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8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5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90 篇 文学
    • 16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 篇 新闻传播学
  • 27 篇 教育学
    • 25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5 篇 法学
    • 8 篇 社会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政治学
  • 14 篇 艺术学
    • 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美术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0 篇 管理学
    • 5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6 篇 理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5 篇 工学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主题

  • 253 篇 晦涩
  • 18 篇 诗歌
  • 15 篇 新诗
  • 11 篇 故事
  • 11 篇 诗人
  • 8 篇 语言
  • 8 篇 小说
  • 8 篇 废名
  • 7 篇 文章
  • 6 篇 读者
  • 5 篇 新诗现代化
  • 5 篇 李商隐
  • 5 篇 梦窗词
  • 5 篇 象征主义
  • 4 篇 审美价值
  • 4 篇 袁可嘉
  • 4 篇 象征
  • 4 篇 文字
  • 4 篇 穆旦
  • 4 篇 意象

机构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长安大学
  • 3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大学
  • 3 篇 山东大学
  • 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四川大学
  • 2 篇 黑河学院
  • 2 篇 西安美术学院
  • 2 篇 宁波大学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2 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洛阳师范学院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南开大学
  • 2 篇 中山大学
  • 2 篇 西南大学

作者

  • 3 篇 关峰
  • 2 篇 孙克强
  • 2 篇 邵璧林
  • 2 篇 赵毅衡
  • 2 篇 王昊天
  • 2 篇 高玉
  • 2 篇 王东东
  • 2 篇 宋毅
  • 2 篇 田广
  • 2 篇 邬东
  • 2 篇 荣荣
  • 2 篇 张守华
  • 2 篇 邓程
  • 2 篇 张伟
  • 2 篇 柴华
  • 1 篇 石修银
  • 1 篇 楚宗礼
  • 1 篇 褚兢
  • 1 篇 李扬
  • 1 篇 刘升

语言

  • 25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晦涩"
2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现代诗晦涩成因的隐喻认知阐释
收藏 引用
江汉学术 2024年 第2期43卷 98-104页
作者: 李心释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400715
认知语言学、修辞学和哲学研究对隐喻的重新认识,表明诗歌语言的晦涩与语言的隐喻认知特性息息相关。古典诗与现代诗里的隐喻类型不同,前者为修饰型,后者为认知型,现代诗语的晦涩程度也比古代诗语更为突出。现代诗中晦涩的程度差别有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晦涩:如何成为“障眼法”?——从“朦胧诗论争”谈起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13年 第2期 89-94页
作者: 何同彬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
"重返八十年代"以"知识考古学"的思路和詹姆逊"永远历史化"的口号,试图使"八十年代"重新成为一个问题(1),或者重新"陌生化"、"问题化"(2),这一目标被以一种违背初衷的方式实现了,即,经过再次历史化的努力,"八十年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晦涩:一个偏移的尺度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10期 78-81页
作者: 王茜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围绕学术语言所进行的讨论,最常见的一种是关于学术语言的晦涩与平易之争。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学术研究已成为一种专门行业,但它同时又承担着追求普遍真理的责任。因此当专业化的学术活动与多数人的接受视野产生距离时,便不可避免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怪异晦涩”经典《德意志号沉没》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 2021年 第5期 35-46页
作者: 蔡玉辉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312000
维多利亚诗人杰勒德·霍普金斯的《德意志号沉没》问世之初就遭受“怪异晦涩”恶评,但其中蕴含的新、奇、特等特征逐渐获得评家肯定与赞许,至当代进入经典作品之列。其怪异外貌之下布满跳韵这一被激活且灵动的古老韵律,表现为头韵畅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方资源与本土建构——论中国现代晦涩论的发生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4期 140-146,183页
作者: 陈希 朱金江 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275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广东广州510407
晦涩是西方象征主义的重要范畴,构成了对经典文学的修正和挑战,被赋予美学新义。中国新诗立足于自己的审美语境,加上东方因子和现实契机的作用,大多贬低和否定晦涩,强调晦涩的负面因素;袁可嘉、沈宝基等论者则肯定晦涩为新诗的现代品格...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诗歌意象的“个人化”晦涩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 2011年 第6期 67-75,158页
作者: 刘慧卿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外语系 北京100083
诗歌的晦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意象的晦涩,意象的晦涩主要因为诗人借用意象以"传"某"意"而不能"达":诗人派出信使(意象),发出信息(意),信使可以面对读者,信息却不能被解读。意象之"不达意",使诗歌显得隐晦难解。本文主要借用爱尔兰诗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元语言冲突与晦涩诗学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2012年 第4期44卷 103-107页
作者: 乔琦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128
赵毅衡认为,正是符号使世界有了意义,人时时刻刻在观察到的现象中找出意义,也就是把世界和经验符号化,而对于意识,我们也只能通过符号才能了解。唐小林认为,建立主体符号学是当务之急,它的建构有"符号的主体学"和"主体的符号学"两个维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野草》的晦涩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 2009年 第11期 69-72页
作者: 张鑫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123
《野草》,向被人视为鲁迅最晦涩的作品,也许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最为幽深诡丽的文集,晦涩对于《野草》,既造成了阅读与理解的困难,同时,也构成了一种深幽别致的魅力,长期吸引着读者。晦涩,确实是走近《野草》必须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学术语言的几个层次——兼论晦涩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10期 75-78页
作者: 朱国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要回答我们今天该使用何种形式的语言进行学术表达这个问题,也许是不易寻找到正解的,因为问题本身可能就意味着一个语言的圈套——我们假设可以存在着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范性质的学术语言体系。但我们也很难说这是一个假问题。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诗的晦涩:合法的,或只能听天由命的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05年 第2期 4-8,14页
作者: 臧棣 北京大学中文系
“今日批评家”栏目从1998年开始,五年里以头条推介了实力派青年批评家:南帆、陈晓明、郜元宝、王干、孟繁华、李洁非、张新颖、旷新年、李敬泽、洪治纲、谢有顺、吴俊、王彬彬、戴锦华、张柠、吴义勤、程文超、罗岗、施战军、杨扬、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