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9 篇 期刊文献
  • 5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工学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9 篇 理学
    • 8 篇 地质学
    • 4 篇 地球物理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24 篇 旋转变形
  • 5 篇 古地磁
  • 2 篇 蜂窝结构
  • 2 篇 白垩纪
  • 2 篇 新生代
  • 2 篇 青藏高原东南缘
  • 1 篇 流固耦合
  • 1 篇 拉伸载荷
  • 1 篇 深部位移
  • 1 篇 偶应力
  • 1 篇 能量吸收
  • 1 篇 版型
  • 1 篇 初中
  • 1 篇 防震设计
  • 1 篇 键盘
  • 1 篇 数学
  • 1 篇 融合创新
  • 1 篇 似三联点构造
  • 1 篇 磁性地层
  • 1 篇 柴达木

机构

  • 4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河北省数据中心相...
  • 1 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1 篇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 1 篇 湖州师范学院
  • 1 篇 铁道科学研究院西...
  • 1 篇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 篇 河南理工大学
  • 1 篇 南京工程学院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作者

  • 3 篇 仝亚博
  • 2 篇 王欣
  • 2 篇 杨振宇
  • 1 篇 刘立悦
  • 1 篇 王增光
  • 1 篇 王全才
  • 1 篇 徐颖超
  • 1 篇 卢海建
  • 1 篇 李朋武
  • 1 篇 张敏
  • 1 篇 王博
  • 1 篇 孙世岩
  • 1 篇 孙晓勇
  • 1 篇 刘英光
  • 1 篇 邓子辰
  • 1 篇 肖建华
  • 1 篇 李建锋
  • 1 篇 陈一心
  • 1 篇 范桃园
  • 1 篇 陈开平

语言

  • 2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旋转变形"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基于UV线的几何旋转变形回弹补偿算法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9期40卷 106-109页
作者: 李贵 柳玉起 孙世岩 文伏灵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4
针对汽车高强钢板结构件的特点和回弹变形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UV(等参)线的几何旋转变形回弹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UV线对曲面进行离散,通过截面线的旋转变形原理获得离散点的变形量,并以曲面原有UV方向对变形后的离散点进行曲面重构.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温度体动网格方法的旋转变形能力
收藏 引用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年 第4期30卷 447-451,468页
作者: 陈炎 张勤昭 曹树良 上海天示机械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201611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4
动网格方法的旋转变形能力取决于动网格模型对旋转变形的传递方式.以运动边界分别占计算域外边界5%与20%的旋转圆柱为例,将温度体动网格方法、弹簧法和弹性体法对旋转变形的传递方式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动网格方法旋转变形能力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分析:以四川盐源盆地古地磁研究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 2015年 第5期42卷 1188-1201页
作者: 卢海建 王二七 李仕虎 李海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特提斯研究中心 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东缘旋转变形机制的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地质通报 2014年 第4期33卷 497-502页
作者: 范桃园 孙玉军 吴中海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受到华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等不同程度的阻挡,引起高原的整体隆升。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物质向南"逃逸",青藏高原东缘现今的地壳运动表现为围绕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发生顺时针的旋转。针对青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变形体的运动与古地磁的旋转——浅谈大陆旋转变形
可变形体的运动与古地磁的旋转——浅谈大陆旋转变形
收藏 引用
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
作者: 陈开平 马瑾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近二十年来大陆变形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是认识到大陆壳的很多地区在变形过程中绕垂直轴发生了旋转。这一结论在很大程度是由古地磁的研究证实的。本文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描述可变形体的运动,讨论了古地磁的旋转与大陆旋转变形的关系。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滇南勐腊地区白垩纪、新生代古地磁及思茅地体内部旋转变形研究
滇南勐腊地区白垩纪、新生代古地磁及思茅地体内部旋转变形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作者: 仝亚博 杨振宇 郑连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古地磁实验室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54Ma左右碰撞结束,之后二者之间强烈的持续挤压作用改造了中亚和东亚地区,造成两者间2500km的缩短量。该缩短量部分是由地壳增厚和印度地壳向青藏高原下的俯冲造成的,部分则由东南亚镶嵌式地块沿走滑断裂发生侧向...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生代旋转变形总结(英文)
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生代旋转变形总结(英文)
收藏 引用
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作者: 颜茂都 方小敏 张伟林 张大文 栗兵帅 宋春晖 昝金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Paleomagnetism is helpful in defining long term region vertical axis ***,so far paleomagnetic studies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re difficult to relate tectonic rotations to regional geodynamics,due to poor ...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旋转变形 Aigo MS-Z9000
收藏 引用
个人电脑 2007年 第6期13卷 28-28页
作者: 王欣
在鼠标产品上到底能做出什么名堂?提高DPi、采用新的传感器.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模具.提供自选配重.基于蓝牙技术、附带演示辅助功能……这些都是令普通鼠标与众不同的卓越设计.那么,除去这些提高鼠标性能.功能方面的传统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2D周期蜂窝结构面内静动态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收藏 引用
力学学报 2009年 第2期41卷 274-281页
作者: 王博 张雄 徐胜利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力学系 大连116023
基于"平板开缝-装配-焊接"工艺制备了以高聚物为基体的Kagome等蜂窝结构,并开展了Kagome,正三角形和菱形蜂窝结构的面内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应用CCD图像采集系统和图像相关法对试件进行了全场位移监测.另外对比传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青藏高原东南缘新生代地壳运动的转换
收藏 引用
地球学报 2019年 第1期40卷 106-116页
作者: 裴军令 仝亚博 蒲宗文 景先庆 蔡瑜杭 李建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 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100048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保山地体东部上新世营盘组玄武岩中开展的古地磁学研究,获得了可靠的高温剩磁分量。地层校正后的特征剩磁分方向为Ds=166.5o, Is=–19.3o, k=41.9, a95=5.1o, N=22(采点)。褶皱检验显示其为原生特征剩磁分量。上新世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