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0 篇 期刊文献
  • 8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5 篇 电子文献
  • 4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1 篇 艺术学
    • 5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4 篇 历史学
    • 13 篇 中国史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22 篇 京剧
  • 9 篇 梅兰芳
  • 7 篇 谭鑫培
  • 6 篇 艺术
  • 6 篇 唱腔
  • 6 篇 戏曲
  • 4 篇 程砚秋
  • 4 篇 表演艺术
  • 4 篇 周信芳
  • 4 篇 戏剧艺术
  • 4 篇 老生
  • 4 篇 余叔岩
  • 3 篇 《大唐贵妃》
  • 3 篇 《曹操与杨修》
  • 3 篇 梅葆玖
  • 3 篇 音韵
  • 3 篇 上海
  • 3 篇 京胡
  • 3 篇 孟小冬
  • 3 篇 演员

机构

  • 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新民晚报
  • 2 篇 上海市延安中学
  • 2 篇 崇明县大新中学
  • 2 篇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
  • 2 篇 新民晚报特稿部
  • 1 篇 上海<新民晚报>社
  • 1 篇 中央戏剧学院
  • 1 篇 中国剧协
  • 1 篇 <中国戏剧>编辑部
  • 1 篇 中国戏曲学会
  • 1 篇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 1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 篇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
  • 1 篇 中国剧协分党组
  • 1 篇 《解放日报》社
  • 1 篇 中国戏曲学院
  • 1 篇 《新民晚报》特稿部
  • 1 篇 <中国戏剧>杂志社
  • 1 篇 中国社科院

作者

  • 99 篇 翁思再
  • 3 篇 和宝堂
  • 2 篇 刘连群
  • 2 篇 王家熙
  • 2 篇 邹茂林
  • 2 篇 秦玉娟
  • 2 篇 汪诚一
  • 1 篇 安志强
  • 1 篇 唐宁
  • 1 篇 衡娟
  • 1 篇 孙惠柱
  • 1 篇 张永和
  • 1 篇 陈竹
  • 1 篇 肖未
  • 1 篇 王元化
  • 1 篇 季国平
  • 1 篇 梅葆玖
  • 1 篇 晓耕
  • 1 篇 蒋星煜
  • 1 篇 龚和德

语言

  • 9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翁思再"
9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王元化《京剧与传统文化》注跋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 2000年 第2期 64-69页
作者: 翁思再 上海<新民晚报>社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别开生面的“活曹操”——评尚长荣在《曹操与杨修》中的表演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 1990年 第4期 34-35页
作者: 翁思再
曹操,在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画廊里,是一个具有独特光彩的形象。它们或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基础上的再夸张,或符合一些史学家对曹操的历史评判。然而就艺术形象而论,二者的性格都是单侧面的,在审美上未能进入一个多侧面性格的更深层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口二黄 京剧世界揽胜
收藏 引用
2008年
作者: 翁思再
早年清华园多见业余研习书法唱皮黄者,以能为贵,遂有“一手书法,两口二黄”之流行语。本书即以“两口二黄”为名,精选与京剧文化相关的散文,贡献给愿意走近京剧艺术的知识分子以及相关从业者,或为饭后茶余的谈资,或为拓展视野的... 详细信息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从梁伟平看淮剧优美化趋势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 2014年 第B12期 6-11,F0002页
作者: 翁思再
上世纪80年代之初,淮剧宗师筱文艳先生从上海赴苏北,几经周折找到粱伟平的住所为上海淮剧团引进人才。三十年过去了,事实证明筱先生确实慧眼独具,如今梁伟平不仅是上淮的当家小生,而且已经把筱文艳传下来的接力棒牢牢握在手里成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湖广音与京剧音韵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4期 83-88页
作者: 翁思再
汉语音韵学用于京剧的研究,兴起于三十年代,始作俑者是余叔岩、张伯驹合著的《近代音韵》,至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又有徐慕云、黄家衡《京剧音韵》和苏雪安《京剧声韵》两本较有影响的专著问世,然而有待讨论的问题还很多。惜乎十年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京剧丛谈百年录 上
京剧丛谈百年录 上
收藏 引用
1999年
作者: 翁思再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上海“名角经商热”面面观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1993年 第1期 42-43页
作者: 翁思再
一批戏剧舞台上的名角“下海”成了总经理,这是1992年度上海文艺界的重要景观和新闻热点之一。“越剧王子”赵志刚在长乐路西段一座幽雅的花园洋楼中,开了“王子酒家”,这里设“何文秀厅”、“沙漠王子厅”,均以尹派名剧为名,酒家里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梅兰芳(下)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2008年 第11期 40-43页
作者: 翁思再
梅兰芳在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他出生在晚清,开始登台的时候,光绪皇帝还在朝呢。后来中国又历经辛亥革命、八国联军入侵、民国风云、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作为一位群众所热爱的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梅兰芳与昆曲《游园惊梦》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15年 第6期 21-24页
作者: 翁思再 华东师范大学
一昆曲连接着梅兰芳的生命。他11岁第一次登台,就是在《天河配》里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织女。他师事乔蕙兰,在20岁左右一口气学了三十几出昆曲。梅兰芳于1932年移居上海后,又花功夫同诸多南昆大师交流,剧目得以扩充。他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杭越现象”的六个关键词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 2017年 第1期 32-33页
作者: 翁思再
“杭越现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海的纸媒。盖因这几年外地来沪演出的越剧院团里,以杭州越剧团频率最高,有时一年时间里先后来沪巡演三轮,有时连演一个月,剧目“不翻头”,创了纪录,于是引起媒体关注。杭越现象的信息量在哪里呢?这里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