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6,911 篇 期刊文献
  • 6,894 篇 报纸
  • 4,350 篇 学位论文
  • 2,900 篇 会议
  • 458 册 图书
  • 1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71,395 篇 电子文献
  • 12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193 篇 工学
    • 4,083 篇 机械工程
    • 4,04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997 篇 土木工程
    • 2,549 篇 电气工程
    • 2,46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37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328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856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74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663 篇 水利工程
    • 1,661 篇 软件工程
    • 1,632 篇 建筑学
    • 1,578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1,48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1,47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296 篇 矿业工程
    • 1,23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15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 12,632 篇 医学
    • 7,672 篇 临床医学
    • 1,778 篇 中西医结合
    • 1,290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8,432 篇 管理学
    • 3,47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305 篇 公共管理
    • 2,020 篇 工商管理
  • 6,532 篇 教育学
    • 5,276 篇 教育学
  • 6,399 篇 理学
    • 1,755 篇 化学
    • 1,347 篇 物理学
  • 5,596 篇 经济学
    • 5,177 篇 应用经济学
  • 5,422 篇 农学
  • 3,744 篇 法学
    • 1,498 篇 政治学
    • 1,275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677 篇 文学
  • 1,081 篇 艺术学
  • 829 篇 历史学
  • 553 篇 哲学
  • 405 篇 军事学

主题

  • 413 篇 应用
  • 315 篇 数值模拟
  • 197 篇 中国
  • 193 篇 对策
  • 175 篇 治疗
  • 169 篇 影响因素
  • 150 篇 力学性能
  • 142 篇 诊断
  • 132 篇 质量控制
  • 116 篇 设计
  • 116 篇 习近平总书记
  • 116 篇 有限元分析
  • 104 篇 问题
  • 96 篇 大学生
  • 81 篇 分析
  • 81 篇 管理
  • 78 篇 预后
  • 78 篇 疫情防控
  • 77 篇 营商环境
  • 75 篇 教学改革

机构

  • 328 篇 浙江大学
  • 269 篇 山东大学
  • 236 篇 吉林大学
  • 235 篇 中国矿业大学
  • 223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20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193 篇 长安大学
  • 185 篇 西北工业大学
  • 184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79 篇 天津大学
  • 177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75 篇 沈阳工业大学
  • 174 篇 郑州大学
  • 165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154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153 篇 河北科技大学
  • 131 篇 同济大学
  • 129 篇 青岛农业大学
  • 125 篇 北京交通大学
  • 123 篇 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524 篇 杨世朋
  • 484 篇 肖来朋
  • 428 篇 王朋朋
  • 361 篇 许予朋
  • 315 篇 刘朋朋
  • 308 篇 李朋朋
  • 277 篇 王建朋
  • 216 篇 朋朋
  • 205 篇 张朋朋
  • 190 篇 胡扬朋
  • 154 篇 阳小朋
  • 152 篇 袁立朋
  • 147 篇 朱杰
  • 147 篇 王小朋
  • 133 篇 王文朋
  • 131 篇 张军朋
  • 124 篇 万朋
  • 119 篇 刘志朋
  • 118 篇 李志朋
  • 114 篇 李兆朋

语言

  • 71,204 篇 中文
  • 301 篇 英文
  • 6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作者=王汐朋"
715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太极”的概念及时间涵义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52卷 132-140页
作者: 王汐朋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有"本原"和"无形"两种基本内涵。汉代以"浑沦"解释,侧重本原涵义;魏晋以"无"解释,侧重无形涵义;唐代兼综汉魏之说,为本原与无形的内在契合,阐明象数依据;宋代则分化出"无极"概念,独立表达无形涵义。太极概念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张载思想的“象”概念探析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 2010年 第2期 123-128页
作者: 王汐朋 南开大学哲学系
"象"是张载哲学体系中重要的概念,有物象和心象两层涵义。物象表示"气"的形下的显现形式,为感官对象,不仅包括有形,还包括无形之象。心象表示"气"在意识中的显现形式,为思维对象,包括意识内容中的虚、理等形上概念。物象与心象作为同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素食伦理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5期 88-100页
作者: 王汐朋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以素食视角考察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早期文献关于动物的语法是使用、辨识和赋德,相应的态度是爱惜、同情和敬畏,对应于属我者、同我者和我属者的伦理位格。古代中国对动物的爱惜和同情,其本质是对德性的敬畏。与西方动物伦理比较,爱惜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德性之知:认识论视野下的张载生态哲学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 2017年 第5期 138-143页
作者: 王汐朋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天津300070
张载的"德性之知",是以宇宙共同体为认知对象的生态认识方法。在这种认识视野下,宇宙存在"幽明"的双重境域和"太和纟因纟昷"的运动形式。张载"民胞物与"的生态境界,不是"我"与他者的直接关系,而是通过"我"与宇宙本体的关系,间接架构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周易、易经书名辨正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9期 58-61页
作者: 王汐朋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天津300070
历史上,"周易"、"易经"称谓使用不一,何者包含《易传》成为难题。本文通过考证和梳理指出,权宜的称谓是以"周易"指古经(包括卦爻画和卦爻辞),以"易经"为包含古经和《易传》的合称。名义的确定对于以经传分离为学术背景的现代易学研究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神的浮现与退隐——卜筮对早期中国上帝信仰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 2009年 第4期 49-55页
作者: 王汐朋 南开大学哲学系 天津300071
占问对象的无限性使卜筮催生出至上神信仰和宗教意识。周革殷命后,在"天"的名义下实际信仰对象从殷人的神圣上帝转变为周人的德性祖考。失去上帝信仰的卜筮不仅沦为周初的政治工具,春秋时期还成为人本驱逐神本的舞台,加速消泯了上帝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易经》的时间观念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 2014年 第3期 85-92页
作者: 卫德明[德] 王汐朋(译) 不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300070
卦时作为稳定的原型特征,会超越具体表象再现于历史。这是《周易》古经的初创思想,也是后世易学的主要线索:周敦颐试图在以空间表达的时间格局中表现变化;邵雍的先天易学和后天易学,区分出时间的抽象推理和经验感知两个层面;莱布尼茨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太极”的概念及时间涵义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 2012年 第6期 132-140页
作者: 王汐朋
“太极”是易学的基本概念,有“本原”和“无形”两种基本内涵。汉代以“浑沦”解释,侧重本原涵义;魏晋以“无”解释,侧重无形涵义;唐代兼综汉魏之说,为本原与无形的内在契合,阐明象数依据;宋代则分化出“无极”概念,独立表达...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张载易学的“神化”思想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 第4期11卷 41-44页
作者: 王汐朋 天津音乐学院基础课部 天津300171
张载将易学中的"神化"范畴置于"气"论哲学体系中,使其拥有"气"这一本体依托。他认为"神化"都并非指向现实具体物,而是"气"这个终极存在的本性。"神"是"气"变化的动力因,"化"是"气"的活动形式,而且"神"与"化"有着内在的体用关系。这个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知人知天:略论张载的学思历程
收藏 引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 第2期9卷 8-12页
作者: 王汐朋 南开大学哲学系 天津300071
张载的学思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始自《中庸》;遍读佛道;返求六经,归宿《易》学。儒家《中庸》的"性与天道"是张载一生学术求索的起点和方向,对道教与佛教的学习与思考则深化了张载的形上思辨,以《玄纲论》和《楞严经》为例可见这种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