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 篇 期刊文献
  • 4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1 篇 电子文献
  • 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2 篇 艺术学
    • 2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11 篇 文学
    • 10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6 篇 剧本
  • 4 篇 中国
  • 4 篇 元杂剧
  • 3 篇 明代
  • 3 篇 杂剧
  • 3 篇 南戏
  • 2 篇 脉望馆抄本杂剧
  • 2 篇 艺术成就
  • 2 篇 把色
  • 2 篇 邓志谟
  • 2 篇 外呈答
  • 2 篇 得也么
  • 2 篇 杂剧创作
  • 2 篇 戏剧与小说的文体...
  • 2 篇 文学研究
  • 2 篇 争奇体
  • 1 篇 再生缘
  • 1 篇 包办婚姻
  • 1 篇 金宁芬
  • 1 篇 杀首子

机构

  • 28 篇 中山大学
  • 2 篇 广州中山大学
  • 1 篇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
  • 1 篇 NOT FOUND
  • 1 篇 NOT FOUND

作者

  • 43 篇 戚世隽
  • 2 篇 陈芳

语言

  • 4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戚世隽"
4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外呈答”考释
舞台艺术(戏曲、戏剧)
收藏 引用
舞台艺术(戏曲、戏剧) 2024年 第1期
作者: 戚世隽
脉望馆抄本杂剧中有一种“外呈答”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用于谐谑调笑的表演段落,又以“得也么”为语言标志,在明代宫廷演剧中用于对谐谑内容的节制与把控。当这种演剧环境消失时,这一形式也不再存在,成为明代宫廷演剧的特有标志。...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外呈答”考释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 2023年 第3期44卷 36-41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脉望馆抄本杂剧中有一种“外呈答”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用于谐谑调笑的表演段落,又以“得也么”为语言标志,在明代宫廷演剧中用于对谐谑内容的节制与把控。当这种演剧环境消失时,这一形式也不再存在,成为明代宫廷演剧的特有标志。呈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戏房考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2022年 第7期 127-137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国古代戏台,除有表演区域的前台,还有戏台后部演员装扮、待场之所,称为“戏房”。这个隐蔽的区域,也会与前台演员对话或作其他呼应。《张协状元》已利用戏房扩大表演空间,元明杂剧没有这一称呼,但同样体现出对这一空间的利用。明传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打“息气”考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 2023年 第6期 50-58页
作者: 戚世隽 陈芳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提及宋高宗在宫廷后苑打息气唱道情一事,息气本是道教修炼术语,在宋代成为道情乐器竹简的代称,其来源是叶士表对张伯端《悟真篇》的注释。《悟真篇》以叶士表注为中介,在高宗时被带入宫苑,成为文人阅读模仿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童偶戏神考释
收藏 引用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3年 第3期 1-12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民间演剧中的婴儿道具,同时也是民间演剧所奉童偶戏神,具备庇佑生殖的功能,寄寓了民间祈子愿望,其来源是古代的童偶献祭习俗。童偶献祭习俗与化生童子、磨合罗信仰合流,在形态上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现象,但也进一步强化了祈求子息的内核,...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共识·刑罚·祈雨——元杂剧《窦娥冤》再解读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 2023年 第2期 114-129页
作者: 戚世隽 陈芳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中文系
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依据当时的社会共识去判案所造成的冤案,将窦娥之冤归结为贪官污吏或官员技术能力问题,反而低估了作品的价值。作品最后仍然依赖神判方法去解决冤案,反映出打破共识陷阱的艰难。作品对窦娥悲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代戏剧的版本形态与表演形态--以《拜月亭》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期54卷 35-44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广州510275
从不同文本的版本比较中发现问题,一直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以往的戏剧版本研究,多注意各版本之间内容上的不同,仍多借用传统校勘学的手法来比勘字句,与诗文、小说的版本校勘方法相同,未能凸显剧本作为戏剧表演的案头文字的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田仲一成戏剧史研究平议——兼论关于戏剧起源问题的争议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 2017年 第3期38卷 84-89,69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本文评述田仲一成先生的戏剧史研究,兼论戏剧研究界关于戏剧起源问题的争议,讨论了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的研究思路、戏剧与戏曲概念的辨析、以及按演出环境对中国古代剧本进行分类的得与失等诸问题。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代杂剧体制探论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 2003年 第4期 79-89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
当人们论及明代的戏曲创作之时,注意到的往往是传奇的繁盛,却忽视了杂剧的创作。实际上,明代的杂剧创作,虽不再成为占据舞台主导地位的戏曲样式,却以其与元代杂剧截然不同的风貌,显示了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清《诗》学观与词、曲分途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18卷 130-136,145页
作者: 戚世隽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文化遗产传承与数字化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
明清之际的文人在推尊词、曲时,常见的思路是将词、曲和《诗》三者接续起来。但具体的表述方式却并不相同,一为性情说,一为比兴说。二者的不同,可见时人对词、曲的不同认识,以及经典由于不同需要而取不同诠释角度的文学史现象,也有助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