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CENTER
欢迎您,
退出登录
读者登录
LOGIN
首页
HOME
资源
RESOURCES
外购资源
试用资源
公益资源
网上展厅
网上直播
自建资源
服务
SERVICES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
办证指南
借阅规则
赔书规则
服务规范
阅读推广
新书推荐
新书上架
借阅排行
赠书名录
读者咨询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图书馆学会
全市阅读点位
概况
OVERVIEW
通图简介
机构概况
历史沿革
本馆地址
年度事记
大事记
历年年报
服务品牌
自助图书馆
静海讲堂
静海展
盲人阅览室
书式生活
城市书房
阅读巴士
书阁南通
书人书事
资讯
NEWS
通图公告
通图要闻
活动预告
友情链接
站内检索栏
移动客户端
APP
图书管家
WECHAT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检索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纸本馆藏
南通市公共图书馆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936 篇
期刊文献
38 篇
会议
36 篇
报纸
15 篇
学位论文
4 册
图书
1 篇
法律法规
馆藏范围
1,030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331 篇
工学
14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59 篇
建筑学
30 篇
交通运输工程
28 篇
土木工程
20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1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11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10 篇
城乡规划学
307 篇
理学
214 篇
地质学
19 篇
地理学
14 篇
生物学
10 篇
天文学
10 篇
生态学
213 篇
历史学
197 篇
考古学
17 篇
中国史
143 篇
管理学
71 篇
公共管理
4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27 篇
工商管理
81 篇
教育学
70 篇
教育学
11 篇
体育学
79 篇
经济学
70 篇
应用经济学
9 篇
理论经济学
54 篇
艺术学
48 篇
美术学
39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39 篇
农学
1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11 篇
林学
25 篇
文学
12 篇
新闻传播学
1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22 篇
法学
13 篇
政治学
1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6 篇
哲学
2 篇
军事学
1 篇
医学
主题
1,029 篇
地质博物馆
83 篇
中国
52 篇
河南省
46 篇
国土资源厅
39 篇
国土资源部
39 篇
古生物化石
36 篇
地质矿产
34 篇
地质公园
29 篇
世界地球日
27 篇
国土资源
26 篇
黑龙江省
23 篇
古生物
23 篇
地质遗迹
22 篇
观赏石
22 篇
地球科学
22 篇
世界地质公园
20 篇
山西
20 篇
恐龙化石
19 篇
科普基地
19 篇
地球
机构
29 篇
《地球》编辑部
28 篇
中国地质博物馆
17 篇
山西地质博物馆
13 篇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10 篇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10 篇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8 篇
华中科技大学
7 篇
《资源导刊》编辑部
6 篇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
6 篇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5 篇
长安大学
4 篇
中国地质大学
4 篇
修武县国土资源局
3 篇
湖南大学
3 篇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
3 篇
贵州日报
3 篇
郑州黄河国家地质...
3 篇
河北省地质博物馆
3 篇
《国土资源通讯》编...
3 篇
河南省山水地质旅...
作者
14 篇
邓承明
13 篇
张永强
12 篇
滕玲
9 篇
李杰
7 篇
贾松海
7 篇
段雯娟
7 篇
刘许生
5 篇
陈达银
5 篇
刘晓玲
5 篇
张兴辽
5 篇
董童
5 篇
蓝颖春
5 篇
刘雨奇
5 篇
张忠慧
5 篇
才玉
4 篇
左金安
4 篇
邹松梅
4 篇
刘迪
4 篇
张亚钧
4 篇
宋娜
语言
1,029 篇
中文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
"主题词=地质博物馆"
共
10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地质博物馆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地名
2010年 第Z1期 78-78页
金石滩
地质博物馆
是我国规模最大,藏石最丰富的大型赏石
馆
之一,位于度假区的中心地带。"天下第一石"龟裂石是镇
馆
之宝。在这你可以了解沧海桑田的变化,石文化的发展历程,女娲补天的神秘,黄河母亲的恩赐,以及
金石滩地质博物馆是我国规模最大,藏石最丰富的大型赏石馆之一,位于度假区的中心地带。"天下第一石"龟裂石是镇馆之宝。在这你可以了解沧海桑田的变化,石文化的发展历程,女娲补天的神秘,黄河母亲的恩赐,以及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金石滩
度假区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省
地质博物馆
入选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专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省地质博物馆入选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专题“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
收藏
分享
引用
黑龙江日报
作者:
邓承明
杨桂华
本报讯(邓承明 记者杨桂华)日前,教育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联合发布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黑龙江省
地质博物馆
成功入选。近年来,省
地质博物馆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思...
