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58 篇 期刊文献
  • 105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66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19 篇 哲学
    • 519 篇 哲学
  • 49 篇 文学
    • 3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0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0 篇 历史学
    • 27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6 篇 世界史
  • 28 篇 法学
    • 20 篇 社会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 篇 政治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21 篇 教育学
    • 12 篇 教育学
    • 2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11 篇 艺术学
    • 8 篇 美术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工商管理
  • 2 篇 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理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题

  • 666 篇 心性论
  • 44 篇 孟子
  • 37 篇 朱熹
  • 31 篇 理气论
  • 31 篇 本体论
  • 29 篇 佛教
  • 25 篇 工夫论
  • 23 篇 理学
  • 20 篇 朱子学
  • 19 篇 禅宗
  • 19 篇 宋明理学
  • 18 篇 儒家思想
  • 18 篇 儒家
  • 17 篇 儒学
  • 14 篇 朱子
  • 13 篇 印度佛教
  • 13 篇 中国哲学
  • 13 篇 修养论
  • 13 篇 二程
  • 13 篇 中国文化

机构

  • 3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26 篇 山东大学
  • 23 篇 南京大学
  • 18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5 篇 延边大学
  • 11 篇 安徽大学
  • 11 篇 北京大学
  • 11 篇 四川大学
  • 1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1 篇 武汉大学
  • 10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0 篇 南开大学
  • 9 篇 西北大学
  • 9 篇 浙江大学
  • 9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8 篇 苏州大学
  • 7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7 篇 南昌大学
  • 6 篇 厦门大学

作者

  • 15 篇 方立天
  • 9 篇 韩强
  • 7 篇 蒙培元
  • 6 篇 耿静波
  • 5 篇 刘学智
  • 5 篇 王灿
  • 5 篇 杨维中
  • 5 篇 白玉凯
  • 4 篇 黄世福
  • 4 篇 李慧子
  • 4 篇 张立文
  • 4 篇 吴立群
  • 4 篇 董群
  • 4 篇 任继愈
  • 3 篇 强昱
  • 3 篇 徐远和
  • 3 篇 姜广辉
  • 3 篇 李景林
  • 3 篇 程旺
  • 3 篇 徐承

语言

  • 66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心性论"
6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心性论”视域下梁漱溟伦理思想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24年 第3期 108-117,159页
作者: 刘伟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山东日照276826
梁漱溟指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主要内涵包括家族生活是伦理社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伦理社会的核心,“情谊”是伦理社会的主基调,伦理融入组织管理并主导经济、政治、宗教等社会领域。梁漱溟伦理思想之哲学立场依然是心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朱熹的“知”与阳明的“知”──心性论脉络的“格物致知”诠释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64卷 186-197页
作者: [日]藤井伦明 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历来学界对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解并不一致。有“认识”脉络的诠释,也有“心性论”脉络的诠释。在朱熹“格物致知”中,“格物”的第一阶段是以外在事物为对象而究明“所当然之则”的工夫,所以确实可以从“认识”脉络解读它;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心”“性”何以达“天”——孟子以“心性“天”的目的建构
收藏 引用
今古文创 2024年 第18期 75-78页
作者: 李卓桐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本文围绕孟子关于心性论的建构如何达到“知天”“事天”的目的终点展开讨。“天”的概念由孟子处重新拾起,并在其自身的伦理学建构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孟子的由天生而来的情感之心“性善”再由此延展为最终对于“义理之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穆孔晖《大学千虑》“心性论”思想流脉
收藏 引用
今古文创 2024年 第6期 56-58页
作者: 许文平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山东聊城252000
穆孔晖,北方王门第一人,其《大学千虑》以解读《大学》为纲,继承和发展了“阳明心学”思想,发展了“心学”本体、体用之学、知行合一等理观点。穆孔晖虽以儒家经典《大学》为媒介,但其语义及内在逻辑多涉“心学”内涵,整体思想脉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朱熹理学心性论的采纳与融摄
收藏 引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 第1期40卷 23-30页
作者: 张凯作 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 北京100044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教目的,在若干方面都采纳了朱熹理学的心性论来佐证天主教义。首先,朱熹理学主张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心分为道心与人心,耶稣会士以此来证天主教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思想。其次,朱熹理学主张天地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罗泽南的心性论及其对道德践履的强化
收藏 引用
求索 2024年 第1期 48-56页
作者: 张晨怡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北京100081
作为晚清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罗泽南在对理学基本思想进行系统阐发的基础上,在心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见解。罗泽南继承了程朱“性即理”的思想,认为性是形而上的道德本体,心之体为性,心之用为情,已发之情是以未发之性为根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超心性学”到“形而上学”:“Metaphysics”汉译的演变、影响及启示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24年 第4期 60-70页
作者: 韩立坤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Metaphysics的拉丁文在晚明时期传入后,其汉译词的内涵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且该词始终是中西哲学比较的核心概念。受其影响,不同时期学界也从以下四种学术范式来理解本土“形而上者”之学:超越感觉经验的“超感觉之学”;超越科学知识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德性认知:中国人独特的认知模式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 2024年 第2期 30-38页
作者: 彭彦琴 李清清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将传统心性论中的“德性之知”命名为德性认知,不仅与强调“认知本质是计算”的西方物理认知模式形成对比,凸显中国本土心理学独特的认知模式,也便于借助西方物理认知的信息加工语境,拟构一个路径清晰的德性认知心理机制模型。德性认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议王阳明心性论及其当代价值
收藏 引用
今古文创 2024年 第4期 73-75页
作者: 孙佳怡 陈欢欢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陕西宝鸡721000
心性论是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王明阳的哲学思想经历了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时期,加上自己切身的“道场顿悟”体验,建构了其庞大的心学体系。王阳明心学思想包含了“心即是理”的本体“、知行合一”的实践、“致良知”的价值,其心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三教合流”趋势的形成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 2024年 第2期2卷 30-42页
作者: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印度佛教引入中土后,作为一种外来文化,经过了一段不适应的时期,到唐代已经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形成互相融合的趋向。这种融合首先以佛学的中国化为契机,如天台宗“一念三千”就与儒家心性之学有某种暗合,唯识宗学理上虽仍与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