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70,887 篇 期刊文献
  • 180,052 篇 报纸
  • 70,061 篇 会议
  • 38,325 篇 学位论文
  • 21,511 册 图书
  • 31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1,875,512 篇 电子文献
  • 5,669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93,723 篇 医学
    • 274,841 篇 临床医学
    • 59,013 篇 中西医结合
    • 58,36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9,95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36,28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2,693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31,191 篇 中医学
    • 25,20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4,089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492,076 篇 工学
    • 56,13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47,350 篇 机械工程
    • 42,847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5,751 篇 土木工程
    • 35,736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33,510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28,166 篇 电气工程
    • 26,097 篇 软件工程
    • 24,250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24,020 篇 建筑学
  • 246,733 篇 管理学
    • 77,958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75,280 篇 公共管理
    • 65,570 篇 工商管理
    • 29,73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00,065 篇 教育学
    • 178,957 篇 教育学
  • 169,002 篇 经济学
    • 158,092 篇 应用经济学
  • 144,840 篇 农学
    • 32,670 篇 作物学
  • 117,839 篇 法学
    • 49,548 篇 政治学
    • 43,05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6,475 篇 法学
  • 109,303 篇 理学
  • 62,672 篇 文学
    • 30,06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5,005 篇 哲学
  • 27,349 篇 艺术学
  • 22,426 篇 历史学
  • 9,047 篇 军事学

主题

  • 15,858 篇 中国
  • 15,380 篇 治疗
  • 12,705 篇 护理
  • 12,266 篇 应用
  • 10,866 篇 诊断
  • 9,760 篇 对策
  • 7,941 篇 企业
  • 7,376 篇 儿童
  • 6,616 篇 影响因素
  • 6,069 篇 疗效
  • 5,499 篇 问题
  • 5,275 篇 管理
  • 5,273 篇 设计
  • 5,267 篇 并发症
  • 5,131 篇 学生
  • 5,107 篇 高校
  • 5,029 篇 糖尿病
  • 4,979 篇 企业管理
  • 4,842 篇 大学生
  • 4,764 篇 教学改革

机构

  • 7,062 篇 北京大学
  • 7,030 篇 浙江大学
  • 6,179 篇 清华大学
  • 5,884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5,039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5,010 篇 天津大学
  • 5,001 篇 中南大学
  • 4,880 篇 武汉大学
  • 4,790 篇 吉林大学
  • 4,676 篇 四川大学
  • 4,563 篇 山东大学
  • 4,558 篇 同济大学
  • 4,527 篇 复旦大学
  • 4,483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4,439 篇 中山大学
  • 4,268 篇 南京大学
  • 3,851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3,735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3,503 篇 苏州大学
  • 3,498 篇 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0,891 篇 张丽华
  • 10,396 篇 王丽华
  • 6,546 篇 刘丽华
  • 6,299 篇 王志华
  • 6,045 篇 张志华
  • 5,343 篇 陈丽华
  • 4,889 篇 李丽华
  • 4,888 篇 刘志华
  • 4,752 篇 张庆华
  • 4,721 篇 王艳华
  • 4,618 篇 李志华
  • 4,536 篇 李艳华
  • 4,221 篇 陈志华
  • 4,203 篇 杨丽华
  • 3,793 篇 王庆华
  • 3,615 篇 张秀华
  • 3,602 篇 张艳华
  • 3,500 篇 朱丽华
  • 3,484 篇 刘艳华
  • 3,461 篇 李永华

语言

  • 1,873,639 篇 中文
  • 6,870 篇 英文
  • 114 篇 日文
  • 4 篇 其他
  • 1 篇 法文
检索条件"作者=迟华基"
188086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规划教材《中医础理论》总览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年 第4期20卷 221-223页
作者: 迟华基 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础教研室250014
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础理论》,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编写的教学用书,在完善理论体系、注意具体内容条理化处理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然而在保持内容系统性、完整性,体例统一性,文字和结构形式规范化,维持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第八讲 五气五味养五脏,藏内象外见其谛——《素问·六节藏象论》(节选)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杂志 1983年 第2期 49-53页
作者: 迟华基
[篇题解释] 本篇通过论述天体运动,日月运行,以成气候“六六之节,以成一岁”的规律,四时气候更迭常、变对人体的影响,再次突出天人相应的主导思想。因其首论六节成岁的天度规律,继论脏象相应的道理,故以“六节脏象论”作篇名。“六节”...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第三讲 养生防病,阳气为重(下)——《素问·生气通天论》(节选)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杂志 1982年 第3期 180-182页
作者: 迟华基
[原文]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邓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著,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注释] 露风:泛指一切外感致病因素。洞泄:春季感受风邪,伤肝,留连不解,则乘脾而致...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出于常谈论经脉 再言气口决吉凶——《素问·经脉别论》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杂志 1984年 第3期 55-57+43页
作者: 迟华基
[篇题解释] 本篇论述引起脏腑、经脉病变的因素和机理及其诊断方法。因与常谈有别,不循经脉常路,故曰“经脉别论”。吴昆:“言经脉别有所论,出于常谈之外也。” [本篇主要内容] 以经脉为中心,阐述: 一、引起人体脏腑、经脉、气、血病与...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治未病者”谓“圣人”
收藏 引用
辽宁中医杂志 2002年 第3期29卷 125-126页
作者: 迟华基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250014
“圣人”、“上工”是具有高度修养的医学理论家和临床家。《内经》反复论证“治未病”的重要性 ,体现善治未病的医生是高级医生。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医学思想 ,直至现在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针还是“预防为主”(即“治未病”) ;未来卫生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经释真脏脉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5年 第2期 67-68页
作者: 迟华基 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础教研室
何谓真脏脉?医家认识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无胃气之脉,即是真脏脉,其表现为脉失和缓滑利、均匀有力和节律性,肝脉但弦,心脉但钩,脾脉但代,肺脉但毛,肾脉但石。至于另有肝不弦,心不钩,脾不代,肺不毛,肾不石者亦属真脏脉,则有人持否定态度...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治病求本”的认识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 第1期25卷 2-3页
作者: 迟华基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250014
治病求本是治疗一切疾病都必须遵循的准则。广义病之本 ,就是正气 ;狭义病之本 ,与标相对而言 ,所指无定 ,因病而异。治标治本、正治反治 ,从其实质言 ,都属治病求本的范畴。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谈谈中医础课,经典课和临床课
收藏 引用
中医教育 1991年 第5期10卷 24-25页
作者: 迟华基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祖国医学史之最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79年 第1期 75-77页
作者: 迟华基 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础教研组
祖国医学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对中民族的繁衍昌盛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对世界其它民族和人民也曾有巨大的贡献。今天,重温祖国医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对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药学,大有裨益。一、公元二世纪,东...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第二十九讲 脏腑肢节经络连治病可从调经言(下)——《素问·调经论》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杂志 1986年 第5期 57-60页
作者: 迟华基
[原文] 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灵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