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4 篇 期刊文献
  • 2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6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4 篇 工学
    • 32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25 篇 建筑学
    • 2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28 篇 文学
    • 2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生物学
    • 1 篇 生态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题

  • 7 篇 中古汉语
  • 5 篇 中古译经
  • 4 篇 扩链剂
  • 4 篇 防水涂料
  • 3 篇 聚氨酯弹性体
  • 3 篇 语言接触
  • 3 篇 上古汉语
  • 3 篇 汉译佛经
  • 3 篇 语气副词
  • 3 篇 防水卷材
  • 3 篇 语法化
  • 2 篇 聚烯烃
  • 2 篇 江蓝生
  • 2 篇 高分子乳液
  • 2 篇 非固化
  • 2 篇 橡胶
  • 2 篇 词义演变
  • 2 篇 建筑防水涂料
  • 2 篇 机理
  • 2 篇 应用

机构

  • 19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 15 篇 苏州市姑苏新型建...
  • 6 篇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
  • 5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5 篇 江苏省高性能建筑...
  • 3 篇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
  • 3 篇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 2 篇 苏州市建筑科学研...
  • 2 篇 苏州市吴中区建设...
  • 2 篇 苏州建筑科学研究...
  • 2 篇 苏州新地建设工程...
  • 2 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 1 篇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
  • 1 篇 苏州市姑苏新型建...
  • 1 篇 航天科技集团四院...
  • 1 篇 苏州市姑苏新型建...
  • 1 篇 湖北红星化学研究...
  • 1 篇 苏州市储备粮管理...
  • 1 篇 禹州市卫生防疫站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

作者

  • 68 篇 赵长才
  • 11 篇 陈晓龙
  • 7 篇 李聚刚
  • 6 篇 王惠明
  • 5 篇 鲁国林
  • 5 篇 杨彰堂
  • 4 篇 王北海
  • 4 篇 朱华
  • 3 篇 钱振宇
  • 3 篇 杨永龙
  • 3 篇 郭玮
  • 2 篇 陈岩
  • 2 篇 刘助柏
  • 2 篇 李纬民
  • 2 篇 祖生利
  • 2 篇 陈集阳
  • 2 篇 刘军
  • 2 篇 张新庆
  • 2 篇 王勇
  • 2 篇 杨林月

语言

  • 67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作者=赵长才"
6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语言接触背景下元明时期“后头”表时间的用法及其来源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14年 第3期 222-235,287-288页
作者: 赵长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后头"在元明时期除表示处所方位外,还表示时间,而且在某些特定类型的语料中,表时间的"后头"具有一些跟元代以前及同一时期其他类型语料所没有的特殊用法(如"死了的后头,后续句"、"那的/这的后头,后续句")。本文对元明时期"后头"的各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并”在中古译经中的时间副词用法及其来源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17年 第2期 161-170页
作者: 赵长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古汉译佛经中,"并"具有在未然语境中表示先发生的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的副词用法。"并"这种表先发时间的副词用法之产生,是由其所在的话语环境决定的。可概括为:1)一般只用于面对面的交谈语境中(或者是内心思维活动的语境),不用于一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02年 第2期 123-129页
作者: 赵长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0732
本文讨论带"得"的述补结构(V得C)产生的途径,着重探讨"V得C"格式中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虚化过程。魏晋六朝时期,"得"具有"使、令"义用法和功能,唐代"得"以"致使"义动词的身份进入到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的句法位置,形成"V得VP"格式。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汉语语气词连用现象的历时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1995年 第1期 51-57页
作者: 赵长才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0732
先秦汉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句末语气词连用现象。如:(1)颜如渥丹,其君也哉(《诗经·秦风·终南》)(2)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论语·阳货》)(3)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公二十年》)(4)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古汉译佛经中的后置词“所”和“边”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09年 第5期 438-447页
作者: 赵长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100732
中古汉译佛经里的"所/边"在"Prep.+NP所/边+VP"或"VP+Prep.+NP所/边"结构中,当NP主要是指人的身份名词或代词(少数为其他名词)时,通过转喻操作和重新分析,由方所词语法化为表示对象关系的后置词,从而具有格标记的功能。"所/边"的这种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古译经“或X”双音词的用法及演变过程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13年 第3期 215-229,287页
作者: 赵长才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古译经中出现了一批以"或"为基础构成的"或X"双音节组合形式,这些双音节组合形式在中古译经的不同阶段经由不同的途径凝固为双音词,发展出种种不同的用法,本文考察"或X"双音词的各种用法,并着重探讨这些双音词的形成途径、语法功能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1998年 第1期 23-28页
作者: 赵长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0732
一问题的提出"亦"在古汉语中可作副词表示类同(义即"也,又")或仅限(义即"只是,仅仅")等,也可作助词。这些都是其常见义,古今辞书均已训释,不烦举例。除此之外,在上古汉语中,"亦"还可作疑问副词,这是前辈学者关注较少的。下面例句中的"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上古汉语“诸”的再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22年 第5期 548-559,639页
作者: 赵长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
本文回顾了自东汉以来一直受到学者较多关注的“诸”的研究情况。前人对“诸”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以北宋为界可以较为明显地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诸”合音说(或称兼词)是在北宋以后才形成的一种主流观点。文章在对上古时期代表性的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行”的词缀化与“X行”双音词的产生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23年 第5期 515-530,638页
作者: 赵长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
本文从《现代汉语词典》对“X行”的释义出发,以汉语史文献语料为依据,从历时角度考察“X行”中“行”的词义演变及“X行”双音词产生的过程,探讨这类双音词形成的机制。认为“行”经历了一个由一般实义动词发展为虚义动词,进而经过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古汉语选择连词“为”的来源及演变过程
收藏 引用
中国语文 2011年 第3期 228-240,287-288页
作者: 赵长才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00732
本文对中古汉语选择问句中连词"为"的来源及演变过程进行讨论,在承认选择连词"为"的源头是系词的前提下,认为"为"由系词发展到选择连词,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具体体现为:当系词"为"不再联系两个名词项以表明二者之间的同一或类属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