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59 篇 期刊文献
  • 83 篇 学位论文
  • 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55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78 篇 农学
    • 348 篇 作物学
    • 72 篇 园艺学
    • 43 篇 林学
    • 12 篇 畜牧学
    • 8 篇 植物保护
    • 7 篇 草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兽医学
  • 88 篇 理学
    • 86 篇 生物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生态学
  • 63 篇 工学
    • 46 篇 生物工程
    • 11 篇 林业工程
    • 4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2 篇 医学
    • 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主题

  • 551 篇 幼胚
  • 126 篇 愈伤组织
  • 116 篇 小麦
  • 86 篇 玉米
  • 65 篇 组织培养
  • 51 篇 离体培养
  • 49 篇 植株再生
  • 39 篇 成熟胚
  • 27 篇 遗传转化
  • 24 篇 培养基
  • 22 篇 幼穗
  • 20 篇 诱导
  • 20 篇 创伤组织
  • 18 篇 愈伤组织诱导
  • 17 篇 胚性愈伤组织
  • 17 篇 大麦
  • 17 篇 再生植株
  • 16 篇 再生体系
  • 15 篇 农杆菌
  • 14 篇 基因型

机构

  • 33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2 篇 四川农业大学
  • 17 篇 华中农业大学
  • 16 篇 河南农业大学
  • 15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14 篇 甘肃农业大学
  • 13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10 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10 篇 吉林农业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 9 篇 河北农业大学
  • 9 篇 山西农业大学
  • 7 篇 贵州大学
  • 6 篇 新疆农业大学
  • 6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6 篇 福建农林大学
  • 6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5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
  • 5 篇 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8 篇 陈耀锋
  • 8 篇 王伏雄
  • 7 篇 杨模华
  • 7 篇 李志辉
  • 6 篇 张月琴
  • 5 篇 史振声
  • 5 篇 王丕武
  • 5 篇 叶兴国
  • 5 篇 张冬林
  • 5 篇 窦秉德
  • 5 篇 陈莉
  • 5 篇 杜丽璞
  • 5 篇 丁贵杰
  • 4 篇 梁雪莲
  • 4 篇 李静雯
  • 4 篇 霍岩
  • 4 篇 尹钧
  • 4 篇 陈刚
  • 4 篇 李春莲
  • 4 篇 靳小翠

语言

  • 55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幼胚"
551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高温培养建立水稻幼胚再生体系及利用农杆菌介导将Waxy-Gt1融合基因导入水稻
高温培养建立水稻幼胚再生体系及利用农杆菌介导将Waxy-Gt1融合基...
收藏 引用
作者: 石少华 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水稻转基因的首选方法,也是水稻遗传改良的有效手段。水稻的组织培养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水稻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高粱BTx623幼胚遗传转化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1年 第9期19卷 2949-2955页
作者: 程云伟 邓为 韩少鹏 吕阳 陆业磊 曾弓剑 周超 张德春 沈祥陵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区域植物遗传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宜昌443002
高粱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和大麦的重要作物之一,虽然高粱基因组已经完成了测序,但是针对高粱测序品种BTx623,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的缺乏,阻碍了高粱遗传育种和功能基因组研究发展。本研究以高粱基因组测序品种BTx...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农杆菌介导的2mG_2-epsps基因转化玉米自交系18-599R幼胚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 第3期33卷 245-250页
作者: 贾艾敏 张玲 蒋琴 胡冲 刘坚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四川温江611130
【目的】对农杆菌介导的抗草甘膦新基因2 mG2-epsps转化玉米18-599R幼胚的体系进行优化,以获得具有明显草甘膦抗性的转基因植株。【方法】以玉米18-599R幼胚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转化时的预处理条件、菌液浓度×浸染时间、草甘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玉米骨干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收藏 引用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年 第6期44卷 57-62页
作者: 杨如涛 王汉宁 孔维萍 温睿婷 贾小霞 马怀义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87-1’、‘综3’、‘137’和‘K12’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玉米幼胚再生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87-1幼胚在附加500 mg.L-1L-Pro5、00 mg.L-1L-Asn和2.5 mg.L-12,4-D的N6B5基本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离体培养下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分化率的研究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 第5期38卷 86-87页
作者: 姬玉梅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鹤壁458030
以5个小麦品种的幼胚为外植体,采用MS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研究不同基因型间愈伤组织诱导的差异,以及2,4-D浓度和不同的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的影响。随2,4-D浓度的增大,小麦幼胚分化率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品种间差异很大,对多数品种而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粳稻品系“超2-10”幼胚在不同温度下的诱导和再生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农业学报 2009年 第1期25卷 96-100页
作者: 石少华 周永国 潘忠浩 李建粤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上海200234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上海200032 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 上海201102
以粳型高产水稻品系"超2-10"幼胚为外植体,在26、36、38℃和40℃下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并完成整个再生过程。结果显示,"超2-10"水稻幼胚在26、36、38℃和40℃环境中均能成功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0%以上,4种温度条件下幼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基因枪介导超甜玉米幼胚转化研究
收藏 引用
玉米科学 2005年 第4期13卷 24-26页
作者: 胡建广 李余良 祁喜涛 刘建华 广东省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广州510640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S1及其杂交种粤甜3号的幼胚为材料,通过优化基因枪转化条件,获得18个可育的转基因超甜玉米株系。研究结果显示,金粉直径、氦气压力和轰击距离等均影响基因枪的转化效率,用1.0μL金粉,轰击距离为12cm,压力为1100Pa时,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的诱变效应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5年 第6期28卷 2355-2359页
作者: 杜文平 宋军 徐利远 陈谦 张莲 余桂容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66
为了促进四川高产小麦的发展,拓宽种质资源,用四川小麦川麦58等与北方小麦济麦22等杂交的F1代幼胚为材料,利用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探讨4、6、8、12 Gy等不同辐射剂量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
收藏 引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 第18期40卷 1-2,15页
作者: 程高峰 关占良 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 河北保定071001
将从水稻中提取的抗性调节转录因子OsDREB2.2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进入小麦组织细胞内的方法,培育筛选稳定遗传的植株,使小麦中的一系列抗性基因得以表达,从而培育出抗逆性强的小麦新品种。采用河北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河农825...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龄、NAA浓度、基因型对杂交小麦及其亲本幼胚培养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07年 第6期36卷 31-34页
作者: 栗现芳 马守才 张改生 牛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712100
以杂交小麦西杂一号、西杂五号及其亲本Fp1,Mp1,Fp2,Mp2为试材,采用幼胚培养一步成苗法研究了龄、NAA浓度、基因型对小麦幼胚培养成苗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最适宜的龄为16 d;最适宜的NAA浓度为0.13 mg/L;杂交小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