详细信息
本报讯(邓承明 记者杨桂华)日前,教育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联合发布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成功入选。近年来,省地质博物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思想政治引领,积极探索“一个平台,三个融......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思政课
生态省建设
生态文明
实践教学基地
来源:
cnki报纸
评论
在线全文
cnki报纸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地质博物馆
陈列艺术设计探析 ——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
地质
公园
博物馆
的陈列艺术设计为例
地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探析 ——以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曹颖
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
博物馆
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博物馆
的建筑也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近年来,
地质博物馆
这类专业的
馆
建发展迅速,不仅类型走向多元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面向的人群更在无限扩大。在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
详细信息
专业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博物馆的建筑也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近年来,地质博物馆这类专业的馆建发展迅速,不仅类型走向多元化,功能也在不断扩展,面向的人群更在无限扩大。在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发展也面临着大的挑战。正是由于这一地质文化教育基地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设计者更要在其陈列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寻求新的探索和突破,注重高技术和材料的合理运用,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善结合,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地质博物馆的陈列形式和内容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和目的开始分析,通过对地质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采用问卷调查及图表分析的方式对其设计发展方向作总体的把握,再分析地质博物馆陈列艺术的设计理论要点,结合笔者参与的实际设计项目“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具体应用,分析地质博物馆由外而内的一体化现代陈列设计方式,总结出一系列适合地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发展的方法和理念。简言之,地质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探讨分析对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新世纪文化场所环境设计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在此方面作了一个初步分析和探索,希望所得的课题结果能对专业博物馆的陈列艺术研究提供建设性和实质性的意见。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陈列艺术
陈列设计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地质博物馆
4D影院室内设计研究
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刘冕轩
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地质博物馆
作为典藏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展示
地质
地貌变迁,以及相关科研和科普的重要场所。截止至2013年1月止,我国
博物馆
总数已达3589座,其中
地质
类
博物馆
就达100多座。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4D影院来展示
地质
地...
详细信息
地质博物馆作为典藏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展示地质地貌变迁,以及相关科研和科普的重要场所。截止至2013年1月止,我国博物馆总数已达3589座,其中地质类博物馆就达100多座。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4D影院来展示地质地貌形成的复杂性和时间漫长性等特点的常规方式。因此,在现代地质博物馆建设4D影院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关于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相关研究还比较匮乏。基于此背景,本文首先分类分析整理4D影院室内设计的相关文献出发,界定室内设计的内涵和4D影院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并结合心理认知理论对地质博物馆4D影院进行色彩和灯光等视觉设计,然后,从吸声材料特性和适应范围,混响时间计算方法选择和噪音控制方式等方面对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进行声学设计。最后,以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为例,根据张家界地质地貌的特点和张家界地质博物馆概念性设计方案,从4D影院的总体室内设计、视觉设计和声学设计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过程中,应坚持整体布局功能区分、以人为本、低碳绿色、个性化设计与多元化创新相结合和高科技与高情感互济理念,同时坚持整体性、层次性、空间多维化和视听优先室内设计原则,以及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等设计方法。第二、在地质博物馆4D影院设计中,应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对其视觉设计进行充分考虑,认为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应主要以冷色为主色调,与整个地质博物馆的色调相呼应,并融合地形地貌的色彩元素。第三、在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中,声学设计是其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要慎重处理好背景噪声,控制好混响时间,把握住声场的均匀分布等,在影院装修时,要从音质效果的角度来选择吸声材料和音响布局,设法提高影院的声学条件,从而达到较高的听觉效果。第四、在张家界地质博物馆4D影院室内设计中,最终选用以蓝色和灰色为4D影院色彩设计基本色调。天花板上以安装白色光源筒灯为主,侧面墙以蓝色灯带为主。综合比较各类吸声材料后,4D影院选用橡木和硅酸盖板等为主要吸声材料。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4D影院
室内设计
色彩设计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地质博物馆
的内外展示空间设计初探
地质博物馆的内外展示空间设计初探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王言
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地质博物馆
是以
地质
科学为内容的
博物馆
。作为专门性自然科学类
博物馆
的
地质博物馆
,可以收集和保藏
地质
标本及其他地学实物资料、调查和研究
地质
藏品、科普地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社会的可持...
