已经形成以下的共识:①得气至为针刺行施补泻手法的前提,只有在得的基础上再进行补泻,针刺才会有效。②得为针刺后的感觉和反应,包括医生在针刺过程中体会到的针下沉紧感觉或指患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气至气至而有效、得、针感的内涵与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18年 第17期59卷 1450-1452页
作者: 刘小平 陈飞宇 包烨华 楚佳梅 杭州市中医院、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453号 310007 杭州市丁桥医院 310007
认为"气至"之分广义与狭义,针刺作为治疗手段时,气至多为谷气至,"气至而有效"之即为谷气至是"得"的前提,得是针刺后谷或正气至病所并与邪斗争的状态,正邪相争的预后则需要脉象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而"针感"则是气至、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气至而有效”考释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21年 第6期41卷 657-658页
作者: 胡玉龙 朱长刚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合肥230038
《黄帝内经》反复强调“气至而有效”的理念。何谓“气至”?查《中医大辞典》无“气至”词条;再查《实用针灸学词典》,也无“气至”词条,但有“气至而去之”之条,条文的解释是:“针刺术语。意谓针刺得以后,即可起针。《灵枢·九针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谈针感、得气至的相互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20年 第4期61卷 294-297页
作者: 徐赟赟 孙若晗 韩德雄 胡汉通 方剑乔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从针感、得气至的概念和内涵入手,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针感是针刺入皮肤后产生的特殊感觉,包括医患双方的感觉。得是指气至针下及能够产生后续疗效的最佳机体状态,其表现形式包括针感、隐性针感和无针感三种,与针刺的层次有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气至病所”源流考及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 第7期30卷 2304-2306页
作者: 苏美玲 陈铭 许金森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福州350108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经络研究室 福州350003
通过整理有关"气至病所"的相关古籍及文献,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革新,"气至病所"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气至病所"为医者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感达到病变部位,多数医家认为"气至病所"是针刺时达到临床疗效的关键,是针灸医师在操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杨继国教授运用“气至而有效”理论治疗面瘫后遗症经验总结
收藏 引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 第11期23卷 4310-4314页
作者: 丁麟 王兴鑫 郑晓军 盛亚文 杨继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济南250355
目的 介绍杨继国教授运用“气至而有效”理论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详细将杨继国教授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记录于本文,除了运用临床治疗本病的常规针刺方法以外,特别注重“气至而有效”理论的运用,通过循经远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气至”之思辨
收藏 引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 第6期22卷 825-826,830页
作者: 屈红艳 牛文民 王瑞辉 殷克敬 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咸阳712046
关于"气至"的内涵及其与"得"的关系一直以来有诸多争议。自《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确定了基本定义以来,关于"气至"的探索后世历代医家各有阐发。因此,梳理针刺"气至"和"得"含义的衍变及其与针刺疗效的关系,不仅有益于针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