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文学
    • 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3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主题

  • 13 篇 旁对转
  • 8 篇 旁转
  • 4 篇 韵部
  • 3 篇 通转
  • 3 篇 音转
  • 3 篇 旁纽
  • 2 篇 先秦文献语言
  • 2 篇 王氏
  • 2 篇 语音
  • 2 篇 邻纽
  • 2 篇 声韵
  • 1 篇 同源字
  • 1 篇 王力
  • 1 篇 郭沫若
  • 1 篇 因声求义
  • 1 篇 训诂
  • 1 篇 元音舌位
  • 1 篇 韵类
  • 1 篇 语源
  • 1 篇 《木兰辞》

机构

  • 1 篇 长春中医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渤海大学
  • 1 篇 江南学院

作者

  • 2 篇 吴泽顺
  • 1 篇 马智强
  • 1 篇 李永斌
  • 1 篇 孟蓬生
  • 1 篇 赵小刚
  • 1 篇 周盈科
  • 1 篇 王荣
  • 1 篇 崔仲平
  • 1 篇 陈晓姣
  • 1 篇 孟广道
  • 1 篇 殷寄明

语言

  • 1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旁对转"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旁对转”理论对现代方音调查的意义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 第5期 36-37页
作者: 陈晓姣 渤海大学文学院 辽宁锦州121000
音转是语言在地理过渡和历史演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音变异现象,是方言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古韵三十部的基础上,通过音转理论追溯语音间的同源关系,解释造成汉语不同方言语音差异的原因,对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同源词的语音亲缘关系类型
收藏 引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2期40卷 98-103,134页
作者: 殷寄明 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于同源词的语音亲缘关系,向有“音同、音近”说,本文认为此等术语颇嫌含混,且局限于指称两两对举的同源词。作者从同源词词族研究角度,将同源词的语音亲缘关系划分为两点重合型、两点成一线型、三角型、链条型四类,以期完善前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王氏四种看先秦文献语言的音转规律
收藏 引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 第1期13卷 66-71页
作者: 吴泽顺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的、地域的以及文字使用上的种种原因而产生的语音流转的客观现象,概而言之,可统称为“音转”。音转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语源上的“通”,即同源词的孳乳和方言的差异;二是用字上的“借”,即通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同源字以双声孳乳说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 1990年 第2期 78-82页
作者: 孟蓬生
判定若干字是否同源,应该有两条标准:一条是语音标准,一条是语义标准。就语音标准来说,一般认为,同源字之间必须是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从语源研究史上看,除音同外,还有两种音近关系可以作为判定同源字的标准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承认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对汉字表音现象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 第1期26卷 51-56页
作者: 孟广道
历来认为只有亦声会意字和形声字(及其兼类)是表音字,并认为上述字中都只有一个表音构件。其实并非仅限于此,故拟从表音字的范围和字的表音方式进而试作探讨。本文选字悉据《说文》,字形并参照《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字音按王力的古音说。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王氏四种韵转考
收藏 引用
临沂师专学报 1991年 第3期25卷 88-94页
作者: 吴泽顺
1.0 古代汉语由于历史音变、方言音变以及文字通假等原因,导致语音产生流转,通称为音转。音转包括声转和韵转两个方面。清人言音转者,当首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他们在其代表作《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韵字对转
收藏 引用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 第2期 110-117页
作者: 李永斌
~~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通假简论
收藏 引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2期23卷 81-86页
作者: 周盈科
何谓通假?凡本有其字,不用本字,而借用与本字音同音近者以代之,统称之为通假。如此有意背离汉字以形见义的特色的“怪”现象,在我国历史悠久,原因复杂。不自量力,试就通假起源及其发展、通假规律及如何探索通假本字等问题,作些探索,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成语音释二则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 第1期20卷 58-59,43页
作者: 赵小刚
一、大相迳庭《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郭沫若音韵研究方法
收藏 引用
北方文学(下旬) 2011年 第3期 94-95页
作者: 王荣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本文在收集《郭沫若全集》中关于郭讨论上古音的资料的基础上,就他所采用的音韵研究方法做一个总结,其中包括使用韵脚字证音,使用谐声偏识音,音理上的分析等方法,另外还就个别例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