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3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63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27 篇 法学
    • 371 篇 政治学
    • 255 篇 法学
    • 18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5 篇 公安学
    • 1 篇 社会学
  • 416 篇 教育学
    • 414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22 篇 经济学
    • 117 篇 应用经济学
    • 6 篇 理论经济学
  • 39 篇 管理学
    • 18 篇 公共管理
    • 9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5 篇 工商管理
  • 21 篇 文学
    • 11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1 篇 农学
  • 13 篇 工学
    • 3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3 篇 农业工程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机械工程
  • 12 篇 历史学
    • 8 篇 中国史
    • 5 篇 世界史
  • 11 篇 艺术学
    • 8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8 篇 医学
    • 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临床医学
  • 5 篇 理学
    • 2 篇 化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生态学
  • 3 篇 军事学
    • 2 篇 军制学

主题

  • 1,635 篇 人民共和
  • 134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85 篇 代表
  • 78 篇 政治
  • 71 篇 人民政府
  • 70 篇 亚洲
  • 67 篇 中央人民政府
  • 62 篇 本主
  • 57 篇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 55 篇 苏联
  • 53 篇 人民法院
  • 49 篇 工案
  • 46 篇 斯大林
  • 43 篇 民主
  • 42 篇 探取
  • 41 篇 朝鲜
  • 39 篇 行政
  • 35 篇 一侗
  • 34 篇 最高人民法院
  • 33 篇 外圃

机构

  • 47 篇 人民日报社
  • 13 篇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
  • 10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0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 6 篇 人民日报
  • 6 篇 外经贸部办公厅
  • 6 篇 北京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
  • 4 篇 同济大学
  • 4 篇 山西日报社
  • 4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法律服务有限...
  • 4 篇 外交学院
  • 4 篇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
  • 4 篇 北京人民日报社
  • 3 篇 中央人民政府法制...
  • 3 篇 苏联政府代表团
  • 3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 3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
  • 3 篇 苏联科学院

作者

  • 37 篇 周恩来
  • 20 篇 杨洪逵
  • 18 篇 edward leroy ful...
  • 15 篇 毛泽东
  • 11 篇 liao zhenyun
  • 8 篇 刘少奇
  • 6 篇 徐迅
  • 5 篇 kong lingzhong
  • 5 篇 彭真
  • 5 篇 邵式平
  • 4 篇 邓初民
  • 4 篇 蒋晓伟
  • 4 篇 华岗
  • 4 篇 zhang bingzi
  • 4 篇 孟白璐
  • 4 篇 郑振铎
  • 4 篇 福英
  • 4 篇 廖盖隆
  • 3 篇 张明养
  • 3 篇 林伯渠

语言

  • 1,634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人民共和"
16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人民共和: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收藏 引用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 第3期 50-58页
作者: 杨明佳 汪子宏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人民共和是马克思主义共和政治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在价值意蕴上,人民共和重塑了共和政治的主体论、目的论和自由论,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第一次证成了“人民”在共和政治中的主体地位;在制度结构上,人民共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人民共和与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建设国家的政治方略
收藏 引用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年 第4期 1-6页
作者: 林尚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复旦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28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强的领导与核心力量,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疑,决定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其中一个因素是贯穿至今的,也就是其建设国家的政治方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人民共和、和谐社会与“一国两制”
收藏 引用
政治与法律 2008年 第1期 50-54页
作者: 蒋晓伟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上海200092
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形态,落实在国家制度层面上、落实在宪政层面上,就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的社会形态;邓小平"一国两制"、"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建设人民共和及其和谐社会的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特色“人民共和”制度与“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制度
收藏 引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 第1期16卷 52-56页
作者: 蒋晓伟 同济大学法学院 上海200092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现代“民主共和”思想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的“共和”思想,不仅体现了“民主”,而且体现了“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更难能可贵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共和”思想孕育着深厚的中国传统“和”文化,即强调各民族的团结和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46卷 91-99页
作者: 王浦劬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10087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学科得以恢复重建。近三十年来,我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沿着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的主轴,实现了内在逻辑的转换发展,其体现为:重心论域的转移发展;思想方法的调整转换;研究视角的切换转变;分析范式的嬗变更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共产党人民共和的基本理念探析
收藏 引用
求实 2011年 第8期 20-23页
作者: 孟白璐 孙堂厚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吉林长春130117
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将源于西方的共和思想和共和精神中国化,形成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政治追求的首要价值,以政治参与多元化作为政治运行的重要方式,以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作为政治良性运转的保障,以宪政法治和公民美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房地产 1997年 第10期 10-11页
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契税.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是指下列行为:(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二)土地使用权转让,包括出售、赠与和交换;...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共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收藏 引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4期10卷 7-11页
作者: 孟白璐 孙堂厚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吉林长春1301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斗争过程中,对人民共和问题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将源于西方的共和思想与共和精神予以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形成了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政治的多元参与,注重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人民共和国是如何塑造的:一种政治有机体的理解
收藏 引用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0年 第1期4卷 5-21页
作者: 储建国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新审视国家理论,是整合中国政治研究和建设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的需要。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吸纳中国"共有"传统基因,创造性阐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共和"国家理论,因应改革开放后人民共和在政治、经济领域变化,进行主动塑造的结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人民共和与和谐社会
收藏 引用
东方法学 2008年 第2期 57-62页
作者: 蒋晓伟 同济大学法政学院
"人民共和"既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国家制度基础;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和"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共和"的社会表现形态。"人民共和"写在我国的国号上,是我国国家的基本制度。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精神是人民共和的"人民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