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6,972 篇 期刊文献
  • 33,059 篇 报纸
  • 9,807 篇 会议
  • 6,594 册 图书
  • 6,528 篇 学位论文
  • 15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300,662 篇 电子文献
  • 2,424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8,436 篇 工学
    • 10,94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9,825 篇 机械工程
    • 7,619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7,084 篇 土木工程
    • 6,87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546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6,411 篇 电气工程
    • 5,084 篇 建筑学
    • 4,948 篇 水利工程
    • 4,731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4,653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4,412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4,356 篇 软件工程
  • 58,107 篇 医学
    • 34,155 篇 临床医学
    • 7,78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7,455 篇 中西医结合
    • 4,883 篇 中医学
  • 40,790 篇 管理学
    • 12,955 篇 公共管理
    • 12,85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0,636 篇 工商管理
    • 5,25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30,637 篇 经济学
    • 28,438 篇 应用经济学
  • 30,271 篇 教育学
    • 26,383 篇 教育学
  • 22,430 篇 理学
    • 5,639 篇 化学
    • 4,330 篇 物理学
  • 21,691 篇 农学
    • 4,562 篇 作物学
  • 21,407 篇 法学
    • 8,978 篇 政治学
    • 7,126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128 篇 法学
  • 13,386 篇 文学
    • 7,25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838 篇 哲学
  • 6,690 篇 艺术学
  • 5,222 篇 历史学
  • 2,152 篇 军事学

主题

  • 3,257 篇 中国
  • 2,062 篇 治疗
  • 1,569 篇 应用
  • 1,527 篇 企业
  • 1,371 篇 诊断
  • 1,232 篇 对策
  • 909 篇 企业管理
  • 741 篇 设计
  • 683 篇 问题
  • 681 篇 创新
  • 640 篇 数值模拟
  • 581 篇 美国
  • 540 篇 疗效
  • 533 篇 影响因素
  • 523 篇 儿童
  • 518 篇 分析
  • 509 篇 高校
  • 508 篇 并发症
  • 504 篇 老年人
  • 471 篇 管理

机构

  • 1,370 篇 北京大学
  • 1,089 篇 西北工业大学
  • 1,059 篇 东北大学
  • 844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811 篇 武汉大学
  • 79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769 篇 大连理工大学
  • 714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683 篇 中山大学
  • 672 篇 清华大学
  • 637 篇 南开大学
  • 617 篇 复旦大学
  • 607 篇 浙江大学
  • 566 篇 吉林大学
  • 55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552 篇 中南大学
  • 537 篇 天津大学
  • 514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477 篇 西北大学
  • 466 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

  • 1,258 篇 吴学安
  • 1,106 篇 安武林
  • 943 篇 况安轩
  • 866 篇 牛春安
  • 755 篇 张志安
  • 746 篇 范迪安
  • 681 篇 唐晓安
  • 679 篇 李志安
  • 559 篇 安普忠
  • 555 篇 张廷安
  • 521 篇 白增安
  • 519 篇 罗勇安
  • 514 篇 乔安夏
  • 492 篇 李维安
  • 480 篇 安亚静
  • 453 篇 俞安
  • 442 篇 安子
  • 435 篇 安再祥
  • 430 篇 沈尔安
  • 425 篇 王志安

语言

  • 301,523 篇 中文
  • 1,369 篇 英文
  • 20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作者=張壽安"
3029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龚自珍论“六经”与“六艺”传统学术知识分化的第一步
收藏 引用
清史研究 2009年 第3期75卷 49-61页
作者: 张寿 台北中研院
"中国近代知识转型"是近年来学界新兴的重要议题。欲探讨中国近代知识转型,除了分析近代西方科学式知识如何在中国建构之外,中国本身的转变绝对是不可忽略的议题。清代学术位居近代转折之关键,其学术特色与认知,代表前近代学者对传统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儒的“知识分化”与“专门之学”萌芽--从几场论辩谈起
收藏 引用
学海 2015年 第2期 186-204页
作者: 张寿 台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清乾嘉间学术界发生了一连串激烈的学术论辩,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义理、考据、辞章之争。虽然目前学界的研究结论是学问大分三途、仍以义理为归。义理仍担当着学问之大本的地位。但若仔细疏理论辩各方的立意与理据,重构论辩议题的发展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家丧礼“饰死者”析义
收藏 引用
学海 2016年 第2期 210-216页
作者: 张寿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龚自珍论乾嘉学术:专门之学——钩沉传统学术分化的一条线索
收藏 引用
学海 2010年 第2期 23-36页
作者: 张寿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乾嘉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折的关键时期,本文以龚自珍为中心,讨论乾嘉学者如何反省、定位清儒自清初以来的学术分工,从学术发展的角度阐释清代多元学术现象的意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明清情欲论与新情理观的出现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 2018年 第4期 17-19页
作者: 张寿 台湾"中研院近史所" 研究员中国台北11529
十七世纪以降,中国社会文化及思想界呈现两大走势:一是情欲觉醒,一是礼学复兴。这两股看似对立却又同时存在、看似背驰却又不断对话的历史事实,形成近世中国非常有趣却又极为沉重的文化现象。通过此一两面性的研究,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代徽州義理學的产生及其重要性——一個地理與文化的觀察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26卷 5-14页
作者: 張壽安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台灣台北11529
清代新義理學主要奠基并發展於徽州學者,從戴震、程瑶田、到淩廷堪,形成一個以追求客觀物則为目標的基軸。要分析这一成因,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徽州的地理和學風特色;二、乾嘉學者對義理學的態度;三、徽州義理學之产生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以礼代理 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台湾学术丛书
2001年
作者: 张寿
本书内容包括:凌廷堪礼学思想之产生背景与渊源,凌廷堪礼学思想之内容,凌廷堪与崇礼思想之蔚起,礼学思想之社会实践等。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从非线性与统计物理多重角度探讨数值地震预测
收藏 引用
物理 2013年 第4期42卷 263-271页
作者: 张寿 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应用物理系 新加坡637371
在科技文献中,地震常被比喻为非线性动力学过程或统计物理中的相变过程。文章探讨了如何从非线性力学中的分岔理论以及统计物理内的朗道相变理论出发,从势磊穿越,临界涨落与临界慢化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了解地震发生的全过程。文章作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戴震義理思想在晚清的轉進 黄式三“申戴”論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 2018年 第1期 58-75页
作者: 張壽安 臺北中研院近代史所
戴震义理思想在其身后有怎样的发展?一直是清代学术思想史的重要课题。事实上,从相当程度上说,也唯有此一课题得到解答,才可能看出清代思想的真面貌。本文以晚清黄式三为主线,分析黄氏申戴三论(气、理、性)如何通过与宋明理学相互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1600-1949)》大陸版導言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 2016年 第2期 290-295页
作者: 張壽安 臺灣中研院近史所
本論文集收錄論文9篇,是臺灣中研院支持的大型主題研究計劃"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1600-1949"(Constructing Modern Knowledge in China,1600-1949)重要研究成果之一。9位主要成員分別來自臺灣、大陸、日本、香港、美國,包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