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5,884 篇 期刊文献
  • 32,124 篇 报纸
  • 8,196 篇 会议
  • 6,972 篇 学位论文
  • 4,238 册 图书
  • 8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256,291 篇 电子文献
  • 1,20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4,853 篇 工学
    • 9,32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8,657 篇 机械工程
    • 6,31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274 篇 土木工程
    • 6,024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5,763 篇 电气工程
    • 5,34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436 篇 水利工程
    • 4,137 篇 建筑学
    • 4,118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899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674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9,463 篇 医学
    • 29,046 篇 临床医学
    • 6,695 篇 中西医结合
    • 6,585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4,240 篇 中医学
    • 3,559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35,404 篇 管理学
    • 10,55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0,524 篇 公共管理
    • 9,736 篇 工商管理
    • 5,546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26,739 篇 经济学
    • 25,071 篇 应用经济学
  • 25,542 篇 教育学
    • 22,479 篇 教育学
  • 21,810 篇 农学
    • 4,628 篇 作物学
  • 18,592 篇 法学
    • 8,639 篇 政治学
    • 6,89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711 篇 法学
  • 17,914 篇 理学
    • 4,481 篇 化学
    • 3,565 篇 生物学
  • 9,491 篇 文学
    • 5,27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379 篇 哲学
  • 4,905 篇 艺术学
  • 4,368 篇 历史学
  • 1,733 篇 军事学

主题

  • 2,427 篇 中国
  • 1,708 篇 治疗
  • 1,583 篇 应用
  • 1,243 篇 企业
  • 1,115 篇 诊断
  • 1,115 篇 对策
  • 861 篇 企业管理
  • 608 篇 问题
  • 575 篇 日本
  • 567 篇 创新
  • 538 篇 设计
  • 490 篇 防治
  • 474 篇 儿童
  • 450 篇 分析
  • 437 篇 农村
  • 432 篇 影响因素
  • 429 篇 老年人
  • 412 篇 疗效
  • 394 篇 并发症
  • 389 篇 发展

机构

  • 1,12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810 篇 吉林大学
  • 720 篇 山东大学
  • 644 篇 四川大学
  • 641 篇 北京大学
  • 632 篇 武汉大学
  • 620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619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617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09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59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77 篇 郑州大学
  • 575 篇 山东农业大学
  • 571 篇 天津大学
  • 500 篇 清华大学
  • 487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476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470 篇 同济大学
  • 464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431 篇 中南大学

作者

  • 2,153 篇 田宜龙
  • 1,182 篇 罗志刚
  • 1,150 篇 罗志勇
  • 1,101 篇 罗志强
  • 1,032 篇 王志田
  • 915 篇 郑风田
  • 860 篇 田育才
  • 858 篇 田得乾
  • 723 篇 田时胜
  • 703 篇 田必耀
  • 695 篇 王拉田
  • 657 篇 田营
  • 645 篇 田豆豆
  • 541 篇 张澍田
  • 517 篇 罗志华
  • 492 篇 李书田
  • 438 篇 罗志军
  • 433 篇 罗志明
  • 429 篇 张忠田
  • 415 篇 罗志

语言

  • 256,337 篇 中文
  • 975 篇 英文
  • 65 篇 日文
  • 1 篇 其他
检索条件"作者=羅志田"
257422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
收藏 引用
历史研究 2000年 第1期 168-174页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系 610064
在民国初年的中国学术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开风气之作,基本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新学术典范,这是学界大致的共识。从今天的眼光看,胡适所为兼顾了继往开来的性质:从胡适个人的学问讲,他显然是继往的东西多;从胡适的时代言,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1998年 第5期 53-83页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系
中国近代明确的新旧之分,即“新党”、“旧党”等群体认同词汇的频繁出现,大约即在戊戌变法前后,在新政推行较早的湖南,新旧之分在光绪二十三年末似已基本确定。叶德辉在那年底的《与石醉六书》中,已开始大肆攻击梁启超在湖南传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辛亥革命的“历史书写”
收藏 引用
读书 2013年 第2期 53-63页
作者: 罗志田
"历史"与"书写"的关联,本是古已有之的。据说孔子修《春秋》,便以"书法"见称。而"书法"一词,也长期为经史专用,一般读书人皆不陌生;到其也指毛笔写字的法则甚至艺术,似乎已在魏晋南北朝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1999年 第4期 48-91页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系
中央政府失控与南北分裂局面的复杂化、地方意识的增强、文武关系的诡论性演变,以及民族主义在政治中的有意识运用等问题较集中地体现了北伐战争这一民国政治大转折所处的时势语境,本文通过《申报》主笔杨荫杭在北伐前数年写的“时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异化的保守者:梁漱溟与“东方文化派”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16年 第3期 64-78页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五四运动之后,梁漱溟曾因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尽管梁漱溟对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观念是接受并靠拢的(他确实想复兴中国文化,却仍主张先实行落实在德先生和赛先生之上的全盘西化),多数既存论著却把他列为那时的"东方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无名之辈改写历史: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争议
收藏 引用
历史研究 2008年 第4期 71-83页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成都610064
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方式变革曾引起争议,后之述及此事者一般皆注意考试题目中的"对对子",但当时社会反应却兼及于其中的作文题,后者引起的争议和辩论不少于前者。考生或社会的"抗议"得到学校当局的充分重视,直接影响了当年的新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有教无类:中古文化与政治的互动——读陈寅恪隋唐两论札记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 2004年 第2期 123-132页
作者: 罗志田 北京大学历史系 教授北京100871
陈寅恪先生曾以“有教无类”一语来概括南北朝时段种族、文化之互动 ,强调“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 ;这一睿见有其时代学术背景 ,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当时北方各族间的胡化、汉化可能是多层次反反复复进行的 ,其“胡”的程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学无常师(上)
收藏 引用
读书 2010年 第6期 37-44页
作者: 罗志田
中国的近代,出现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群,就是留学生。这是一个仍在继续扩充、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又不时存在一些争议的群体。有些人对其特别欣赏,另一些人则稍带不满,还有更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恐怕尚未关注及此。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
收藏 引用
近代史研究 2001年 第4期 86-144页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历史系 教授成都610064
语言文字是表述思想的工具还是构成民族或“国粹”的要素 ?它是否应为中国在近代中外国家竞争中的表现不佳承担责任 ?它能否影响晚清朝野试图改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这一共同的目标 ?如果能够 ,怎样影响 ?这些问题在清季最后几年受到朝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 第1期 191-204页
作者: 罗志田 北京大学历史系
1905年的废科举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广泛社会后果。在乡村造成办学主体由私向公的转变,减弱了民间办学和就学的积极性。新学制对贫寒而向学之家的子弟有所排斥,导致乡村读书人数量日益减少、平均识字率逐渐降低。而乡民对新教育传授的“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