详细信息
地质博物馆是以地质科学为内容的博物馆。作为专门性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地质博物馆,可以收集和保藏地质标本及其他地学实物资料、调查和研究地质藏品、科普地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质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面来看,地质博物馆的建筑是衡量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内涵来看,地质博物馆展品的科学合理保存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优秀的地质博物馆展示陈列有利于吸引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建设,丰富观众的地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如今,地质博物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艺术观赏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有机体。当然,地质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选址不当、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环境孤立、展陈信息过于专业化、展陈项目互动性不足、社会服务功能有待加强等。本文以城市中的地质博物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文物与博物馆学、地质学、建筑学、景观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城市中地质博物馆的内外展示空间设计课题做初步探究,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为中国的地质博物馆工作提供一份微薄之力。本论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地质博物馆发展史,简述了地质博物馆的概念、性质、分类、职能与功能。接着,引入正题,对地质博物馆的内外空间设计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从选址、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造型设计、平面布局、内外功能分区、光影设计、色彩设计和交通服务空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然后,将高度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宗旨的“互动性体验设计”这一设计热点作为重点部分进行讨论。最后,围绕内外展示空间设计这个课题主题,选择安徽地质博物馆与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希望可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探讨地质博物馆的内外展示空间设计的最佳设计理念、方法和方案。同时,内外展示空间设计只是做好地质博物馆工作的一部分。地质博物馆的发展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圈子内,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走出去”:需要合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人际传播媒介、实物传播媒介、户外传播媒介、互联网信息技术,做好地质博物馆的传播与推广,为中国的地质博物馆事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光明的发展前景,促进地质博物馆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外部展示空间设计
内部展示空间设计
互动性体验设计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地质博物馆
互动性展示设计研究 ——以河南洛阳黛眉山世界
地质
公园
地质博物馆
展示设计为例
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研究 ——以...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李聪
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到实现。而对于
博物馆
行业,特别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地质博物馆
来说,也逐渐认识到其在展示设计方面存...
详细信息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生活理念也逐渐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到实现。而对于博物馆行业,特别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地质博物馆来说,也逐渐认识到其在展示设计方面存在不足,以往的展示设计经常是依靠单一的展板和文物的静态陈列,给观众带来的参观感受除了冷漠,就是呆板,让人难以接近,久而久之,博物馆的门厅冷清了许多。互动性展示设计形式的引入,使博物馆以“物”为中心的展示转向了以“人”为中心的方向上来,它注重人在参观时的主动性和心理感受,让观众通过参与互动项目从而获取知识,同时也得到心情上的愉悦和放松。 从国内外有关互动性展示设计的资料来看,很多文献和书籍对此方向的专业性研究不多,有些也只是在文中很少篇幅的提及一点。所以,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地质博物馆这一专业性博物馆的互动性展示设计形式进行研究。从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的史论及现状谈起,对地质博物馆的互动性展示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分析和研究。此外,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国内一些互动性具有代表意义的地质博物馆和其他类型博物馆,对其互动性的展示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分析。最后,作者以自己参与导师的工程实践项目为例,把互动性展示设计的知识运用其中,对其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在本文的结语中,作者对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因此,本文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2-3章):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的史论和理论分析。 第二部分(第4章):国内互动性展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地质博物馆和其他类型博物馆的调研、分析和研究。 第三部分(第5-6章):互动性展示设计的实践探索,以河南洛阳黛眉山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为例,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互动性
展示设计
以人为本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地质博物馆
展示空间设计 ——以抚松国家
地质博物馆
为例
地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以抚松国家地质博物馆为例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王凤博
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地质博物馆
主要的目的是学术研究、教育和观赏,通过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相关物品进行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众开放的永久机构,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
地质博物馆
...
