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8,128 篇 期刊文献
  • 8,004 篇 报纸
  • 2,560 篇 会议
  • 1,647 册 图书
  • 1,509 篇 学位论文
  • 5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81,447 篇 电子文献
  • 428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3,858 篇 工学
    • 2,910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771 篇 机械工程
    • 2,158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03 篇 电气工程
    • 1,853 篇 土木工程
    • 1,838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57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451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198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139 篇 建筑学
    • 1,124 篇 水利工程
  • 17,626 篇 医学
    • 11,112 篇 临床医学
    • 2,091 篇 中西医结合
    • 1,940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273 篇 中医学
    • 1,209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17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0,702 篇 管理学
    • 3,643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048 篇 公共管理
    • 2,655 篇 工商管理
    • 1,39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8,124 篇 经济学
    • 7,677 篇 应用经济学
  • 7,523 篇 教育学
    • 6,786 篇 教育学
  • 6,386 篇 农学
    • 1,117 篇 作物学
  • 5,555 篇 法学
    • 2,100 篇 政治学
    • 1,75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146 篇 法学
  • 5,545 篇 理学
    • 1,636 篇 化学
  • 3,164 篇 文学
    • 1,86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051 篇 哲学
  • 1,708 篇 历史学
    • 1,164 篇 中国史
  • 1,527 篇 艺术学
  • 486 篇 军事学

主题

  • 814 篇 中国
  • 671 篇 治疗
  • 475 篇 诊断
  • 380 篇 应用
  • 315 篇 企业
  • 267 篇 对策
  • 215 篇 企业管理
  • 177 篇 患者
  • 158 篇 儿童
  • 155 篇 设计
  • 150 篇 日本
  • 139 篇 防治
  • 139 篇 管理
  • 135 篇 疗效
  • 125 篇 研究
  • 112 篇 发展
  • 110 篇 并发症
  • 105 篇 学生
  • 103 篇 质量控制
  • 97 篇 课堂教学

机构

  • 534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 534 篇 北京大学
  • 405 篇 湖南大学
  • 244 篇 山东大学
  • 237 篇 四川大学
  • 207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79 篇 郑州大学
  • 15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49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27 篇 中南大学
  • 121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20 篇 上海理工大学
  • 120 篇 辽宁师范大学
  • 110 篇 天津大学
  • 109 篇 浙江大学
  • 104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03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99 篇 南京大学
  • 93 篇 同济大学
  • 93 篇 北京友谊医院

作者

  • 886 篇 罗安
  • 794 篇 孙宪超
  • 718 篇 贡宪云
  • 682 篇 叶舒宪
  • 662 篇 那开宪
  • 572 篇 徐光宪
  • 396 篇 罗安宇
  • 297 篇 张国宪
  • 239 篇 卜宪九
  • 232 篇 吴庆宪
  • 225 篇 孟宪毅
  • 161 篇 曾宪烨
  • 156 篇 李光宪
  • 136 篇 吴正宪
  • 135 篇 赵心宪
  • 133 篇 曾宪瑞
  • 129 篇 王清宪
  • 120 篇 孟宪良
  • 114 篇 边宪华
  • 113 篇 曾宪勇

语言

  • 81,451 篇 中文
  • 362 篇 英文
  • 15 篇 日文
  • 1 篇 其他
检索条件"作者=罗安宪"
818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老子哲学中的“德”
收藏 引用
甘肃社会科学 2024年 第1期 11-23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100872
“德”是老子哲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传世《老子》文本中出现了40多次。老子对“德”之思想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将“道”与“德”联系起来,认为“德”是“道”在人身上的落实。万事万物均有道,人当然也有道。但人与物不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由“缘督”而“尽年”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24年 第3期
作者: 罗安宪
养生的关键是“缘督以为经”。“缘督以为经”,则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是“缘督以为经”的动态模式;“安时而处顺”,是“缘督以为经”的静态模式。“缘”有循、顺的含义,这是其动态...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以道治国与以德治国——儒道治国理念的比较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 2015年 第1期 98-104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如何治理国家,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儒家提倡以德治国,道家提倡以道治国。以法治国强调法制,以德治国强调仁政爱民,以道治国强调无为而治,强调道德风尚的养成。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以道治国,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可以相容并相互补充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9年 第4期 102-107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于四端七情,中国儒学很少将其联系起来,亦很少探究其间之关系。而此一问题,则是朝鲜儒学一重要问题。如果说,程朱心性论的特点是将性与理气联系起来,以理气解说性,从而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分别,那么,退溪心性论的特点则是进一步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2009年 第2期 36-41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栗谷与罗整菴分别是韩国和中国儒学史非常重要的人物,本文着重从理气论方面对两人的思想作出比较,指出两人在思想倾向上很有相同之处,两人对于理气论的关注点也是儒学史上的重要环节,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学人的重视和进一步的研究。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有用之用”“无用之用”以及“无用”——庄子对外物态度的分析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5年 第7期 32-37,129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强调"无用之用"并不是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因为"无用之用"仍是从"用"的立场观物,因而亦是有局限的。庄子不仅要人突破"有用之用"的藩蓠,以达到对于"无用之用"的知会与把握,更要人突破"用"的限制,达到不以"用"的眼光和立场观物、待物。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存在、状态与“自然”——论庄子哲学中的“自然”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 2018年 第3期 123-129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庄子关于"自然"之论,与他的人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里,"自然"是一种状态,一种人的存在状态,一种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一种原初状态或不待造作的真实状态,也是一种真美状态。庄子讲"自然",是将"自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庄子“吾丧我”义解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3年 第6期 54-61,78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齐物论》在《庄子》一书中篇幅较长,文意曲折、隐晦,是《庄子》诸篇中最难解的一篇。文章一开始借南郭子綦之口说:“吾丧我”。“吾丧我”实乃“齐物”之发端。然何为“吾丧我”?注家多解为“忘我”、“无我”,以至于“形如槁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5年 第6期 65-70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直”在孔子以至儒家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直”是事物之常态,也是人之心理之常态。在孔子思想中,“直”与“义”、与“诚”是密切关联的,“直”也具有“应当如此”的性质,“诚”的外在显现即是“直”。孔子提倡“以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自然”的两层排斥性意涵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9年 第2期 66-73页
作者: 罗安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中华经典研究中心
"自然"是道家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自"不是"他",也不是"我","自然"不是"他然",也不是"我然"。"然"不是"是",也不是"为","自然"不是"自是",也不是"自为"。"自然"之"自",所突出的是与生俱有的、天然如此的、甚至不可改变的性质,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