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 篇 期刊文献
  • 6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9 篇 电子文献
  • 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 篇 文学
    • 2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1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6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3 篇 民族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公安技术

主题

  • 5 篇 《古代汉语》
  • 5 篇 《语文》
  • 4 篇 高中
  • 3 篇 《孔雀东南飞》
  • 3 篇 注释
  • 3 篇 中国风俗习惯
  • 3 篇 《诗经》
  • 3 篇 语文
  • 3 篇 发展
  • 3 篇 左传
  • 3 篇 风俗习惯
  • 3 篇 语气词
  • 3 篇 历史、地理
  • 3 篇 连词
  • 3 篇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
  • 3 篇 文言文
  • 2 篇 语言表达能力
  • 2 篇 变换理论
  • 2 篇 词性
  • 2 篇 “之”

机构

  • 18 篇 西南大学
  • 16 篇 西南师范大学
  • 1 篇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
  • 1 篇 西南师大中文系
  • 1 篇 重庆市西南师大中...

作者

  • 47 篇 方有国
  • 3 篇 陈经卫
  • 2 篇 方有国整理
  • 1 篇 方有国注
  • 1 篇 刘又辛,方有国
  • 1 篇 刘又辛
  • 1 篇 曹雪林
  • 1 篇 陈丹

语言

  • 5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方有国"
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先秦汉语“如何”、“如×何”结构的考察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4期39卷 129-135页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市400715
先秦34种文献中"如何"、"如×何"等八种结构共1 003例,其中用作谓语的869例,状语、宾语、定语分别是107、19和8例。"如"借为"拿"义介词,在"如×何"中与"×"构成介宾状语,"何"作谓语中心语。"×"是代词"之"时常省去,形成非动宾结构"如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促织》“追比”辨义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 2003年 第8期 36-37页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即捕得两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无标志反问语气与古文标点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期30卷 165-167页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市400715
将古文中无反问语气标志的反问句当作陈述句进行标点的情况时有所见 ,给正确理解文意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古典文献中的一些实例 。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虚词“式”辨释
收藏 引用
语言研究 2003年 第3期23卷 78-81页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重庆400715
结合句法关系、词义来源、古注和诗意看,《诗经》虚词“式”应是由动词转化来的跟“以”“用”功能相当的介词,有4种用法和意义。汉唐人解“式”为“用”基本正确。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汉语主谓间“而”字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4期28卷 145-149页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重庆市400715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 ,虽都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 ,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 ,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 +而 +谓”可以使用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也释“沦胥”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89年 第3期 55-56,21页
作者: 方有国
“沦胥”一词最早三见于《诗经》:“若此无罪,沦胥以铺。”(《小雅·雨无正》)“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小雅·小曼》)“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大雅·抑》)这个词自汉代以来解说纷纭,莫衷一是。何金松先生撰《释“沦胥”》一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莫之或止”解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1993年 第1期 50-52页
作者: 方有国 重庆市西南师大中文系 630715
贾谊《论积贮疏》中“残贼公行,莫之或止”一句的“莫之或止”,大家意译为”没有谁制止它”(指“残贼公行”的情况),较少异议,但“或”字怎么讲,注释很不相同。有的说:“或,副词,用在动词前边,表示不定。”①有的说:“在否定句中,代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有以”“无以”的形成和结构关系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3期22卷 36-42页
作者: 方有国
1.1“有以”“无以”是上古汉语中的两个固定结构,多数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少数用在句末。例如:1)人各有以事君。(左传·襄二八)2)无礼无以立(又昭七)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四库家藏 礼记正义 4
收藏 引用
2004年
作者: 方有国整理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四库家藏 礼记正义 2
收藏 引用
2004年
作者: 方有国整理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