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7,161 篇 期刊文献
  • 21,653 篇 报纸
  • 8,244 篇 会议
  • 4,821 篇 学位论文
  • 2,557 册 图书
  • 4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223,910 篇 电子文献
  • 56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9,875 篇 工学
    • 8,445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7,690 篇 机械工程
    • 5,778 篇 土木工程
    • 5,56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286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4,65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240 篇 电气工程
    • 3,656 篇 软件工程
    • 3,30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258 篇 建筑学
    • 3,25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218 篇 水利工程
  • 45,811 篇 医学
    • 28,097 篇 临床医学
    • 5,695 篇 中西医结合
    • 4,90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3,350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209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140 篇 中医学
  • 27,619 篇 管理学
    • 8,87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498 篇 公共管理
    • 7,167 篇 工商管理
    • 4,604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1,519 篇 教育学
    • 19,085 篇 教育学
  • 20,660 篇 农学
    • 4,510 篇 作物学
    • 3,127 篇 兽医学
  • 19,416 篇 经济学
    • 18,323 篇 应用经济学
  • 14,437 篇 法学
    • 5,838 篇 政治学
    • 5,10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903 篇 法学
  • 13,252 篇 理学
  • 6,738 篇 文学
    • 3,86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631 篇 哲学
  • 2,682 篇 艺术学
  • 2,608 篇 历史学
  • 1,485 篇 军事学

主题

  • 1,698 篇 治疗
  • 1,657 篇 中国
  • 1,476 篇 应用
  • 1,078 篇 诊断
  • 1,016 篇 对策
  • 776 篇 企业
  • 676 篇 防治
  • 612 篇 问题
  • 605 篇 影响因素
  • 490 篇 发展
  • 481 篇 儿童
  • 480 篇 设计
  • 476 篇 水稻
  • 453 篇 疗效
  • 443 篇 经济效益
  • 443 篇 产量
  • 427 篇 高校
  • 416 篇 分析
  • 390 篇 创新
  • 389 篇 数值模拟

机构

  • 1,213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702 篇 中南大学
  • 654 篇 清华大学
  • 642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636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633 篇 武汉大学
  • 584 篇 华南农业大学
  • 566 篇 浙江大学
  • 529 篇 中山大学
  • 500 篇 复旦大学
  • 494 篇 延边大学
  • 489 篇 重庆大学
  • 481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469 篇 吉林大学
  • 449 篇 长安大学
  • 446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413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404 篇 东南大学
  • 394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87 篇 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584 篇 陈忠权
  • 1,573 篇 王金荣
  • 1,540 篇 李金荣
  • 1,461 篇 夏升权
  • 1,432 篇 陈亦权
  • 1,272 篇 刘金荣
  • 1,033 篇 张金荣
  • 755 篇 郭锦润
  • 698 篇 齐作权
  • 643 篇 王立权
  • 635 篇 陈金荣
  • 625 篇 欧阳进权
  • 599 篇 金荣
  • 599 篇 文铭权
  • 572 篇 韩庆权
  • 516 篇 李文权
  • 493 篇 金荣生
  • 482 篇 杨金荣
  • 478 篇 李正权
  • 386 篇 王文权

语言

  • 223,554 篇 中文
  • 843 篇 英文
  • 1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作者=金荣权"
2244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司马迁与孔子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1991年 第2期 77-81,101页
作者: 金荣权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生活在春秋后期的一个不合时宜、倒霉透顶的孔子,其身后却逐渐由贤人、超级贤人、“圣人”,上升为受天所启、为后世立法的“素王”,乃至历代封建帝王所推崇的偶像、文人士大夫所敬仰的祖师。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周代俗乐的发展与诗歌创作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2013年 第11期 149-152页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
原始社会时期的诗、乐、舞本是合而为一的,也没有所谓的雅俗之分,它与原始的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等一起构成了一个氏族的原始文化。在周代雅乐兴盛的同时,俗乐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打破了雅乐一统天下的局面,对推动音乐朝着多元化发展、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宋玉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原因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05年 第9期 117-120页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信阳464000
从汉到唐确立了宋玉辞赋宗师的地位,宋玉的文品与人品深为李白、杜甫等人所推崇;从晚唐到现代,宋玉一步步变成了风流才子、偷香能手、陪笑的弄臣,甚至是无耻的文人和叛徒,其作品的著作被剥夺殆尽;当代,因唐勒赋的出土,宋玉赋的真实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畏祸心态 庄子人生哲学的契机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1990年 第11期 47-51页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猛烈壮阔的战国风潮,冲垮了三代以来渐趋形成的理性大堤,搅乱了三代而下赖以平安天下的社会秩序,一切都发生了令人不可思议、也无法逆转的奇异变化,“万端俱起,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于此混乱之际,在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神话传说看徐国的族源与迁移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2015年 第12期 110-113页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文明研究中心
徐国之族源可追溯到神话传说时代东方大神帝俊,帝俊也可称为后代东夷部族共同的祖先神。后来帝俊部落联盟发生分化,各个氏族独立发展,并向四方迁徙。其中仍居于山东一带的太皞和后来的少昊部族得以壮大,少昊之后大业有子曰伯益在舜时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两千余年来屈原形象的历史演变──兼及屈原精神与文化内涵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00年 第7期 84-86页
作者: 金荣权 464000 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信阳
在汉代,屈原身上最显著的“怨怼”、“忠贞”这两种精神被发现,之后,又以文章英杰、辞赋宗祖的身份确立了其在中国文坛上的崇高地位。从宋到清,屈原由“怨怼”所生发出来的反抗精神被清洗干净,而变成了千古忠君第一人,从而完成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宋玉形象的历史变迁及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1989年 第3期 104-105页
作者: 金荣权 安徽师大中文系
最早评价宋玉的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日:“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司马迁这一句话是比较含混的,在肯定宋玉文学才能时,对他不敢直谏似有微辞,却并没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2012年 第5期 165-168页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
与《诗经》中的其他风诗相比,"二南"诗歌具有特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二南"虽属于地域性诗歌,其地位远远高出十五国风中的其他诸侯国的诗歌,流传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受众更多;"二南"中的一些乐歌广泛地运用于射礼、饮酒礼、燕礼...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黄国历史变迁与文化特征综论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2009年 第1期 170-173页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黄国先民即夏商时期东夷之一支的黄夷。因黄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被楚所亡是在情理之中。黄国文化在保留东夷本土文化因子的基础上,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并在器物制造技术、纺织技术、雕刻与绘画技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代神话的生死观念与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 2008年 第3期 187-191页
作者: 金荣权 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 河南信阳464000
在漫长的神话时代,我们的先民以自己对生与死的理解,产生了独特的生死观念,它主要表现为对生命长存的期盼、对形体物化的想象和灵魂不灭的信仰。这种生死观念对后天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启发儒道两家的圣贤们通过对生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