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艺术学
    • 8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主题

  • 8 篇 十二音作曲
  • 4 篇 作曲家
  • 4 篇 勋伯格
  • 2 篇 音乐
  • 2 篇 音程
  • 2 篇 作品
  • 1 篇 序列集
  • 1 篇 巴比特
  • 1 篇 幸存者
  • 1 篇 线性次序
  • 1 篇 序列的移位
  • 1 篇 基本集合
  • 1 篇 空弦
  • 1 篇 逻辑
  • 1 篇 音名主题
  • 1 篇 基本序列
  • 1 篇 编程语言
  • 1 篇 序列的三种变形
  • 1 篇 十二音
  • 1 篇 音集

机构

  • 2 篇 上海音乐学院
  • 1 篇 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2 篇 钱仁平
  • 1 篇 谢天翔
  • 1 篇 卢旸
  • 1 篇 郑英烈
  • 1 篇 姚恒璐
  • 1 篇 方之文
  • 1 篇 陈小兵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十二音作曲"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双s.异同论——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之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乐学 1990年 第3期 99-108页
作者: 方之文 上海乐学院
以勋伯格为代表的十二序列主义和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作为本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有影响的两大乐流派,在对立中持续了二三十年。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虽然在个人关系上没有发生过唇枪舌战,但营垒之对立是众月昭著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基本集合对十二和声的控制
收藏 引用
中国乐学 1986年 第4期 96-111页
作者: 郑英烈
“在乐中,“没有无逻辑的形式,也没有不统一的逻辑。”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非调性的十二序列分析与级集合分析(上)──对两种非调性乐分析途径的思考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乐学院学报) 1998年 第1期16卷 11-13页
作者: 姚恒璐 中央乐学院作曲 北京100031
十二序列乐是以十二平均律半的排列及其对住进行乐创作,乐作品的写作是基于种种不同的十号排列的变化;而在另一些斐生作品中,却并不是总按照十二个半的排列方式作曲,对于种种非调性高组织须以汪同的分析手段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十二序列集结态的几个问题——对《看法》一文的看法
收藏 引用
中央乐学院学报 1997年 第2期 89-92页
作者: 陈小兵
十二序列集结态的几个问题——对《看法》一文的看法陈小兵1994年第三期《中央乐学院学报》发表华萃康《对〈十二序列的集结态〉一文的看法》(下简称《看法》),对载于1993年第二期《中央乐学院学报》的拙文提出批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为了艺术 为了生命——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
收藏 引用
乐爱好者 1995年 第6期 8-10页
作者: 钱仁平
今年是奥地利作曲家阿班·贝尔格(Alan Beng 1885~1935)诞生一百一十周年、逝世六十周年,也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诞生六十周年,撰此短文,以为纪念。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施尼特凯作品中的名主题——以《致敬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为例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 2024年 第11期 52-56页
作者: 谢天翔 上海乐学院
许多作曲家都曾在他们的乐中使用名主题或动机。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对名主题技法的使用贯穿了他从1970年代直到职业生涯末期的一系列作品。他通过对表演者、受献者、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或离世的友人的名字经过一系列处理,派生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在激情和理智之间——勋伯格和他的《华沙幸存者》
收藏 引用
乐爱好者 1998年 第1期 31-33页
作者: 钱仁平
上个世纪之交时期的艺术中心仍在德、奥、法,但不同的传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气氛孕育了不同的艺术流派。 那个时候的巴黎正带着中世纪的活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优雅、巴罗克时期的华丽和浪漫主义的热情,走入令人陶醉、注重享受的新世纪。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为每部作品设计一件“乐器”  A14
为每部作品设计一件“乐器”
收藏 引用
乐周报
作者: 卢旸
自己设计计算机程序完成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出,是世界上很多电子作曲家正在做的事。“用计算机语言描述我们的创作逻辑,而这一工具又带给我们与过去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中央乐学院乐人工智能与乐信息科技系研究员刘昊总结十...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报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