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5 篇 期刊文献
  • 2 册 图书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87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1 篇 艺术学
    • 3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美术学
  • 35 篇 文学
    • 2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工学

主题

  • 25 篇 易卜生
  • 6 篇 戏剧性
  • 5 篇 戏剧诗境
  • 5 篇 莎士比亚
  • 5 篇 隐性艺术家
  • 4 篇 谭霈生
  • 4 篇 审美感通学批评
  • 3 篇 戏剧本体
  • 3 篇 内在关联
  • 3 篇 剧诗说
  • 3 篇 留白
  • 3 篇 感通
  • 3 篇 现象学
  • 3 篇 戏剧学话语
  • 3 篇 《雷雨》
  • 3 篇 约恩·福瑟
  • 3 篇 艺术教育
  • 2 篇 风格迥异
  • 2 篇 人格重建
  • 2 篇 通天尽人

机构

  • 74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中央戏剧学院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哈佛大学
  • 2 篇 武汉作家协会
  • 2 篇 武汉中图图书出版...
  • 2 篇 湖北社科院文学所
  • 2 篇 湖北省作协
  • 2 篇 中共武汉市委纪委
  • 2 篇 黄冈师范学院
  • 1 篇 耶鲁大学
  • 1 篇 《新文学评论》
  • 1 篇 奥斯陆大学
  • 1 篇 挪威奥斯陆大学
  • 1 篇 《中国文艺家》
  • 1 篇 《中国诗歌》
  • 1 篇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
  • 1 篇 长江文艺出版社
  • 1 篇 复旦大学

作者

  • 88 篇 汪余礼
  • 7 篇 王阅
  • 4 篇 黄彦茜
  • 2 篇 谢克强
  • 2 篇 冯楚
  • 2 篇 张执浩
  • 2 篇 邵思巧
  • 2 篇 刘玉杰
  • 2 篇 吴鹰
  • 2 篇 刘保昌
  • 2 篇 李遇春
  • 2 篇 张三夕
  • 2 篇 涂险峰
  • 2 篇 李志敏
  • 2 篇 车延高
  • 2 篇 张岩泉
  • 2 篇 李俊国
  • 2 篇 赵国泰
  • 2 篇 刘娅
  • 2 篇 江少川

语言

  • 8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汪余礼"
88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艺术铸灵中的分裂与重整——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新解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12年 第3期 47-50页
作者: 汪余礼 李志敏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复旦大学中文系
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想要表现的并不是一个封建宫廷内阴谋残杀与血腥复仇的故事,而是一个灵魂向肉体复仇并在分裂中重整的故事。剧中,哈姆雷特的自我分裂成了两半,一半在人间、在肉体,凭血性冲动孟浪行动,一半在冥界、在灵魂,以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分裂与重整——《哈姆莱特》新解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2011年 第11期 55-59页
作者: 汪余礼 李志敏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哈姆莱特》所演绎的并不是一个封建宫廷内阴谋残杀与血腥复仇的故事,而是一个灵魂向肉身复仇并在分裂中重整的故事。在该剧里,哈姆莱特的自我分裂成了两半,一半在人间、在肉身,凭血性冲动孟浪行动,一半在冥界、在灵魂,以神灵的目光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易卜生与现代戏剧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127卷 30-38页
作者: 马丁·艾思林 汪余礼(译) 朱姝(校) 不详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2005级博士
在今天的英语世界中,易卜生已成为最重要的三位经典剧作家之一.莎士比亚、契诃夫和易卜生的戏剧已成为各大剧院经典保留剧目的中心;而且,除非已扮演过这三位大师作品中的一些主要角色,没有哪个演员能够跻身于一流演员的行列.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心灵的感通与变化的规律——论《小艾友夫》末尾的“转变”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 2014年 第1期9卷 134-145页
作者: 汪余礼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作为易卜生晚期特别神秘难解的一部剧作,《小艾友夫》尽管具有家庭伦理悲剧的外壳,但其重心不在于批判人的道德堕落,而在于探索'人类的精神如何发生伟大的转变'。该剧末尾充分透露了这一旨趣。末尾处转变的发生,乃植根于前两幕戏剧情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谭霈生“审美戏剧”理论探析——兼议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一种方向
收藏 引用
艺苑 2009年 第3期 35-42页
作者: 汪余礼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宋春舫、向培良、余上沅、陈大悲、闻一多、田汉等学者或作家就针对当时戏剧界的现状与问题,或批评“浅薄的社会问题剧”,或强调戏剧作品应有“艺术的价值”,或构想“写实与象征相调和的完美的戏剧”,或提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约翰·加百利尔·博克曼》中的双重自审与复象景观
收藏 引用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年 第3期 38-44页
作者: 汪余礼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在易卜生晚期八剧中,《约翰·加百利尔·博克曼》(John Gabriel Borkman,1896,以下简称《博克曼》)是最为奇特的一部作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伦理困境与易卜生晚期戏剧的经典性
收藏 引用
华中学术 2017年 第1期 33-42页
作者: 汪余礼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易卜生晚期戏剧中的伦理困境,一方面使这些剧作实现了戏剧性与诗性的融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因为其中深蕴的伦理思想,使之具有相对普遍的伦理价值。此外,伦理困境还为促成这些作品的深奥性、多极性、多解性提供了条件。总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生命·情境·表演——试析谭霈生戏剧本体论的基本构成与内在张力
收藏 引用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 第1期 16-22页
作者: 汪余礼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
谭霈生的戏剧本体论不只是关于戏剧文学本体的理论,也不宜简称为戏剧情境本体论。事实上,与戏剧存在本身的动态性、复杂性、综合性相一致,谭先生的戏剧本体论乃是由生命本体、情境本体、表演本体动态合成的,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动态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朱光潜的“文艺感通论”及其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界 2018年 第1期 97-104页
作者: 汪余礼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朱光潜早期著作多次谈到'感通',中晚期著作对感通思想有进一步深化,其论述大体构成一个关于'文艺感通论'的潜体系。简言之,在朱光潜看来,文艺发挥作用的内在根据,是宇宙万物皆有互相感通之点且'情感最易感通';真正的艺术存在于'心灵感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建筑大师》末尾的“转变”——兼及易卜生的“精神进化论”
收藏 引用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4年 第3期 139-144页
作者: 汪余礼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在易卜生晚期八剧中,最能体现其晚年心境的作品是《建筑大师》.该剧末尾的“转变”,表面看体现了建筑师索尔尼斯回顾一生时的忏悔之意,实则透露了这位艺术家晚年对“艺术”的怀疑、对“宗教”的向往.一个中年时期猛烈抨击宗教的艺术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