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1 篇 期刊文献
  • 1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7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1 篇 文学
    • 9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42 篇 教育学
    • 40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9 篇 法学
    • 16 篇 社会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公安学
  • 9 篇 历史学
    • 7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9 篇 工学
    • 2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艺术学
    • 5 篇 美术学
    • 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5 篇 理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生物学
  • 2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管理学
    • 2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76 篇 体物
  • 12 篇 咏物诗
  • 7 篇 感物
  • 6 篇 抒情
  • 5 篇 咏物
  • 5 篇 文心雕龙
  • 5 篇 《文赋》
  • 5 篇
  • 5 篇 陆机
  • 5 篇 汉赋
  • 4 篇 赋体文学
  • 4 篇 汉大赋
  • 4 篇 缘情
  • 4 篇 自然
  • 4 篇 大赋
  • 4 篇 楚辞
  • 4 篇 抒情小赋
  • 4 篇 赋体
  • 4 篇 诗歌
  • 4 篇 辞赋

机构

  • 9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2 篇 三峡大学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浙江树人大学
  • 2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2 篇 贵州师范学院
  • 2 篇 复旦大学
  • 2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西藏民族学院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6 篇 许结
  • 3 篇 池万兴
  • 2 篇 边利丰
  • 2 篇 杨伯威
  • 2 篇 张晶
  • 2 篇 蒋晓光
  • 2 篇 孙旭辉
  • 2 篇 张一南
  • 1 篇 李真真
  • 1 篇 侯仁军
  • 1 篇 周行
  • 1 篇 王冰
  • 1 篇 邱安昌
  • 1 篇 张娜
  • 1 篇 周安平
  • 1 篇 白松涛
  • 1 篇 程琳
  • 1 篇 周哲贤
  • 1 篇 韦秉文
  • 1 篇 钟慧珍

语言

  • 17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体物"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由博体物:试论汉魏赋作的式转型及其思想进路
收藏 引用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6期25卷 109-117页
作者: 柴瑞瑞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081
式的转型,承载了思想表达的不同诉求。汉魏时期,赋写作经历了由大赋向小赋的转变,传递出时代风尚由“博”到“体物”的迁变信息。后世论者习以“体物”概括赋创作特点,但“博”与“体物”有着不同的理论面向,“博”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赋体物因素的消长轨迹——以唐诗为参照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 2016年 第2期 74-79页
作者: 张一南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1
体物并非赋的本质属性,汉赋共可分为缘情、骋词和体物三种并列的类型。体物赋主要兴盛于汉末。体物倾向的三个因素:比喻模式、体物、女色都指示汉代晚期的赋具有较强的体物倾向,与晚唐诗相似。汉赋与唐诗体物因素的消长轨迹大同而小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现”与“体物”——主客关系视阈下的中西文论话语建构比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9年 第2期 161-171页
作者: 余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再现"与"体物"分别是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中关注主对客反映问题的重要文论母题,两者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阶段:理论酝酿期、成熟期与重塑期,并在此期间面临了类似的问题域,呈现出各有侧重但并不截然矛盾的运思机制。再现论在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歌翻译中的格、感体物
收藏 引用
外语研究 2010年 第4期27卷 75-78页
作者: 刘华文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
诗歌翻译同诗歌创作一样,也会发生审美主对审美客的施为行为,这些施为行为表现为格、感体物的审美方式。它们都潜在地规定了主和客之间的关系,而客即诗的内容特征以及成诗之后诗歌的审美品质。以中国诗学理论的角度来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体物”之人类学观察
收藏 引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2期35卷 96-101+2页
作者: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 贵州师范学院
"体物"者,身象之简称,相当于皮尔士三元理论中的"象似",兼及"标指";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形气神三元说的"形",兼及"气"。失去象似和标指依托的象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失去"形"和"气"的"神"是"死神"。"体物"出自"草根",出自...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体物、感与观 ——古代文学中的主客关系论
体物、感物与观物 ——古代文学中的主...
收藏 引用
作者: 蒋洪耀 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体物、感与观作为文学活动中主把握世界、观照世界的重要方式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关涉到文学活动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我关系和情景关系,亦即主与客的关系。这三个范畴对世界的把握有方式和层次上的区别,因而在文学活动中...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六朝“体物”美学思想研究
六朝“体物”美学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张娜 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六朝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觉醒时期,文人审美意识的自觉促进了“”观念的转变,“”获得了审美的真正独立,“体物”思想蔚然成一时潮流。令人遗憾的是,后世的学者多以“工巧”、“雕虫小技”等持否定批判态度,“体物”思想未能受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论杜甫七古的体物与写志
论杜甫七古的体物与写志
收藏 引用
作者: 经惠 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杜甫七言古诗凡一百四十余首,在七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体物和写志的关系角度来考察杜甫七言古诗的独特性,通过研究归纳体物和写志的关系类型,详细分析各类关系的表达方式,认为杜甫七言古诗在体物和写志的关系及其处理方...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二谢赋体物特征研究
二谢赋体物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姜雯 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谢灵运和谢朓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后人因二者诗歌成就之高而并称“二谢”。但二谢的成就不仅限于诗歌领域,他们在赋的创作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南朝时期,山水审美意识自觉的产生使人们认识到事独立的审美价值,从而使赋这种专...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体物写志,铺采樆文——浅析厉有为同志的《深圳赋》
收藏 引用
诗词月刊 2018年 第4期 85-90页
作者: 林锡彬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开始。转眼间,已经四十周年了!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