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1 篇 工学
    • 58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39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4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矿业工程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6 篇 理学
    • 13 篇 地质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2 篇 农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装备学

主题

  • 127 篇 初次运移
  • 70 篇 油气运移
  • 22 篇 烃源岩
  • 18 篇 地层
  • 17 篇 生油岩
  • 16 篇 油气
  • 13 篇 二次运移
  • 13 篇 生油层
  • 12 篇 排烃
  • 12 篇 石油
  • 11 篇 孔隙度
  • 11 篇 孔隙率
  • 10 篇 成岩作用
  • 9 篇 泥岩压实
  • 8 篇 运移(油气)
  • 8 篇 压实作用
  • 8 篇 碎屑岩
  • 7 篇 石油生成
  • 7 篇 干酪根
  • 7 篇 粘土矿物

机构

  • 9 篇 西北大学
  • 7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7 篇 石油大学
  • 5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4 篇 武汉地质学院
  • 4 篇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
  • 4 篇 地质矿产部石油地...
  • 4 篇 大庆石油学院
  • 3 篇 江汉石油学院
  • 3 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 3 篇 江汉石油管理局勘...
  • 2 篇 石油工业部石油勘...
  • 2 篇 西南石油大学
  • 2 篇 大港油田
  • 2 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 2 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 2 篇 地质部第五石油普...
  • 2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2 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
  • 1 篇 长安大学

作者

  • 5 篇 陈荷立
  • 4 篇 陈安定
  • 4 篇 庞雄奇
  • 4 篇 石广仁
  • 3 篇 王启军
  • 3 篇 程克明
  • 3 篇 赵长毅
  • 3 篇 钟宁宁
  • 3 篇 罗晓容
  • 3 篇 李明诚
  • 3 篇 卢书锷
  • 2 篇 陈中红
  • 2 篇 杨文宽
  • 2 篇 耿安松
  • 2 篇 郭宗汾
  • 2 篇 何忠华
  • 2 篇 邹华耀
  • 2 篇 孟元林
  • 2 篇 何炳骏
  • 2 篇 金朝熙

语言

  • 126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初次运移"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成油初次运移
收藏 引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年 第6期29卷 623-627页
作者: 张卫彪 钟宁宁 任德贻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北京100083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北京102200
基于对差异演化导致显微组分“分期生油”和“早生早排”是煤成油得以有效聚集的先决条件之一的认识 ,在对成烃演化过程中三塘湖盆地侏罗纪煤系有机岩物理性质变化的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其煤成油的初次运移机理 .有机岩的脱水作用与煤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流体压力与初次运移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 第5期36卷 7-11,19页
作者: 黄志龙 马剑 吴红烛 陈旋 文川江 张建波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0
通过源岩内流体压力特征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和岩心、岩石薄片观察等方法,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初次运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朗凹陷芦草沟组虽然基质孔隙小,但孔隙度并不很低,是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石油为源内自生自储,极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初次运移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
收藏 引用
沉积学报 2006年 第5期24卷 756-762页
作者: 廖玉宏 耿安松 卢家烂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40
在陆相干酪根生排烃过程中,烃类可能会发生同位素分馏效应。干酪根的热降解过程、烃类的二次裂解以及初次运移过程中的扩散都可能发生同位素分馏。下面的初次运移模拟实验通过在源岩中加入氘代的正构十五烷(n-C15D32)来研究初次运移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构造应力不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收藏 引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 第4期42卷 104-110页
作者: 罗川 杨虎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系 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油气初次运移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学术难题。石油地质学界认为,构造应力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笔者对该观点进行了质疑。根据有效应力理论和弹性力学理论,分析了构造应力对孔隙压力的影响,建立了孔隙压力增量的计算模型以及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石油初次运移动力学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收藏 引用
地质科学 2015年 第3期50卷 970-981页
作者: 刘静静 刘震 夏鲁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经过初次运移,进入到储集层,其本质应该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前人对于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学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以烃源岩中石油初次运移为研究对象,建立下生、上储型排烃地质模型,从微观动力学的角...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准噶尔盆地南缘芦草沟组烃源岩产状、热演化历史与烃的初次运移过程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D辑) 2007年 第A1期37卷 93-102页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何谋春 R.Mason 王敏芳 徐志诚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武汉43007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杭州310023
芦草沟组油页岩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表广泛出露.对该油页岩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显微结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主要包括薄片岩石学、U-V荧光岩石学、X射线衍射、镜质体反射率、沥青反射率、流体包裹体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毛细管力是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吗?
收藏 引用
石油实验地质 2000年 第3期22卷 195-200页
作者: 王志欣 北京石油大学 100083
一般认为 ,在油气的二次运移过程中 ,由于孔隙结构的变化 ,当连续油 (气 )相后端曲率半径大于前端时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的阻力 ,而当连续油 (气 )相后端曲率半径小于前端时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 ;毛细管力总是趋向于使非润湿相占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溶胀——研究石油初次运移的新途径
收藏 引用
地球化学 2007年 第4期36卷 351-356页
作者: 蔡玉兰 张馨 邹艳荣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用不同方法确定了扒搂沟煤型干酪根的溶胀比,计算模拟了石油的初次运移。结果显示,溶胀比决定了源岩的留烃潜力;石油的初次运移受源岩溶胀比和生烃能力的控制。Ⅲ型干酪根只有少量液态烃排出,除受Ⅲ型干酪根留烃能力制约外,还与生成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泥岩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与油气初次运移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沉积学报 2004年 第1期22卷 169-175页
作者: 苗建宇 祝总祺 刘文荣 卢焕勇 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系 西安710069
从济阳坳陷古近系 新近系泥岩的研究实例出发 ,分析了泥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有机质的赋存状态 ,探讨了泥质烃源岩排烃通道与初次运移的关系模式。研究认为泥岩中孔隙小而多 ,喉道窄而细 ,孔喉分选性较好 ,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微裂 (隙 )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毛细管力的初次运移及成藏作用有效性分析
收藏 引用
高校地质学报 2017年 第2期23卷 296-303页
作者: 包友书 张林晔 张守春 徐大庆 王宇蓉 张蕾 吴连波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东营257015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69
毛细管压力差通常被认为是油气初次运移及源内成藏的重要动力,但毛细管力驱动油由小孔向大孔迁移的前提是岩石孔隙表面亲水。文章结合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成熟烃源岩内砂体含油概率较低,且原油多非来自成熟源岩围岩情况,对砂岩及页岩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