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14 篇 期刊文献
  • 28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4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1 篇 文学
    • 13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59 篇 哲学
    • 158 篇 哲学
  • 38 篇 历史学
    • 33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4 篇 世界史
  • 25 篇 艺术学
    • 13 篇 美术学
    • 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22 篇 法学
    • 8 篇 社会学
    • 7 篇 民族学
    • 5 篇 政治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0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1 篇 工学
    • 8 篇 建筑学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医学
    • 3 篇 中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8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农学

主题

  • 443 篇
  • 287 篇
  • 95 篇
  • 89 篇
  • 20 篇
  • 20 篇
  • 17 篇
  • 12 篇 孔子
  • 12 篇 传统文化
  • 10 篇 苏轼
  • 9 篇
  • 9 篇 互补
  • 8 篇 禅宗
  • 8 篇 融合
  • 8 篇
  • 7 篇 儒学
  • 7 篇
  • 7 篇
  • 7 篇
  • 6 篇 荀子

机构

  • 10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9 篇 山东大学
  • 9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8 篇 四川大学
  • 7 篇 西北大学
  • 6 篇 吉林大学
  • 6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6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5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浙江大学
  • 5 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4 篇 西南大学
  • 4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
  • 4 篇 安徽大学
  • 4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4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上海大学

作者

  • 5 篇 武树臣
  • 4 篇 余治平
  • 4 篇 吴增辉
  • 4 篇 王献斐
  • 4 篇 陈来
  • 3 篇 林安梧
  • 3 篇 郑淑荣
  • 3 篇 李欧
  • 3 篇 杨家友
  • 3 篇 孙敏强
  • 2 篇 孙君恒
  • 2 篇 刘学智
  • 2 篇 马梁
  • 2 篇 潘永辉
  • 2 篇 王云雪
  • 2 篇 赵建军
  • 2 篇 邢东风
  • 2 篇 任俊华
  • 2 篇 王保国
  • 2 篇 骆乐

语言

  • 44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儒"
4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秘同源论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0年 第5期 41-47页
作者: 张先贵 合肥联合大学中文系 合肥230022
与秘 ,今天看来似乎并无多少关联 ,因此 ,能够将二者放在一起予以历史的考察 ,并认定它们同宗同祖、同源分流 ,目前还不多见。本文提出“秘同源”说 ,具体考察了巫史传统哺育下的与秘 ,列举出了“秘同源”说的基本根据 ,认为两...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服·行·辩——先秦文献中“”的刻画与论说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第2期 239-247页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1
尽管在《论语》里孔子并未以""作为家学派之名,但""在先秦学术中的意义仍有迹可循。战国学在运用""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以及战国时代的其他学派对""的思想与人格刻画,都突出显现了之人格与家学说宗旨在当时通行的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的最初职业与身份自觉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11年 第10期 107-114页
作者: 余治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章太炎《国故论衡·说》指出,"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达名为,者,术士也"。作为达名,在古代中国往往是知识阶层的统称,而且也并不仅限于家门生。作为一类物事的种属称谓,通常用以指称具有一定德行品格与专门才能的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杂俎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31卷 29-35页
作者: 关长龙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浙江杭州310027
”字的古文正确写法当为“” ,其造字理据为“浸润于天的人” ,意即前人所揭示的“通天地人曰”。这与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体悟“中正之心”的“忠恕”之道是完全一致的 ,而宋代道学家们在整合佛老百家学术思想基础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葛洪——由向道的心理历程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 43-50页
作者: 陈昌文 四川大学哲学系 教授四川成都610064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 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 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之名义原是 文饰;道之隐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乐师与“”之文化起源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5期32卷 46-54,92+128页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历史系
本文就中国历史上称“”者的早期形态和来源,提出了一些新看法。作者认为,早期的称“”者与商周王朝中主管乐舞的官员,在文化上有着一脉相承关系。春秋战国之间形成的家学派,以诗书礼乐为教;而以诗书礼乐为教,正是此前的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门哭礼及其情与理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14年 第3期 73-84,10页
作者: 孙克诚 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
哭由情生,但是先秦之时,哭不能率意自为,而是有着种种礼之规定。就门奉持之礼而言,哭礼包含哭有形、哭有位、哭有节、哭有在、哭有亲疏、哭有不为、哭有除期等诸多内容。哭礼之制据于人情,所用则在制约人情,是理性的设定。但实践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现代学术史上的《说》之争与“原”真相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2010年 第2期42卷 139-147页
作者: 陈勇 朱恺 上海大学历史系 上海200444
《说》是胡适学术生涯中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被论者誉为是其"治学的巅峰之作"。胡适在文中提出最初的是殷遗民中教士的观点,将家与殷商文化联系起来,并以服是殷服、家的三年之丧是殷礼、《周易》的卦爻辞作于殷亡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者柔也——礼乐之师与之本色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24年 第1期 72-85,158页
作者: 武树臣 西北大学 西安710127
者柔也”是古人对字最经典的注释。“柔”的古字是“揉”“扰”“犪”,本义为“驯扰”即教育约束。“驯扰”是游牧时代先民驯服动物的经验总结。“柔远能迩”体现了远古先民以礼乐教化治国的传统理念。“多需”和“多胥”是殷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甲骨文“殷”问题平议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18年 第5期 101-109页
作者: 熊贤品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需"是从雨、从天的会意字,传抄古文""字形体从其讹变而来。古文字"需"、传抄古文""的字形,和甲骨文"■""■"等差别较大,它们不能作为后二者可释"需"(读为"")的证据。所谓甲骨文"需"(读为"")字的考释,以及由此立论的"殷"说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