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14 篇 期刊文献
  • 27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4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3 篇 文学
    • 13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3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57 篇 哲学
    • 157 篇 哲学
  • 37 篇 历史学
    • 32 篇 中国史
    • 8 篇 考古学
    • 4 篇 世界史
  • 25 篇 艺术学
    • 13 篇 美术学
    • 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21 篇 法学
    • 8 篇 社会学
    • 6 篇 民族学
    • 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篇 政治学
  • 20 篇 教育学
    • 13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1 篇 工学
    • 8 篇 建筑学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 篇 医学
    • 3 篇 中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8 篇 管理学
    • 6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农学

主题

  • 442 篇
  • 286 篇
  • 95 篇
  • 89 篇
  • 20 篇
  • 20 篇
  • 17 篇
  • 12 篇 孔子
  • 12 篇 传统文化
  • 10 篇 苏轼
  • 9 篇 互补
  • 9 篇
  • 8 篇 禅宗
  • 8 篇
  • 8 篇 融合
  • 7 篇 儒学
  • 7 篇
  • 7 篇
  • 7 篇
  • 6 篇 王维

机构

  • 10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9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8 篇 山东大学
  • 8 篇 四川大学
  • 7 篇 西北大学
  • 6 篇 吉林大学
  • 6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6 篇 山东师范大学
  • 5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浙江大学
  • 5 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5 篇 西南大学
  • 4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
  • 4 篇 安徽大学
  • 4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4 篇 苏州大学
  • 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4 篇 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 篇 武树臣
  • 4 篇 余治平
  • 4 篇 陈来
  • 4 篇 吴增辉
  • 4 篇 王献斐
  • 3 篇 林安梧
  • 3 篇 孙敏强
  • 3 篇 郑淑荣
  • 3 篇 李欧
  • 3 篇 杨家友
  • 2 篇 孙君恒
  • 2 篇 刘学智
  • 2 篇 潘永辉
  • 2 篇 赵建军
  • 2 篇 邢东风
  • 2 篇 孙琪
  • 2 篇 张弢
  • 2 篇 王中江
  • 2 篇 李媛
  • 2 篇 杜道明

语言

  • 44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儒"
44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者柔也——礼乐之师与之本色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24年 第1期 72-85,158页
作者: 武树臣 西北大学 西安710127
者柔也”是古人对字最经典的注释。“柔”的古字是“揉”“扰”“犪”,本义为“驯扰”即教育约束。“驯扰”是游牧时代先民驯服动物的经验总结。“柔远能迩”体现了远古先民以礼乐教化治国的传统理念。“多需”和“多胥”是殷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论甲骨文中的——对徐中舒释的补充与修正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 2024年 第2期 64-74页
作者: 武树臣 西北大学
徐中舒发现甲骨文■、■字是“需”即“”字,是近世原的一大贡献。甲骨文另一个■字也是“需”即“”字,相关卜辞丰富了商的第一手资料。徐中舒对“需”(■、■)字的解释——大象人形,四点(::)、三点(∴)为水,“需”字象沐浴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说——先秦家与上古的氏族、部落及国家
收藏 引用
国际学(中英文) 2024年 第1期4卷 33-48,184,185页
作者: 高华平 暨南大学哲学研究所 510632
家是先秦诸子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胡适的《说》一文认为是殷民族“亡国遗民”的宗教和“柔逊的人生观”,这一观点虽有缺点和不足,却开创了从商周的历史文化探究家起源的新思路。从民族志的角度来看,的柔顺品格与“东夷天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远古傩礼与的起源
收藏 引用
管子学刊 2024年 第2期 40-55页
作者: 武树臣 西北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127
王国维发现甲骨卜辞“夒(夔)”为殷高祖,徐中舒发现甲骨卜辞“需”即“”字,为当今原奠定了坚实基础。“夒”与“獿”“獶”“猱”的文字学联系揭示了“者,优(优,獶)也柔(猱)也”的原始本义,同时展示了夒在傩礼中通过傩面具分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语》“君子”与“小人”涵义考辨
收藏 引用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3期 57-69页
作者: 程碧英 熊明川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达州635000
家经典《论语》言“”,仅见于“女为君子,无为小人”一章,这很不寻常。学界诠释大多直陈观点而少有理据。要明确“君子”“小人”词义内涵,考察时代背景尤为重要。分析孔子时代“”之卑下地位和柔懦性格,诉诸孔子个人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秘同源论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0年 第5期 41-47页
作者: 张先贵 合肥联合大学中文系 合肥230022
与秘 ,今天看来似乎并无多少关联 ,因此 ,能够将二者放在一起予以历史的考察 ,并认定它们同宗同祖、同源分流 ,目前还不多见。本文提出“秘同源”说 ,具体考察了巫史传统哺育下的与秘 ,列举出了“秘同源”说的基本根据 ,认为两...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服·行·辩——先秦文献中“”的刻画与论说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第2期 239-247页
作者: 陈来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1
尽管在《论语》里孔子并未以""作为家学派之名,但""在先秦学术中的意义仍有迹可循。战国学在运用""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以及战国时代的其他学派对""的思想与人格刻画,都突出显现了之人格与家学说宗旨在当时通行的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的最初职业与身份自觉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 2011年 第10期 107-114页
作者: 余治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章太炎《国故论衡·说》指出,"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达名为,者,术士也"。作为达名,在古代中国往往是知识阶层的统称,而且也并不仅限于家门生。作为一类物事的种属称谓,通常用以指称具有一定德行品格与专门才能的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杂俎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31卷 29-35页
作者: 关长龙 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 浙江杭州310027
”字的古文正确写法当为“” ,其造字理据为“浸润于天的人” ,意即前人所揭示的“通天地人曰”。这与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体悟“中正之心”的“忠恕”之道是完全一致的 ,而宋代道学家们在整合佛老百家学术思想基础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葛洪——由向道的心理历程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 43-50页
作者: 陈昌文 四川大学哲学系 教授四川成都610064
《抱朴子》内篇和外篇,表达了双重人格的精神世界。通过其中《自叙》,可以找出 家立场的破绽怎样导向道教世界观的心灵轨迹。 葛洪三次入仕都以失意告终。虽然弃仕入山,功利成就才是葛洪的基本动机。之名义原是 文饰;道之隐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