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主题

  • 7 篇 "兴"
  • 2 篇 民俗学
  • 2 篇 "比"
  • 2 篇 诗歌
  • 2 篇 通假
  • 1 篇 《诗经今注》
  • 1 篇 "起情"
  • 1 篇 兴会
  • 1 篇 训诂
  • 1 篇 诗经
  • 1 篇 主体
  • 1 篇 审美内涵
  • 1 篇 《诗经》
  • 1 篇 意境风格论
  • 1 篇 意境
  • 1 篇 艺术结构
  • 1 篇 古典美学
  • 1 篇 艺术
  • 1 篇 刻意求新
  • 1 篇 表现手法

机构

  • 2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黄石广播电视大学
  • 1 篇 中南民族学院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云南大学

作者

  • 2 篇 左洪涛
  • 1 篇 杨滨
  • 1 篇 薛富兴
  • 1 篇 袁济喜
  • 1 篇 刘国斌
  • 1 篇 罗广荣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兴""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的组合界面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年 第4期15卷 101-106页
作者: 袁济喜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2
”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关键性质的范畴。“”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多元的界面 ,其中“趣”重在主体论的界定 ;“会”重在创作论的阐说 ,而“象”则属于文本论层面。这诸种界面的延伸 ,说明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以一总万 。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起源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2期20卷 130-133页
作者: 罗广荣 中南民族学院文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诗“”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话题。其探索历程呈现模糊到明晰、表浅至深入趋向 ,但至今起源的最初动因并未得到具体有效说明。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 ,从得以发生的“创作”与“接受”两个层面进行考索 ,认为起源的深层心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诗经》中“”的“起情”作用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 1995年 第6期11卷 36-41页
作者: 杨滨
论《诗经》中“”的“起情”作用杨滨《虞书》上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大概是我国文字记载中年代最早的对于诗歌创作的本质及作用的认识了。所谓“志”,据闻一多在《歌与诗》一文中的论证,“志”在汉语发展史...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语》中的“
收藏 引用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 第4期19卷 98-100页
作者: 刘国斌 黄石广播电视大学 湖北黄石435002
”的术语解说经历了错综复杂过程,它直接导致了对于《论语》中“诗,可以”的错误判断。“诗,可以”无涉于艺术或美学问题,而仅仅指特定场合下对于诗句的引用。今天的美学家诠释、观、群、怨,不过是以“六经注我”的方法来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味”:意境欣赏论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 1999年 第5期 76-82页
作者: 薛富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味”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欣赏的核心范畴,是从艺术欣赏环节对意境审美内涵的具体展开。它起源于欣赏论 ,却进一步渗入、改铸了艺术创造论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典艺术意境独特结构和功能的形成。它是意境审美理想“象外”、“味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今注》商兑
收藏 引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1期10卷 95-99页
作者: 左洪涛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28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对《诗经》的论述 ,并参考其他古典文献 ,对高亨的《诗经今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肯定该书成就的前提下 ,认为它有几点不足 :没有与民俗学研究相结合 ;解说诗歌时脱离诗歌形象 ,刻意求新 ;改旧说中的“比”、“”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今注》异议
收藏 引用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 第1期4卷 53-55页
作者: 左洪涛 浙江大学 浙江310028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对《诗经》的论述 ,并参考其他古典文献 ,对高亨的《诗经今注》进行了分析。在肯定该书的前提下 ,认为它有几点不足 :没有与民俗学研究相结合 ;脱离诗歌形象 ,刻意求新 ;改旧说中的“比”“”为“赋” ;使用通假主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