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2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9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0 篇 文学
    • 4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新闻传播学
  • 22 篇 历史学
    • 21 篇 中国史
    • 3 篇 世界史
    • 1 篇 考古学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6 篇 法学
    • 6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95 篇 桐城文派
  • 28 篇 桐城派
  • 18 篇 方苞
  • 13 篇 戴名世
  • 12 篇 曾国藩
  • 8 篇 吴汝纶
  • 6 篇 述论
  • 6 篇 姚鼐
  • 5 篇 归有光
  • 5 篇 文学史
  • 5 篇 中国文学史
  • 4 篇 清代
  • 4 篇 义法
  • 4 篇 古文
  • 4 篇 桐城文化
  • 4 篇 方以智
  • 4 篇 安徽省
  • 4 篇 程朱理学
  • 4 篇 书院
  • 4 篇 安徽

机构

  • 7 篇 南京大学
  • 5 篇 安徽大学
  • 4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 2 篇 江西师范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南昌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1 篇 安徽财经大学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安徽教育学院
  • 1 篇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
  • 1 篇 韶关学院
  • 1 篇 枞阳县人民政府
  • 1 篇 安徽社科院
  • 1 篇 安徽省文史馆
  • 1 篇 安徽省出版总社

作者

  • 4 篇 周中明
  • 3 篇 何天杰
  • 3 篇 丁放
  • 3 篇 徐雁平
  • 2 篇 张小影
  • 2 篇 徐学林
  • 2 篇 徐天祥
  • 2 篇 张静
  • 2 篇 陈平原
  • 2 篇 陈春华
  • 1 篇 叶金
  • 1 篇 张晓婧
  • 1 篇 沈寂
  • 1 篇 戴文葆
  • 1 篇 王强
  • 1 篇 王列生
  • 1 篇 孙珏
  • 1 篇 连玉明
  • 1 篇 杨怀志
  • 1 篇 陆联星

语言

  • 9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桐城文派"
95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排序:
萧晓阳的眼界与《近代桐城文派研究》
收藏 引用
博览群书 2018年 第2期 89-91页
作者: 陈啸 徐莹 中南民族大学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提到桐城,可能最先让人们想到的就是"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他们的"义法"说。然而也正是因为"三祖"这独特的学地位而使大家容易忽视对其他桐城作家及其学活动的研究。萧晓阳《近代桐城文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莲池书院与桐城文派在河北的兴起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5期26卷 37-40,140页
作者: 陈春华 苏州大学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桐城文派对莲池书院产生影响始于曾国藩任直隶总督之时,而桐城文派传入河北则主要得力于"曾门四弟子"中的张裕钊和吴汝纶。光绪年间,莲池书院成为桐城文派活动的中心,对后期桐城文派的传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近代学研究新境域——评萧晓阳《近代桐城文派研究》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 第5期 123-126页
作者: 朱丽霞 谢安松 上海交通大学人学院 武汉大学学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桐城研究悄然兴起。然而大多数研究还是着力于"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个案研究,至于全面系统研究桐城文派,特别是近代桐城文派成果甚少。近现代学术史上已有关注桐城,如钱基博《现代中国学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曾国藩与桐城文派的中兴
收藏 引用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 第1期26卷 25-26页
作者: 张俊生 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安徽安庆246011
曾国藩对桐城理论和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加以改造和阐发,使之与现实的政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适应了晚清社会思潮的发展。加上曾国藩在晚清政坛上的巨大影响,一大批士人汇集其麾下,使桐城文派出现一度中兴的局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精思妙旨自成一家——谈《桐城文派述论》的几个特色
收藏 引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2期21卷 12-15页
作者: 裴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安徽淮北235000
从吴孟复先生的晚年力作《桐城文派述论》[1] 的几个特色谈起 ,对“桐城文派”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师友传授、诸家风格等方面进行持之有故的论述 ,述中有评、史论结合 ,正源清流 ,还了桐城文派原貌 ,使许多围绕“桐城文派”有疑...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桐城文派研究的拓展与充实——简评《岭西五大家研究》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 2003年 第12期 22-22页
作者: 徐雁平 南京大学中
或许是受“中国学史”教材模式的影响,我们对于一些大的学流的研究,似乎主要关注主线条,或者主要作家和主要作品,此种关注当然有其必要性;但眼光若不调整,可能就要遗落一个学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桐城文派而言,讨论得比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于都三宋先生诗理论——兼述桐城文派和宁都三魏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商界 2008年 第8期 259-页
作者: 张小影 南昌大学
于都三宋先生是生活于清代乾嘉之际的江西于都县宋氏三兄弟。他们身处流纷呈的坛大背景中,浸润于赣化传统的涵育,其诗理论受到桐城文派和宁都三魏的影响,表现出雅正和求真尚奇的审美倾向,显现出个性的光彩。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突破固有群像,拓荒桐城史学研究--评《桐城名家史学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铜陵学院学报 2021年 第6期20卷 128-129页
作者: 李娟 安庆师范大学 安徽安庆246011
桐城向以“古”著称,世称“桐城文派”,独执清代坛牛耳二百余载。然“学行继程朱之后,章在韩欧之间”的行身祈向和“义理、考据、辞章”兼修的治学旨趣,使其学术成就非学一门所能概括。多年来学界将桐城论和章学视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历代编辑列传(三十五) 姚鼐(1732—1815年)
收藏 引用
中国出版 1989年 第9期 106-122页
作者:
在中国兴起很早,先秦时代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出现了不少兼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被后世奉为楷模。其后继统相承,迄未中断。到唐朝韩愈、柳宗元时代,发展提高为一种新的艺形式,含英咀华,修辞明道,在风和体裁上大加改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桐城及近百年来对它的评论
收藏 引用
学评论 1997年 第4期 111-120页
作者: 周中明 安徽大学中
桐城的产生是对明代“空疏不学”风的反拨,其之所以“别树一宗”,笼盖有清一代,并非由于清代化政策或传统势力的支持影响,更主要是因为它的理论的一定合理性。桐城的基本思想倾向属于封建正统、复古、保守,但这些都需要加以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