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313 篇 期刊文献
  • 814 篇 学位论文
  • 33 篇 会议
  • 3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7,16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860 篇 历史学
    • 3,699 篇 中国史
    • 211 篇 考古学
    • 161 篇 世界史
  • 1,516 篇 文学
    • 1,08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75 篇 新闻传播学
    • 11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746 篇 法学
    • 330 篇 政治学
    • 197 篇 法学
    • 180 篇 社会学
    • 5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2 篇 民族学
    • 32 篇 公安学
  • 510 篇 教育学
    • 438 篇 教育学
    • 66 篇 体育学
  • 451 篇 管理学
    • 169 篇 公共管理
    • 90 篇 工商管理
    • 8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5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4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406 篇 经济学
    • 323 篇 应用经济学
    • 101 篇 理论经济学
  • 298 篇 艺术学
    • 210 篇 美术学
    • 5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4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235 篇 哲学
    • 235 篇 哲学
  • 176 篇 工学
    • 29 篇 建筑学
    • 2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32 篇 理学
    • 77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04 篇 军事学
    • 93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65 篇 医学
    • 42 篇 中医学
  • 31 篇 农学

主题

  • 7,163 篇 晚清
  • 198 篇 民国
  • 148 篇 中国
  • 98 篇 近代化
  • 96 篇 李鸿章
  • 93 篇 曾国藩
  • 88 篇 传教士
  • 80 篇 上海
  • 63 篇 影响
  • 63 篇 张之洞
  • 62 篇 翻译
  • 56 篇 洋务运动
  • 55 篇 清政府
  • 54 篇 梁启超
  • 50 篇 知识分子
  • 50 篇 小说
  • 48 篇 传播
  • 47 篇 民国时期
  • 46 篇 外交
  • 45 篇 清代

机构

  • 129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25 篇 暨南大学
  • 122 篇 复旦大学
  • 101 篇 苏州大学
  • 100 篇 南京大学
  • 100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97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92 篇 北京大学
  • 89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86 篇 河南大学
  • 86 篇 南开大学
  • 7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72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69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64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61 篇 武汉大学
  • 61 篇 中山大学
  • 60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60 篇 四川大学
  • 58 篇 安徽大学

作者

  • 29 篇 苏全有
  • 25 篇 马一
  • 22 篇 董丛林
  • 21 篇 胡全章
  • 17 篇 刘伟
  • 16 篇 严亚明
  • 15 篇 芦笛
  • 15 篇 夏晓虹
  • 15 篇 李育民
  • 14 篇 刘力
  • 14 篇 夏维奇
  • 13 篇 王先明
  • 13 篇 游宇明
  • 13 篇 李玉
  • 12 篇 舒习龙
  • 12 篇 张天星
  • 12 篇 陈平原
  • 11 篇 关晓红
  • 11 篇 董传岭
  • 11 篇 邹振环

语言

  • 7,160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晚清"
716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晚清徽州祀会职能的继承与新变——以黟县立川余氏文书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5年 第1期49卷 1-12页
作者: 康健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安徽芜湖241002
黟县立川余氏家族在嘉庆年间积累的财产为其家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成为族众日后分家析产的重要对象。清代徽州祀会成立的方式并非以合同设立最为普遍,分家析产也是祀会成立的一种重要方式。徽州祀会的设立虽然是出于祭祀礼俗的需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晚清徽州乡村家庭的洋货消费(1881-1908)——以“胡廷卿家庭收支账簿”为核心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25年 第1期 220-228页
作者: 董乾坤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晚清以降,洋货作为西方入侵中国的表征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符号,洋货消费一直是学界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认为,1895年后,洋货迅速普及于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逐渐在中国民众的消费格局中占据主导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晚清士绅的经济生活——以徽州进士汪宗沂往来家书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5年 第1期49卷 13-23页
作者: 陶良琴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上海200433
晚清徽州进士汪宗沂与其长子汪福熙的往来家书,为系统研究士绅长时段的经济生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原始个案资料。汪宗沂早年游历于曾国藩幕府时年薪约300两,中进士后,在李瀚章和李鸿章幕府任幕僚时年入约700两,任山长时年入约500两。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晚清科学小说的发生、内涵与特征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 第1期46卷 154-159页
作者: 晋海学 马佳辰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
晚清科学小说是新小说的“创体”之一,它是小说家们将科学思想运用于文学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科学小说在晚清的发生分别与其时历史语境的变化、小说家对科学与小说结合的期望,以及西方科学小说的译介等要素有关。科学小说的内涵较为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晚清中外地方行文制度的形成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 2025年 第1期 152-162页
作者: 尤淑君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 浙江杭州310058
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外地方行文制度的形成过程,既呈现了清朝地方官员对外国领事、外国商人及传教士的态度变化,也展露出地方执行总理衙门命令的不同反应,揭示了晚清地方对外交涉的另一种面相。19世纪60年代中俄针对文书往来规则的交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晚清《八省沿海全图》成图考
收藏 引用
历史档案 2025年 第1期 134-139页
作者: 何国璠 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230039
《八省沿海全图》是现存清代海图中尺幅最大、内容最为详尽的一套海图集,共计79幅(图1),约100余张。该图集在清末已有刊印,民国时期北京琉璃厂书肆公开销售,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机构均有收藏,拍卖市场亦多次出现。1988年,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晚清中尼宗藩关系之调适与终结
收藏 引用
历史档案 2025年 第1期 93-102页
作者: 朱昭华 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 215009
乾隆末年尼泊尔廓尔喀王朝与清廷确立起五年一贡之制,正式成为清朝藩属体系的一员。嘉道年间,由于尼泊尔侵藏所造成的历史记忆以及清廷实力的衰落,清政府不愿也无力履行宗主国义务,保护尼泊尔免受英国殖民势力侵犯,尼泊尔在藩属体系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师道与师范:晚清时期我国师范教育思想中的传统与现代
收藏 引用
教师教育研究 2025年 第1期37卷 84-89页
作者: 胡倩 胡艳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新疆石河子832003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100875
尊师重道的师道尊严是我国教师思想中延续至今的历史传统。师道精神相关研究是我国教师思想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本研究通过对晚清时期我国师范教育初步建立之际师道、师范与师范教育产生思想的研究,认为晚清时期我国师范教育的主张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洋”概念的建构与晚清海防体制的近代转型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25年 第3期 140-150页
作者: 宋可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北京100101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北洋”的本义往往为各种歧义所掩盖。揆诸史实,鸦片战争以前的“北洋”,受康熙开海、漕粮海运等王朝海洋政策的影响,多用来指称江苏以北(含江苏)的近海海域。鸦片战争后,随着海疆危机全面爆发,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鉴古、释古与传古:晚清古印拓赠送的意义——以陈介祺的金石圈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 2025年 第2期 70-73页
作者: 邓欢华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00048
晚清,金石学兴盛,古印的鉴藏、交易与研究活跃。本文聚焦晚清古印拓赠送这一文化现象,以陈介祺的金石圈为中心,通过爬梳相关的日记、信札等文献材料,并结合古印、印谱等实物证据,对晚清金石学家互赠古印拓这一行为背后的意义进行探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