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6,155 篇 期刊文献
  • 33,631 篇 报纸
  • 9,829 篇 会议
  • 5,786 篇 学位论文
  • 5,369 册 图书
  • 13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309,551 篇 电子文献
  • 1,32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2,231 篇 工学
    • 10,99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0,048 篇 机械工程
    • 7,181 篇 土木工程
    • 7,18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377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463 篇 电气工程
    • 5,13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655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614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377 篇 水利工程
    • 4,258 篇 软件工程
    • 4,122 篇 建筑学
    • 3,940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59,913 篇 医学
    • 36,667 篇 临床医学
    • 8,087 篇 中西医结合
    • 6,51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242 篇 中医学
    • 3,92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852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8,346 篇 管理学
    • 12,04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1,617 篇 公共管理
    • 9,814 篇 工商管理
    • 5,668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9,705 篇 经济学
    • 27,896 篇 应用经济学
  • 27,903 篇 教育学
    • 24,832 篇 教育学
  • 26,183 篇 农学
    • 5,745 篇 作物学
  • 20,477 篇 法学
    • 9,233 篇 政治学
    • 7,840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4,378 篇 法学
  • 17,864 篇 理学
  • 9,750 篇 文学
    • 5,40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828 篇 哲学
  • 4,802 篇 历史学
  • 4,673 篇 艺术学
  • 1,872 篇 军事学

主题

  • 2,793 篇 中国
  • 2,318 篇 治疗
  • 1,944 篇 应用
  • 1,715 篇 诊断
  • 1,456 篇 企业
  • 1,303 篇 对策
  • 976 篇 企业管理
  • 931 篇 设计
  • 854 篇 防治
  • 720 篇 儿童
  • 669 篇 产量
  • 629 篇 疗效
  • 620 篇 问题
  • 573 篇 并发症
  • 556 篇 管理
  • 550 篇 发展
  • 513 篇 习近平总书记
  • 512 篇 影响因素
  • 494 篇 分析
  • 476 篇 高校

机构

  • 1,004 篇 清华大学
  • 957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850 篇 北京大学
  • 812 篇 天津大学
  • 789 篇 浙江大学
  • 713 篇 武汉大学
  • 697 篇 同济大学
  • 687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653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647 篇 四川大学
  • 647 篇 吉林大学
  • 645 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602 篇 贵州大学
  • 598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595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26 篇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
  • 525 篇 山东大学
  • 517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08 篇 南京大学
  • 508 篇 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1,833 篇 况昌勋
  • 1,709 篇 刘银昌
  • 1,559 篇 昌道励
  • 1,173 篇 董昌
  • 1,095 篇 陈海昌
  • 1,006 篇 莫昌伟
  • 990 篇 骆昌芹
  • 987 篇 蔡宝昌
  • 791 篇 昌校宇
  • 611 篇 白昌华
  • 600 篇 王海昌
  • 559 篇 李福昌
  • 537 篇 卯昌福
  • 509 篇 张明昌
  • 499 篇 刘庆昌
  • 492 篇 戎明昌
  • 481 篇 王晓昌
  • 466 篇 曲昌荣
  • 446 篇 谢昌民
  • 427 篇 李国昌

语言

  • 309,498 篇 中文
  • 1,191 篇 英文
  • 19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作者=陳鑒昌"
3107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郭沫若早期史剧的表现主义特色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 2001年 第4期 146-149页
作者: 陈鉴 成都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
《三个叛逆的女性》是郭沫若早期史剧的代表作 ,它的主要创作方法是表现主义 ,是中国化的表现主义戏剧。其具体特色有 :创作宗旨在于表现社会真理 ,通过变形方式塑造舞台形象 ,构思特重想象以实现内心外化。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郭沫若中期历史悲剧的审美价值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 2002年 第3期 147-151页
作者: 陈鉴 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文艺创作的实质是一种审美活动 ,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 ,来源于作家在某种美学观指导下 ,写出他所感知的美和美感。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六大历史悲剧 ,称得上是一份“美”的精神食粮。其内涵主要包括 :坚持先进而完整的悲剧美学观 ,展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郭沫若历史剧研究  1
收藏 引用
2009年
作者: 陈鉴
本书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分论郭沫若早期史剧、分论郭沫若中期史剧、分论郭沫若晚期史剧、总论郭沫若历史剧和附论郭沫若的人生和精神。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瓶》:美化爱精心理的光辉诗篇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4期17卷 12-16页
作者: 陈鉴
郭沫若的诗集《瓶》淋漓尽致抒写男女主角的爱情感受,如崇拜痴迷感、猜度忧戚感、焦渴痛苦感、狂欢愉悦感、觉醒奋起感等,美化了纯真的爱情,并从而为人们认识健康的爱情心理提供了诗化的“教材”。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郭沫若历史剧体现的科学精神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08年 第4期 62-65页
作者: 陈鉴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人类的创造实践证明,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具有共同的目的要求,这就是揭示客观规律,追求真理,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手段不同。中国现当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在长达40余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始终恪守这样的信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理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郭沫若早期史剧的人权主题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9期 70-74+159页
作者: 陈鉴 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四川成都611930
由被压迫阶级首倡的人权,永远是全人类的珍宝。郭沫若的早期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主题之一在于展现“五四”时代中国人民对人权的渴求。其主要内容涵包括:反抗父权以追求婚姻自主权,反抗王权以捍卫个人自主权,反抗强权以实现大...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蔡文姬》和《关汉卿》的艺术独创性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06年 第4期 81-83页
作者: 陈鉴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在现当代中国,郭沫若和田汉,都是富有独创性的杰出戏剧家.1956年党中央提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后,他们欢欣鼓舞,又带头创作社会主义时代的历史话剧.1958年田汉完成的历史悲剧,登上了他的话剧创作的顶峰,誉满中外;1959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郭沫若晚期史剧的真实性评价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07年 第2期 20-23页
作者: 陈鉴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中国现当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于1959和1960年,完成了他的晚期史剧《蔡文姬》和《武则天》.关于这两部史剧的创作得失,评论界至今非议较多,且主要集中在真实性这点上.如有批评者认为,'郭沫若的史剧创作,经常有的缺陷是虚构(想象)有余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郭沫若田汉早期话剧思想价值比较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8期22卷 83-86页
作者: 陈鉴 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彭州611930
郭沫若和田汉同志 ,同属中国现代革命话剧的奠基者和佼佼者。他们各自创造的早期社会解放剧 ,虽然批判对象有所区别 ,歌颂对象有些差异 ,社会作用有异有同 ,但都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代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 ,追求个人解放和社会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孔雀胆》《奥赛罗》爱情真理比较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S4期23卷 111-115页
作者: 陈鉴 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彭州611930
郭沫若是自觉攀登莎剧高峰 ,而又善于消化创新 ,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现代戏剧家。他于 1942年创作的《孔雀胆》 ,在选材和立意方面 ,很像“中国式的《奥赛罗》”。仅看两剧所显示的爱情真理 ,便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内涵包括 :主体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