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179 篇 期刊文献
  • 241 篇 会议
  • 112 册 图书
  • 57 篇 学位论文
  • 3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5,578 篇 电子文献
  • 1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970 篇 医学
    • 3,491 篇 中医学
    • 1,697 篇 中西医结合
    • 191 篇 临床医学
    • 14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26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6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4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8 篇 口腔医学
  • 147 篇 教育学
    • 114 篇 教育学
    • 20 篇 体育学
    • 1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142 篇 管理学
    • 120 篇 公共管理
    • 13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58 篇 文学
    • 3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2 篇 新闻传播学
    • 10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4 篇 哲学
    • 53 篇 哲学
  • 46 篇 历史学
    • 45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44 篇 工学
    • 26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 27 篇 理学
    • 12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11 篇 生物学
  • 23 篇 法学
    • 12 篇 社会学
    • 7 篇 政治学
  • 22 篇 农学
    • 19 篇 兽医学
  • 6 篇 经济学
    • 5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艺术学

主题

  • 5,592 篇 《内经》
  • 1,346 篇 《黄帝内经》
  • 356 篇 素问
  • 233 篇 中医
  • 231 篇 中医学
  • 205 篇 中国医药学
  • 192 篇 《伤寒论》
  • 158 篇 《伤寒杂病论》
  • 148 篇 五脏
  • 135 篇 祖国医学
  • 130 篇 内经
  • 124 篇 脏腑
  • 121 篇 辨证论治
  • 118 篇 灵枢
  • 113 篇 养生
  • 106 篇 治则
  • 92 篇 仲景
  • 91 篇 经络
  • 81 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72 篇 病机

机构

  • 145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13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105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91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89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72 篇 南京中医学院
  • 70 篇 湖北中医学院
  • 67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65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62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59 篇 湖南中医学院
  • 51 篇 天津中医学院
  • 49 篇 黑龙江中医学院
  • 48 篇 长春中医学院
  • 45 篇 辽宁中医学院
  • 45 篇 北京中医学院
  • 45 篇 安徽中医学院
  • 45 篇 山东中医学院
  • 42 篇 广西中医学院
  • 40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

作者

  • 24 篇 张新渝
  • 23 篇 张登本
  • 22 篇 孟庆云
  • 21 篇 王庆其
  • 21 篇 翟双庆
  • 20 篇 赵明山
  • 19 篇 周国琪
  • 18 篇 邓沂
  • 17 篇 哈孝贤
  • 17 篇 李今庸
  • 16 篇 王明辉
  • 16 篇 烟建华
  • 16 篇 孙清廉
  • 15 篇 赵京生
  • 15 篇 李翠娟
  • 14 篇 邱幸凡
  • 14 篇 苏颖
  • 14 篇 孙理军
  • 13 篇 陈晓
  • 13 篇 李济仁

语言

  • 5,59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内经》"
559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内经》与《难经》针刺补泻理论之区别
收藏 引用
针刺研究 2017年 第1期42卷 79-84页
作者: 李素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100700
补泻刺法是传统针刺手法中的精华,早期中医经典《内经》《难经》对此记载颇丰。本文从补泻刺法的原则及内涵和操作时的刺激部位、手法、时机3个关键因素等方面对两部经典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比较。基于原文的客观分析,发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意气针灸疗法和提插捻转治神的联系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16年 第3期36卷 274-278页
作者: 王峰 秦玉革 秦玉恒 李莉 李梅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 上海201619
分析《内经》中有关条文,结合临床和现代科学对意识体外作用的验证,发现《内经》对意气针灸疗法的医者有特殊的治神要求,体现在医者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医患双方特别是患方更强大的心神力量转化为患者的生理效应,将不利于疗效的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中的梦饮食与现代医学病态梦现象的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 第48期9卷 128-129页
作者: 纪征瀚 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 北京市100700
目的:将《内经》中的梦饮食与现代医学病态梦现象进行比较,以求理论与治疗手段的进一步发展,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查找古今文献,从病理、生理、心理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结果:①病理:《内经》认为梦饮食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和《农说》──《马一龙农说》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农史 1994年 第3期 83-90页
作者: 郭文韬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医易”是“同源”的。我们认为“医农”也是同源的。不但《赐经》对《农说》有重要影响,而且《内经》对《农说》也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探讨《内经》同《农说》之间的渊源关系。我们在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对疼痛机制的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05年 第24期9卷 191-192页
作者: 滕杨 刘峻 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外科 辽宁中医学院研究生部 辽宁省开原市112300 辽宁省沈阳市110040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内经》对疼痛机制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调查法,对《素问》中的《举痛论》《痹论》和《灵枢》中《周痹》《痈疽》《论痛》《经筋》等文献中关于疼痛方面的论述进行总结。结果:从疼痛的病因方面可以总结归纳为:外感...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中经脉病候表述形式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07年 第1期27卷 63-65页
作者: 贾杰 赵京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江苏210029
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对《内经》中属于经脉病候范畴的内容进行表述形式划分。结果表明《内经》中经脉病候表述形式有十二脉、足六脉、腧穴主治、脏腑病候等4种。明确经脉病候的不同表述形式,有利于认识经脉、腧穴不同形式的针灸治疗规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针刺补泻两种候气进出针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17年 第4期37卷 448-452页
作者: 李素云 赵京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100700
徐疾补泻是《内经》重要针刺补泻方法,通过进、出针快慢不同实现补泻效果,进出针时机的判断是决定其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对《内经》两种候气方法——"候呼吸之气"和"候针下气至"进行了探源性研究,同时阐述了其应用演变和临床意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05年 第4期25卷 265-268页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 南京210009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目的:探讨在中医理论形成的早期人们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方法:将《内经》中有关篇章,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得出其对脑与经络联系的认识。结果:在《内经》中,与脑有直接联系的经络主要有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督脉和跷脉;经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百病生于气”的临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医杂志 2008年 第10期49卷 877-878页
作者: 李联社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必经之路,必须做好继承和发扬工作,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正如王永炎院士所说的“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线性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内经》针刺补泻的主要机理是以意行气
收藏 引用
中国针灸 2007年 第3期27卷 217-221页
作者: 秦玉革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卫生院针灸科 上海201619
《内经》及大量的临床验证为基础,结合神经、经络电磁场及量子物理学对意识在体外作用的新发现,论证了《内经》针刺补泻的主要动力是医者的以意行气,极少捻转;对许多补泻基本观点做了全新的解释并在临床中得以验证,发现了新的针刺机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