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 篇 理学
    • 17 篇 地球物理学
    • 6 篇 天文学
    • 5 篇 海洋科学
    • 5 篇 地质学
  • 7 篇 工学
    • 5 篇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 4 篇 矿业工程
    • 2 篇 建筑学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医学
    • 4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主题

  • 4 篇 钻孔应变
  • 4 篇 地震预报
  • 3 篇 地震前兆
  • 2 篇 应变地震波
  • 2 篇 汶川地震
  • 2 篇 相位滞后
  • 2 篇 应变固体潮
  • 2 篇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
  • 2 篇 肾移植
  • 1 篇 同震应力变化
  • 1 篇 2013年芦山ms7.0地...
  • 1 篇 地幔对流
  • 1 篇 绝对标定
  • 1 篇 动态库仑应力
  • 1 篇 证据
  • 1 篇 危险因素
  • 1 篇 群测群防
  • 1 篇 感染
  • 1 篇 超限率分析
  • 1 篇 speed of gravity

机构

  • 5 篇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
  • 4 篇 鹤壁市地震局
  • 3 篇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
  • 3 篇 河南省鹤壁市地震...
  • 3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 篇 institute of geo...
  • 2 篇 institute of geo...
  • 2 篇 university of ch...
  • 2 篇 河南省地震局
  • 2 篇 network center o...
  • 2 篇 national astrono...
  • 1 篇 前衍工程科学研究...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 篇 福建医科大学
  • 1 篇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
  • 1 篇 kentucky geologi...
  • 1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 篇 institute of cru...
  • 1 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 1 篇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

作者

  • 13 篇 池顺良
  • 3 篇 邱泽华
  • 3 篇 chi shunliang
  • 2 篇 tang keyun
  • 2 篇 hua changcai
  • 2 篇 shunliang chi
  • 2 篇 yu dan
  • 2 篇 wen wu
  • 2 篇 任天翔
  • 2 篇 杨顺良
  • 2 篇 徐娜
  • 2 篇 you qingyu
  • 2 篇 骆鸣津
  • 2 篇 池毅
  • 2 篇 石耀霖
  • 1 篇 tang lei
  • 1 篇 楼健颖
  • 1 篇 沈驰
  • 1 篇 李世海
  • 1 篇 廖成旺

语言

  • 18 篇 中文
  • 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作者=shunliang Chi"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china’s 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 network
收藏 引用
Earthquake Science 2009年 第6期22卷 579-587页
作者: shunliang ch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ebi Hebi 458030 China
In 2004, china's digital seismic observation network project began to deploy 40 sets YRY-4 four-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s in order to monitor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paper describes observed solid t...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Abnormal strain changes observed at Guza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收藏 引用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2011年 第2期54卷 233-240页
作者: QIU ZeHua ZHANG BaoHong chi shunliang TANG Lei SONG Mo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5 China Hebi Seismological Bureau Hebi 458000 China
An YRY-4 type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on the southwest end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recorded anomalous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since about one year before the Wenchuan *** anomaly is characterized ...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Observational evidences for the speed of the gravity based on the Earth tide
收藏 引用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年 第10期58卷 474-477页
作者: TANG KeYun HUA ChangCai WEN Wu chi shunliang YOU QingYu YU Da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etwork Center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actical Newtonian formula for the gravity tide of the Earth implies a hypothesis that gravity travels at the speed of light; furthermore, we have derived and solved the propagation equ...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The strain seismograms of P- and S-waves of a local event recorded by four-gauge borehole strainmeter
收藏 引用
Earthquake Science 2015年 第3期28卷 209-214页
作者: Zehua Qiu shunliang chi Zhenming Wang Seth Carpenter Lei Tang Yanping Guo Guang Yang 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Hebi Kentucky Geological Survey University of Kentucky Guza Seismic Station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At a sampling rate of 100 samples per second,the YRY-4 four-gauge borehole strainmeters(FGBS) are capable of recording transient strains caused by seismic waves such as P and S waves or strain seismograms. At such a...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柯石英和“大陆深俯冲”到全球构造运动原动力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地质论评 2011年 第4期57卷 473-479页
作者: 池顺良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49
大陆深俯冲与快速折返假说提出20年来一直存在争论。大陆深俯冲中需要地幔对流拖拽,但存在大陆根的事实和30亿年中在上地幔固定深度缓慢生长的大颗粒金刚石实物证据,表明地幔并未发生大规模对流。目前大地构造学的主流理论本质上是"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分量钻孔应变仪记录的汶川、芦山强震前兆应变异常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 2013年 第12期31卷 27-30页
作者: 池顺良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0049
2007年全国布设了由40台4分量钻孔应变仪组成的分量应变监测网络。位于四川姑咱地震台的应变仪先后记录了汶川和芦山强震孕震过程中的潮汐畸变应变异常现象。这些异常变化基本满足地震前兆的3项判据,故被初步认定是这两次强震孕育过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Observational evidences for the speed of the gravity based on the Earth tide
Observational evidences for the speed of the gravity based o...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年会
作者: TANG KeYun HUA ChangCai WEN Wu chi shunliang YOU QingYu YU Da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etwork Center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actical Newtonian formula for the gravity tide of the Eaith implies a hypotliesis that gravity travels at the speed of light;furthermore,we have derived and solved the propagation equa...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前后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时频特征分析
收藏 引用
地震学报 2014年 第5期36卷 770-779,980页
作者: 刘琦 张晶 池顺良 闫伟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北京10003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北京100036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北京100049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中国北京100045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四川省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再度记录到类似于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的高频应变畸变信号.为了对该畸变信号各频率成分的时频演化特征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应变异常的可信度及其与芦山地震的相关性,本文利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首次直接观测到与理论预测一致的同震静态应力偏量变化——2016年4月7日山西原平M_(L)4.7地震的钻孔应变观测
收藏 引用
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 第6期64卷 1937-1948页
作者: 石耀霖 尹迪 任天翔 邱泽华 池顺良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北京100085 鹤壁市地震局 河南鹤壁458000
地震会引起同震位移和应力场变化,造成现存各断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量的增加或减小并影响后续地震风险,对于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大量地震实例中,理论计算的同震位移场与GPS、InSAR等实测的同震位移吻合,间接证实了基于均匀理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国地震预报的战略建议与思考
收藏 引用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0年 第1期20卷 89-94页
作者: 骆鸣津 池顺良 河南省地震局 郑州450000 河南省鹤壁市地震局 458000
讨论了我国地震预报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认为只有加强以形变为主的前兆观测 ,才能作出地震的短临预报。目前前兆观测的主要问题在于可信度差 ,应把重点放在仪器探头上 ,只有探头提供的信息“源”可靠了 ,后续的采集、传输、预报的“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