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2 篇 农学
    • 9 篇 作物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8 篇 理学
    • 6 篇 生态学
    • 3 篇 生物学
  • 4 篇 医学
    • 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 篇 工学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4 篇 共生固氮体系
  • 10 篇 根瘤菌
  • 6 篇 豆科植物
  • 4 篇 根瘤细菌
  • 4 篇 大豆
  • 4 篇 固氮菌
  • 3 篇 植物
  • 2 篇 固氮活性
  • 2 篇 固氮微生物
  • 2 篇 大豆根瘤菌
  • 2 篇 红萍
  • 2 篇 研究进展
  • 2 篇 结瘤
  • 2 篇 农业生产
  • 2 篇 调控
  • 2 篇 氮代谢
  • 2 篇 根瘤细菌属
  • 1 篇 结瘤基因
  • 1 篇 大豆品种
  • 1 篇 植物激素

机构

  • 2 篇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
  • 1 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
  • 1 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
  • 1 篇 北京市平谷区植物...
  • 1 篇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 1 篇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豫西农业专科学校...
  • 1 篇 中科院应用生态所
  • 1 篇 玉溪师范学院
  • 1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南京农业大学
  • 1 篇 中国科学院
  • 1 篇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
  • 1 篇 甘肃中医药大学
  • 1 篇 领先生物农业股份...
  • 1 篇 商丘师范学院
  • 1 篇 河南师范大学
  • 1 篇 沈阳农业大学
  • 1 篇 《中国农资》

作者

  • 2 篇 李红梅
  • 2 篇 薛德林
  • 2 篇 王书锦
  • 1 篇 李友国
  • 1 篇 张广袤
  • 1 篇 李成义
  • 1 篇 王艳辉
  • 1 篇 赵维娜
  • 1 篇 贾妙婷
  • 1 篇 凌魁
  • 1 篇 李汉昌
  • 1 篇 徐珂
  • 1 篇 高明
  • 1 篇 蒋有绎
  • 1 篇 聂延富
  • 1 篇 吴尧夫
  • 1 篇 秦京
  • 1 篇 陈廷伟
  • 1 篇 刘兴土
  • 1 篇 张美庆

语言

  • 2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共生固氮体系"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长喙田菁-Azorhizobium caulinodans共生固氮体系在华南地区的生长、结瘤、固氮和种子生产
收藏 引用
应用生态学报 1998年 第3期9卷 291-295页
作者: 杨中艺 袁剑刚 张宏达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了长喙田菁-Azorhizobiumcaulinodans共生固氮体系在华南地区的生长、结瘤、固氮和种子生产.结果表明,长喙田菁-A.caulinodans共生固氮体系在华南地区生长正常,并具旺盛的茎根瘤结瘤作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植物的共生固氮体系
收藏 引用
生物学教学 2004年 第5期29卷 1-2页
作者: 李红梅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653100
氮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绿色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游离氮,只有少数固氮细菌和蓝藻能直接吸收。这些细菌和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氮,就称为生物固氮作用。固氮生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共生固氮体系大豆种子氨基酸组分分析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 第1期24卷 51-52页
作者: 胡斌 王书锦 张剑秋 中科院应用生态所
对三对共生固氮体系大豆种子氨基酸组分的分析表明,大豆种子氨基酸组分没有因大豆作物产量的提高而下降,通过施用相应的根瘤菌促其形成或加强共生固氮体系从而提高大豆作物产量,这种增产从氨基酸水平分析是有效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大豆一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收藏 引用
大豆科学 1984年 第1期 64-69页
作者: 窦新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文简述了目前关于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研究的某些新进展。其中包括侵染的分子识别,根瘤菌氢酶,根瘤菌自生固氮,根瘤菌与植物细胞离体固氮,根瘤菌与宿主的关系,质粒与固氮基因转移等。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玉米根际联合共生固氮体系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微生物学报 1983年 第4期 380-383页
作者: 蒋有绎 张美庆 周枫 周薇 周慧玲 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近几年来,在一些牧草和禾谷类作物根际发现了若干种能固氮的细菌。它们既依赖根际环境生活,又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固氮细菌和作物两者之间形成了不紧密的联合共生关系。据文献报道,目前从玉米根际已分离到的固氮细菌有巴西固...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植物的共生固氮体系
收藏 引用
生物学杂志 2004年 第5期21卷 60-61页
作者: 李红梅 玉溪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云南玉溪653100
氮是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大气中的氮尽管为79%,但这种游离氮只有少数固氮细菌和蓝藻才能吸收利用,绿色植物却不能直接利用.这些细菌、蓝藻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氮,就称为生物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根瘤菌突变株-大豆作物突变株“双突变”共生固氮体系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1981年 第5期26卷 320-320页
作者: 张宪武 王书锦 吴尧夫 高德恩 唐桂馥 薛德林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我们用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等方法诱变得到大豆根瘤菌突变株(*** mutant B)与大豆作物突变株(Soybean plant mutant 18-79、33-79、55-79、66-80、77-80等),在田间经同步化后,应用单粒育种法,选育出了具有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应用应纳入西部开发总体规划
收藏 引用
科学新闻 2000年 第22期 28-28页
作者: 李季伦 陈华癸 中国科学院
世纪之交,党和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甚是振奋人心。为响应号召,我们几位农业微生物学工作者,建议将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的应用,纳入西部地区农林牧业生产的规划。理由是:(1)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共生形成的根瘤, 能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豆科药用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系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中药材 2024年 767-773页
作者: 谭雪艳 李成义 刘书斌 贾妙婷 魏小成 张广袤 梁婷婷 甘肃中医药大学
豆科药用植物如甘草、黄芪等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具有明确的药用价值。豆科药用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依存,形成共生体系,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获得氮素。目前,我国氮肥施用量严重超标、土壤污染问题严峻、绿色发展需求日益明确,共生固氮既...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环境因子对豆科共生固氮影响的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西北植物学报 2005年 第6期25卷 1269-1274页
作者: 慈恩 高明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400716
环境因子的限制一直是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涉及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水分、矿质营养元素、温度、重金属、钠盐、CO2 、土壤类型以及p H等.水分胁迫会导致豆科植物根瘤减少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