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0 篇 期刊文献
  • 7 册 图书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86 篇 电子文献
  • 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1 篇 文学
    • 7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8 篇 哲学
    • 8 篇 哲学
  • 6 篇 历史学
    • 6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主题

  • 6 篇 名物
  • 5 篇 铺陈
  • 5 篇 楚辞
  • 4 篇 辞赋
  • 4 篇 汉大赋
  • 4 篇 中国
  • 4 篇 袁宏道
  • 3 篇 文学
  • 3 篇 《骚》
  • 3 篇 大赋
  • 3 篇 学问
  • 3 篇 脱俗
  • 3 篇 汉赋
  • 2 篇 拟乐府
  • 2 篇 赋体
  • 2 篇 文学研究
  • 2 篇 《诗》学
  • 2 篇 黄庭坚
  • 2 篇 化实为虚
  • 2 篇 六义

机构

  • 58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11 篇 海南师范学院
  • 3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南昌航空学院
  • 1 篇 贵州商学院
  • 1 篇 杭州师范学院
  • 1 篇 贵阳市第八中学

作者

  • 88 篇 易闻晓
  • 3 篇 易竹溪
  • 1 篇 谌贻春
  • 1 篇 许结
  • 1 篇 黄红梅
  • 1 篇 马言
  • 1 篇 李最欣
  • 1 篇 肖盈盈

语言

  • 8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易闻晓"
8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袁宏道:从性情到文学的自适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 2000年 第1期 71-76页
作者: 易闻晓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生
袁宏道的性情的自适,由于其禅学的推动及其倾向的转移而采取了沉沦与超越的二重路向,并因此形成了前后不同的各种特点。袁宏道把文学活动当成了他的自适方式而将追求自适的精神贯彻于文学思想之中,从而使其性情自适的二重路向及其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道高雅的语用阐述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08年 第2期 19-24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诗的高雅特质表现于语言的运用。举凡成辞的袭用、雅字的选择、借代之关乎故事、脱化之出于成言、用事之系于故实,作为诗之创作的普遍现象,悉皆出于尚雅避俗的明确意识,而在语用层面鲜明地反映着诗道高雅的本质特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类推思维的文学推衍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3年 第4期 197-205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类推本于类观念的思维定向,"类"的形象性以及类推的形名特征通于文学的形象思维,表现为比兴、象征、兴象、属对、用事的文学运用。比兴、象征和兴象乃在情事、物象的比类推度,依靠形象的关联寄情托意;属对成于物事的类合,并非出于词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赋亡”:铺陈的丧失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5年 第3期 20-28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屈《骚》以大题巨制抒发怨怼激怒,广托名物,多称虚无,在《诗》外别立一体。宋赋承之,弃情主物,直开汉赋,大题巨篇,苞涵广博,假设陈辞,凭虚构象,多致异物,不为征实,四言一顺,铺陈名物,堆砌形容,用字联边相从,多致难僻,极度发挥赋以铺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六言之起及其体律造语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 第3期57卷 193-203,208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六言必以节奏的整合才成为稳定的句式,这是确定六言句式与六言体诗起源的依据,所以不能追溯为《诗》中六言散语,也与《骚》语六言不侔。六言句式出于汉乐府,建安时始有文人创制,以五句而每句押韵的组诗形式为常。六言与五、七言在齐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赋、比、兴体制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17年 第6期 55-62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风、雅、颂与赋、比、兴分别体、用,总称《诗》"六义"。赋、比、兴作为《诗》的表现手法必不脱离风、雅、颂的美刺内容。经学对于赋、比、兴的解释把握《诗》的表现手法和内容的完整统一。《诗》的体制决定通合六义的统一性,而且赋、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汉代赋颂文体的交越互用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2年 第1期 49-54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写作的实情看,汉人为赋为颂,必有前代与当世文体的交越互用,而赋颂不分,要在赋体颂用,赋是主导的方面,赋的铺陈总是以显示与炫耀表现为颂的功用。从观念的角度看,汉人本于经学立场援《诗》说赋,将《楚辞》纳入《诗》的流变系统,并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七言之起与七言体晚兴和律化
收藏 引用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 第3期32卷 78-86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七言体起于七言句式的确定,骚语由于缺乏七言句式的限定不能指为七言体之起。七言起于汉代谣谚、镜铭、歌诀,亦有文人偶作并赋体七言系辞,但汉乐府五言蔚为正宗,并以文人拟乐府居于雅正,而七言俗制罕作。然七言魏晋不兴,非在句句平韵导...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黄庭坚诗学与宋人诗话的论诗取向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08年 第4期 59-69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庭坚诗学在"诗本"理论上注重学问涵养,在"诗用"层面上讲求诗法之学,并以"句法"之义涵盖用字、声律、用事、脱化及诗语风格等多方面内容,自本之末贯通着对于书本学问的高度强调和脱俗旨趣的坚执追求。凡此都在宋人诗话中展开为广泛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自然与工力:中国诗学的体用之思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0年 第3期 169-175页
作者: 易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体用之思乃是中国诗学的基本思辨方式,其重大意义在于体用相即的联系使诗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不可分离。这一思辨方式总是指向自然与工力的相反相成,而"自然"即成中国诗学的最高设定。在体用一如的圆融关系中,诗法的人力锻炼遂为"自然"所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