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使采集渔猎者转化为农业生产者,从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尽管东南沿海地区稻作农业早在7500 cal.a B. P.已经出现,但由于缺少低地平原,其稻作农业直到3000~2000 cal.a B. P.之后才开始广泛发展。较晚的稻作农业的...
详细信息
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使采集渔猎者转化为农业生产者,从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尽管东南沿海地区稻作农业早在7500 cal.a B. P.已经出现,但由于缺少低地平原,其稻作农业直到3000~2000 cal.a B. P.之后才开始广泛发展。较晚的稻作农业的广泛发展是否是区域内的普遍现象,目前还缺少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本研究对位于东南沿海福州盆地的芝山遗址TG1探方第8至10层文化层进行了详细的植硅体和硅藻分析,结合AMS~(14)C年代数据,结果显示约3000 cal.a B. P.前福州盆地还处于河口海湾,先民居住在低山丘陵,主要以采集渔猎为生;3000~2800 cal.a B. P.福州盆地仍受到海水的影响,适合水稻生长的淡水沼泽湿地面积有限,稻作农业发展受到限制;直到约2800 cal.a B. P.后,海水才基本退出福州盆地,适合水稻种植的洪泛平原和广阔的湿地大面积出露,促进了稻作农业大规模扩张。本研究立足考古遗址进一步佐证了东南沿海地区史前稻作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受到了低地平原面积的制约,为理解该地区稻作农业的发展和认识史前人地关系演变提供了新的证据。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