详细信息
地质博物馆主要的目的是学术研究、教育和观赏,通过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相关物品进行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众开放的永久机构,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地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有利于吸引公众,能让设计师和公众共同参与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丰富观众的地质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文章研究的主题为地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结合吉林抚松地质公园特有的岩溶岩、玄武岩地理、对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深化设计方案。文章以吉林抚松地质博物作为研究对象,以室内展示设计过程为序,以地址所处在的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因素为研究背景,以地质学、展示设计为研究基础,从展示平面设计布局、室内各个空间功能分析、空间形态的划分形式、室内设计风格各方面具体展开研究。分析在设计中,如何应对空间格局和空间序列的分配的问题,探讨展品与环境结合多种思路与手段。文章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课题的来源、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对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共同的概念、原则、陈列要素、氛围渲染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吉林抚松的背景进行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地域文化因素两方面。第四部分从实践出发,对抚松地质博物馆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包括项目的背景、陈列范围和布展内容、理念与原则、空间格局与空间序列的分析、立面版式设计、空间氛围营造的方式。第五部分为设计创新点,阐述半景画的概念、缘起以及如何在地质博物馆中的运用,为以后的地质博物馆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第六部分为结论,总结地质博物馆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本文希望可以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探讨地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的最优秀设计理念、创意方案和空间设计方法。也要认识到展示空间设计是做好地质博物馆工作的一方面内容,地质博物馆的发展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必须与时俱进,主动“走出去”:需要合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人际传播媒介、实物传播媒介、户外传播媒介、互联网信息技术,做好地质博物馆的传播与推广,为中国的地质博物馆事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创造光明的发展前景,促进地质博物馆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展示空间
抚松
地质
长白山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百年薪火相传 科学精神不朽——庆祝中国
地质博物馆
建
馆
100周年
收藏
分享
引用
地球学报
2017年 第2期38卷 133-134页
作者:
贾跃明
中国
地质博物馆
北京100034
2016年是中国
地质博物馆
建
馆
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欣然致信祝贺11916年7月14日上午10时,原农商部
地质
研究所举办了中国近代
地质
事业奠基者们白手起家培养造就的首批18位
地质
学生毕业典礼,同时举办了成绩展览,展出了由老师和同学亲...
详细信息
2016年是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欣然致信祝贺11916年7月14日上午10时,原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举办了中国近代地质事业奠基者们白手起家培养造就的首批18位地质学生毕业典礼,同时举办了成绩展览,展出了由老师和同学亲自采集、研究和命名的917块典型地质标本,由此也随之在中国大陆诞生了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中国人
科学精神
年薪
地质
研究所
科学
博物馆
毕业典礼
地质
事业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曲折九十年,半部科学史——纪念中国
地质博物馆
建
馆
90周年
收藏
分享
引用
地球学报
2007年 第2期28卷 I0002-I0004页
作者:
程利伟
中国
地质博物馆
翻开中国
地质博物馆
90年的曲折历史,那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无不在倾诉中华民族的奋发与苦难,无不在演绎
地质
科学的宏大与精深,无不在展示
地质
学人的探求与风采,这分明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
翻开中国地质博物馆90年的曲折历史,那一幕幕鲜活的场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无不在倾诉中华民族的奋发与苦难,无不在演绎地质科学的宏大与精深,无不在展示地质学人的探求与风采,这分明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中国近代
科学史
科学发展史
中华民族
地质
科学
地质
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来自大地的建筑--天津蓟县国家
地质博物馆
设计
收藏
分享
引用
建筑学报
2010年 第11期 67-68页
作者:
张华
王倩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天津300072
1基地概况天津蓟县国家
地质博物馆
位于蓟县城北府君山南麓的半山腰,南临北环路,自然高差50m,俯瞰市区,风景绝佳。该
地质
公园是我国惟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
地质
历史的国家级
地质
公园,园内保存着大量的极其珍贵的
地质
遗迹和
地质
景观。
1基地概况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博物馆位于蓟县城北府君山南麓的半山腰,南临北环路,自然高差50m,俯瞰市区,风景绝佳。该地质公园是我国惟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质历史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园内保存着大量的极其珍贵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
关键词:
地质博物馆
天津蓟县
设计
建筑
大地
地质
公园
中上元古界
地质
历史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103页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跳转到
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