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工学
    • 2 篇 电气工程
    • 1 篇 水利工程
    • 1 篇 安全科学与工程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主题

  • 1 篇 换相失败
  • 1 篇 自然灾害
  • 1 篇 交直流混联电网
  • 1 篇 虚假数据注入(fdi...
  • 1 篇 安全约束经济调度...
  • 1 篇 新闻记者
  • 1 篇 清水江
  • 1 篇 弹性运行
  • 1 篇 围井
  • 1 篇 遗传算法
  • 1 篇 优化模型
  • 1 篇 侗族
  • 1 篇 负荷恢复
  • 1 篇 广播工作者
  • 1 篇 浑水
  • 1 篇 改革
  • 1 篇 村民
  • 1 篇 广播电台
  • 1 篇 婚俗
  • 1 篇 抢修策略

机构

  • 2 篇 南京理工大学
  • 1 篇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
  • 1 篇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1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 篇 贵州大学
  • 1 篇 东方电气集团科学...

作者

  • 2 篇 燕子敖
  • 2 篇 谢云云
  • 1 篇 高燕子
  • 1 篇 袁晓舒
  • 1 篇 谢燕子
  • 1 篇 张玉坪
  • 1 篇 敖卫中
  • 1 篇 严欣腾
  • 1 篇 蔡胜
  • 1 篇 桑梓
  • 1 篇 郁琛
  • 1 篇 敖依昌
  • 1 篇 敖琼
  • 1 篇 周鹏
  • 1 篇 常康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燕子敖"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考虑多配电网功率互济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灾后抢修策略
收藏 引用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5年 第3期45卷 194-200页
作者: 常康 郁琛 谢云云 燕子敖 蔡胜 张玉坪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传统的配电网灾害抢修策略主要利用配电网的内部资源,无法考虑多个配电网间的功率互济和协同恢复。考虑到交直流混联配电网能够通过交直流混联的拓扑结构实现功率互济,建立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抢修决策模型,通过协调抢修队、分布式电...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面向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策略优化
收藏 引用
电力工程技术 2023年 第4期42卷 94-101页
作者: 谢云云 严欣腾 燕子敖 桑梓 袁晓舒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江苏南京210094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200072 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1731
虚假数据注入(false data injection,FDI)攻击是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攻击。目前已有对交直流混联电网的FDI攻击方法的研究,但仍缺乏对交直流混联电网攻击策略的优化研究。为此,文中提出了面向交直流混联电网的FDI攻击策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三次潜水探险情  005
收藏 引用
湖北日报
作者: 周鹏 燕子
7月30日早上9点,长江嘉鱼县簰洲湾水位30.30米,簰洲湾大堤已超警戒水位运行24天,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在簰洲湾丰收低排闸处,围堰中间插着小红旗,今年48岁的咸宁市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长陈征波仔细观察,确认没有异样才放下心来。13天前...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报纸 评论
清末民国时期清水江下游侗族婚俗改革研究
收藏 引用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14年 第2期 113-118页
作者: 燕子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个地方的婚俗习惯是其本地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由于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相信无论何地的婚俗习惯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本研究结合黔东南清水江下游地区清末民国时期的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衔泥春燕更知勤
收藏 引用
新闻传播 2000年 第3期 42-43页
作者: 卫中
人们都知道燕子除了觅食外,更多的时间是衔泥筑巢。我赞赏燕子的勤奋,更叹服它的奉献精神。在依兰县广播电视局,我曾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当记者15年,很少有休闲、从容的时候。同伴们对我说:'都啥年代了!看看谁还像你活得那么累?'是啊,10...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凤神话溯源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6年 第6期 24-30页
作者: 依昌
凤和龙一样,被视为“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1〕, 在古代神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千年来,它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渗透到我们民族的神话、诗歌、艺术以及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一凤...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