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59 篇 期刊文献
  • 12 篇 会议
  • 6 册 图书
  • 5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80 篇 电子文献
  • 2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8 篇 文学
    • 12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6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 篇 新闻传播学
  • 64 篇 农学
    • 59 篇 作物学
    • 4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0 篇 医学
    • 17 篇 临床医学
    • 13 篇 中医学
    • 2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18 篇 工学
    • 6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土木工程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8 篇 艺术学
    • 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美术学
  • 7 篇 经济学
    • 6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6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 6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理学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化学
    • 1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管理学

主题

  • 33 篇 甘薯
  • 12 篇 广西
  • 11 篇 产量
  • 10 篇 国际论坛
  • 10 篇 中国新诗研究所
  • 9 篇 新诗
  • 9 篇 诗歌
  • 8 篇 诗学研究
  • 8 篇 新诗创作
  • 8 篇 名家
  • 7 篇 种质资源
  • 6 篇 话语方式
  • 6 篇 中国新诗
  • 6 篇 华文
  • 6 篇 诗学
  • 6 篇 玉米
  • 6 篇 综述
  • 6 篇 中医药疗法
  • 6 篇 吕进
  • 5 篇 西南大学

机构

  • 88 篇 西南大学
  • 22 篇 西南师范大学
  • 20 篇 广西玉米研究所
  • 18 篇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
  • 16 篇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11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5 篇 解放军理工大学
  • 5 篇 宁夏大学
  • 4 篇 旱区现代农业水资...
  • 4 篇 广西农科院玉米研...
  • 4 篇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
  • 3 篇 省部共建西北土地...
  • 3 篇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
  • 3 篇 宁夏医科大学
  • 3 篇 中国新诗研究所
  • 3 篇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
  • 2 篇 沈阳工业大学
  • 2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
  • 2 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
  • 2 篇 广西农业科学院

作者

  • 152 篇 向天渊
  • 63 篇 陈天渊
  • 42 篇 李慧峰
  • 42 篇 李彦青
  • 42 篇 黄咏梅
  • 31 篇 吴翠荣
  • 24 篇 滑金锋
  • 21 篇 卢森权
  • 17 篇 乔天渊
  • 11 篇 天渊
  • 9 篇 张述宽
  • 8 篇 乔慧洁
  • 8 篇 储亚庚
  • 8 篇 顾建国
  • 8 篇 滕辉升
  • 7 篇 银捷
  • 6 篇 潘林福
  • 6 篇 苏琪
  • 6 篇 廖金秀
  • 6 篇 邬渊敏

语言

  • 2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向天渊"
28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新诗的当代写作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22年 第2期 156-164,287,288页
作者: 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暨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400715
旧诗、新诗都是汉语诗歌,尽管汉语有古代、现代之区别,但其差异不足以让古典诗歌传统和古代文化传统发生断裂。时至今日,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流淌在新诗之中,新诗也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回归与重塑文化传统,在螺旋上升式的循环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能指优势与语音凸显:新诗语言艺术的智慧与疏拙
收藏 引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4期53卷 108-117页
作者: 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400715
诗歌能指优势、语音凸显的命题,源自诗学、语言学的交互视野,强调削弱、压制所指呈现,延长能指感知时间、强化感知难度。就汉语诗歌所凭借的汉字媒介而言,除了通过声音,还能经由视像传达审美感受,其诗性功能比表音文字更加强大。虽然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左右互搏:闻一多学术文章的话语方式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23年 第2期 97-102页
作者: 向天渊 黄波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400715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重庆404020
闻一多的学术论文大多以“左右互搏”或者说“自我辩难”的话语方式,营造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强大气场。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喜欢在论文中设置问题,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实现话轮转换,增强文章气势;第二,善于和虚设之“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艺沙龙、共同体写作与中国现代“花厅”文学的生成及衰落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23年 第1期 168-178,287页
作者: 向天渊 康璐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暨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400715 西南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400715
近现代交替之际,曾经盛行于欧洲的文艺沙龙传入我国,于20世纪20—30年代,在上海、北平、南京等一线城市蔓延开来。其中上海的真美善书店、金屋书店,北平的太太客厅、慈惠殿3号读诗会,持续时间长,参与成员多,声名相对显著,属于典型的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智性、复调与诗思自身的设入
收藏 引用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 第1期 23-25页
作者: 向天渊 不详
一、智性化的抒情鉴于中国诗歌、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鲜明的“情本体”特征,以及长时间对诗歌文体言志、缘情传统的强调,我们对诗之所以为诗的想象与判定,最为主要的表征或标准就是是否具有丰沛的情与志,以及这种情志是否被凝结成鲜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左翼-马克思主义文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域外文论本土化的经典案例
收藏 引用
军事文化研究 2022年 第2期1卷 63-74页
作者: 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相比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白话文学”“人的文学”等,“左翼-马克思主义文论”不能算是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的滥觞者。但由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不仅与中国社会现实相吻合,其激烈的批判思想,从文化上看也与儒学社会主义的精神传统相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19年 第6期 139-145,I0002,I0003页
作者: 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比较诗学研究所
域外文论本土化转换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追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演进历程;考察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及其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之建构的关系,首先牵涉到学者的学术国籍问题,国籍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都将影响甚至决定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身体”视角与抗战文学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41卷 138-143,191-192页
作者: 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市400715
从"身体"视角研究抗战文学,可以获得如下新认识:第一,个人身体的细微书写与爱国主义的宏大叙事紧密相关;第二,鼓励裸露男性身体,但对女性身体的描写,却直到1980年代以后才有大胆的敞开与展示;第三,赋予人物明显的美丑对比,身体成为伦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现代“生命-生态主义文论”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 2018年 第1期 153-161页
作者: 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鉴于生命诗学与生态批评具有本质性的内在关联,我们确立起"生命-生态主义文论"这一论述框架;在此架构中,对中国现代生命诗学与生态批评的演进历程进行描述与阐释,我们发现:如何在接受域外文论影响的同时,对其加以规训,使其为我所用、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现代文学研究之“中国中心观”的兴起--“民族风格”与“外来影响”之关系研究的学术史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1期39卷 88-99,175页
作者: 向天渊 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 重庆市400715
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与晚清及古代文学、文化之关系的"传承-转化"研究,成为近20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趋势,不妨称之为"现代文学研究之‘中国中心观’的兴起"。它既带来启示,也引出困惑,还可能导致学科尴尬。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