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6 篇 文学
    • 4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47 篇 《无风之树》
  • 27 篇 李锐
  • 11 篇 《万里无云》
  • 9 篇 《厚土》
  • 8 篇 长篇小说
  • 6 篇 小说
  • 5 篇 《银城故事》
  • 5 篇 作家
  • 4 篇 福克纳
  • 4 篇 文化大革命
  • 4 篇 《马桥词典》
  • 4 篇 方言写作
  • 3 篇 “文革”
  • 3 篇 赵树理
  • 2 篇 口语化
  • 2 篇 神话意象
  • 2 篇 张承志
  • 2 篇 方块字
  • 2 篇 意识形态话语
  • 2 篇 短篇小说

机构

  • 4 篇 安徽大学
  • 2 篇 河套学院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长安大学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福建省社科院文研...
  • 1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1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名作欣赏》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安徽理工大学
  • 1 篇 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

  • 4 篇 李锐
  • 3 篇 曲春景
  • 2 篇 闫敏
  • 2 篇 邵燕君
  • 2 篇 陈思和
  • 2 篇 翟永明
  • 2 篇 罗慧敏
  • 2 篇 陈晶敏
  • 1 篇 张均
  • 1 篇 李兴阳
  • 1 篇 耿占春
  • 1 篇 李海英
  • 1 篇 汪政
  • 1 篇 张文武
  • 1 篇 张延国
  • 1 篇 王春林
  • 1 篇 徐丽莎
  • 1 篇 安妮.居里安
  • 1 篇 康志宏
  • 1 篇 陶东风

语言

  • 4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无风之树》"
4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复调与民间话语的狂欢——李锐小说《无风之树》分析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 2010年 第2期 7-9页
作者: 陈晶敏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锐是一位具有思想者素质的作家。李锐在《无风之树》的创作中,他不仅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表述,在叙述技巧上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完成了一种可以被称为“叙述革命”的自我超越。本文将运用巴赫金复调诗学的有关对话主义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叙述就是一切”——李锐小说《无风之树》的叙事学分析
收藏 引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 第6期7卷 44-46页
作者: 游士慧 吴晓红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淮南232001
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是当前文学赏析的新潮流。运用结构主义方法,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李锐小说《无风之树》文本的叙事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内涵。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众声喧哗与本土经验书写——谈李锐《无风之树》
收藏 引用
农家参谋 2018年 第21期 269-269页
作者: 高静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李锐的《无风之树》是中国当代文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从叙事学角度来说,作品采取第一人称变换视角进行叙事,并在此视角下形成众声喧哗的叙事效果。同时,该作通过强烈的口语化叙述,突出了对吕梁地区本土经验的表达...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李锐《无风之树》——黄土高原土风的“我弥留际”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20年 第30期 12-13+18页
作者: 杨晓丽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锐对底层社会人群生存困境的焦虑极为关注,作品多聚焦他们的命运、精神和心灵诉求,同时李锐在创作中清晰而自觉地借鉴福克纳的美国南方叙事和意识流风格创作其吕梁山传奇系列小说。本文试图通过对李锐《无风之树》和福克纳《我弥留...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李锐小说《无风之树》书名及题记的佛学意蕴
收藏 引用
名作欣赏 2015年 第5期 53-55+112页
作者: 闫敏 河套学院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无风之树》以"文革"为叙述中心,以书写人生苦难为主要内容。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自评"这一次是真正地超越了自己"。如果从佛学的角度去细细地品味《无风之树》,会感觉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佛理小说,处处隐含着禅思...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复调与民间话语的狂欢——以巴赫金复调诗学理论分析李锐小说《无风之树》
收藏 引用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4期21卷 105-107页
作者: 陈晶敏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无风之树》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深厚的审美意蕴成为李锐的一部力作。这部小说不仅对人的生命状态进行了深刻的表述,在叙述技巧上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可能,也给我们指明一条拓展小说审美艺术空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造乌托邦──谈《无风之树》的叙述人称特色
收藏 引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 第4期14卷 47-51页
作者: 罗慧敏 安徽大学中文系 安徽合肥230000
《无风之树》无论是对人性的挖掘与表现,还是对生命现象的体悟与思考,或就艺术表现技巧而言,都堪称精品。而其中叙事人称的设置尤其引人注目,小说来用了两种叙事人称的交替:第一人称(我)与第三人称(他),从而形成了两种叙事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无风之树》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德州学院学报 2013年 第1期29卷 59-62页
作者: 张晓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锐的小说《无风之树》以其鲜明的语言特点吸引了读者。"口语化倾诉"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了作者对等级化书面语的反抗,对建立"现代汉语主体性"的思考。口语化特点主要体现在重复修辞、人物对话和标点省略三方面。以此来探究李锐创作"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欲静而风不止——《无风之树》的叙事人称特点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4期 33-34页
作者: 胡春芳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300387
李锐的《无风之树》中叙事人称的设置尤为特别,小说采用了两种叙事人称的交替;第一人称(我)与第三人称(他),"我"承担了十二个人物角色,共有五十八节;"他"承担了一个人物的角色,只占五节。本文将从文本出发来讨论其叙事人称及意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人生,如此凄惶——探索《无风之树》宿命意识的文化根源
收藏 引用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期6卷 53-56页
作者: 陈庆泓 安徽大学中文系 安徽合肥230039
作家李锐通过小说《无风之树》向人们展示了矮人坪世界种种惨剧 ,引起人们对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 ,从而寻求造成这种惨剧以及这种惨剧在人的心灵世界投下的宿命阴影的文化根源。这种宿命意识的文化根源在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意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