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主题

  • 8 篇 《作者之死》
  • 4 篇 读者
  • 4 篇 文本
  • 3 篇 罗兰·巴特
  • 2 篇 文学主体写作
  • 1 篇 文学反思
  • 1 篇 叙述者
  • 1 篇 解构主义
  • 1 篇 作者
  • 1 篇 结构主义
  • 1 篇 作者之死
  • 1 篇 文本解构
  • 1 篇 再阐释
  • 1 篇 罗兰·巴尔特
  • 1 篇 占卜术
  • 1 篇 叙事结构
  • 1 篇 双重运动
  • 1 篇 巴特
  • 1 篇 文学理论

机构

  • 2 篇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 1 篇 江西理工大学
  • 1 篇 福州大学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 篇 宁夏大学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曲靖师范学院

作者

  • 2 篇 马春瑛
  • 1 篇 郭常红
  • 1 篇 张富宝
  • 1 篇 刘燕
  • 1 篇 徐兆正
  • 1 篇 钟晓文
  • 1 篇 唐芙蓉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作者之死》"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 2015年 第7Z期 39-40页
作者: 郭常红 江西理工大学
1968年,罗兰·巴特发表《作者之死》,给作者的中心地位以致命的打击,从而使读者和文本的重要意义得到重视。本文对《作者之死》产生的背景、作品本身及其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作者之死》颠覆了传统的"作者至上",塑造了"多义文本"并产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作者之死》的理论解析和历史意义阐释
收藏 引用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 第2期41卷 58-62页
作者: 刘燕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曲靖655011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罗兰·巴特作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过渡的主要代表,其突出贡献在于对作者权威的否定和对读者阐释的强调上。他的理论上承英美新批判,下启现代阐释学,成为文学观念转折的关键人物。其主要观点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作者之死》与文学主体写作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 2009年 第18期 27-页
作者: 马春瑛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强调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本文基于文本创造过程,指出作者其实并未死亡,他依然存在于其创作的文本中。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重审《作者之死》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 第4期 56-60页
作者: 徐兆正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一、作者“一件事一经叙述,……那么,这种脱离就会产生,声音就会失去其起因。”[1]这句话里显然存在着双重运动:第一种运动是叙述,第二种运动是脱离。两种运动伴随着发生了:一旦某件事情开始被讲述,它也就开始同叙述者本身的意图相脱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自由的读者——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的批判
收藏 引用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3期 17-20页
作者: 钟晓文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福州350002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着重强调了文本世界解构后的读者的自由,认为在作者的主宰地位被颠覆后,读者获得了完全的解放与自由,可以随意对文本进行肢解,进行可写性阅读。巴尔特的“自由读者”将导致“文本之死”,导致整个文本世界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后时代“作者”的命运——对罗兰·巴特《作者之死》的一种解读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期31卷 49-53页
作者: 张富宝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作者之死》是巴特从结构主义思想向后结构主义思想过渡的产物,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矛盾。"作者之死"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预示着一场思想的革命,一种理论的转向,一种新的视野与方法的诞生,同时也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作者之死》与文学主体写作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 第9期 27-27页
作者: 马春瑛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罗兰·巴尔特《作者之死》强调读者的诞生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本文基于文本创造过程,指出作者其实并未死亡,他依然存在于其创作的文本中。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
收藏 引用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6期13卷 17-19页
作者: 唐芙蓉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沙410081
在罗兰.巴特提出著名的"作者之死"的观念之后,作者的主宰地位被颠覆,文本恢复了自由,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是,作者之死,不是将阐释的自由完全交给读者,而是交给文本本身,读者跟作者一样,只是一个吐露的场所,一个接纳物,真正的自由还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