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63,030 篇 期刊文献
  • 133,836 篇 报纸
  • 37,572 篇 会议
  • 18,140 册 图书
  • 15,298 篇 学位论文
  • 34 篇 多媒体

馆藏范围

  • 1,063,510 篇 电子文献
  • 4,697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98,906 篇 工学
    • 34,86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0,007 篇 机械工程
    • 23,865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1,840 篇 土木工程
    • 21,568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8,634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7,450 篇 电气工程
    • 14,590 篇 水利工程
    • 13,904 篇 软件工程
    • 13,538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13,438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12,897 篇 建筑学
  • 217,115 篇 医学
    • 130,333 篇 临床医学
    • 29,745 篇 中西医结合
    • 26,08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6,814 篇 中医学
    • 14,265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2,54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41,571 篇 管理学
    • 44,739 篇 公共管理
    • 43,66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7,806 篇 工商管理
    • 18,485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10,224 篇 经济学
    • 103,511 篇 应用经济学
  • 95,506 篇 教育学
    • 83,294 篇 教育学
  • 83,310 篇 农学
    • 17,484 篇 作物学
  • 75,376 篇 法学
    • 34,339 篇 政治学
    • 26,529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6,318 篇 法学
  • 64,071 篇 理学
  • 37,081 篇 文学
    • 21,14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2,744 篇 哲学
  • 17,727 篇 艺术学
  • 17,493 篇 历史学
    • 13,023 篇 中国史
  • 5,718 篇 军事学

主题

  • 11,367 篇 中国
  • 8,690 篇 治疗
  • 6,245 篇 应用
  • 6,097 篇 诊断
  • 5,215 篇 企业
  • 4,413 篇 对策
  • 3,715 篇 企业管理
  • 3,411 篇 设计
  • 2,997 篇 儿童
  • 2,751 篇 疗效
  • 2,723 篇 防治
  • 2,510 篇 发展
  • 2,300 篇 影响因素
  • 2,288 篇 管理
  • 2,247 篇 问题
  • 2,235 篇 并发症
  • 2,215 篇 产量
  • 2,169 篇 数值模拟
  • 2,147 篇 美国
  • 2,104 篇 创新

机构

  • 4,928 篇 清华大学
  • 4,062 篇 北京大学
  • 3,331 篇 浙江大学
  • 3,083 篇 华南理工大学
  • 3,066 篇 吉林大学
  • 2,987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775 篇 中南大学
  • 2,728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727 篇 武汉大学
  • 2,714 篇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682 篇 天津大学
  • 2,512 篇 中国石油大学
  • 2,479 篇 东南大学
  • 2,468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2,415 篇 同济大学
  • 2,236 篇 南京大学
  • 2,172 篇 武汉理工大学
  • 2,054 篇 中山大学
  • 1,903 篇 四川大学
  • 1,899 篇 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4,299 篇 王春生
  • 3,808 篇 李春生
  • 3,386 篇 张春生
  • 3,331 篇 刘春生
  • 3,223 篇 李建生
  • 2,616 篇 阮春生
  • 2,578 篇 王德生
  • 2,416 篇 魏盼生
  • 2,240 篇 董柏生
  • 2,182 篇 李富生
  • 2,034 篇 王福生
  • 1,790 篇 王淦生
  • 1,746 篇 张孔生
  • 1,737 篇 张建生
  • 1,700 篇 邵生余
  • 1,603 篇 刘建生
  • 1,551 篇 胡生敏
  • 1,499 篇 魏生革
  • 1,435 篇 王建生
  • 1,415 篇 张秋生

语言

  • 1,063,167 篇 中文
  • 4,352 篇 英文
  • 55 篇 日文
  • 4 篇 其他
检索条件"作者=方酉生"
1067910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新干商墓为“浮沉”祭场说质疑
收藏 引用
文物 1995年 第2期 64-66页
作者: 方酉生
新干商墓为“浮沉”祭场说质疑方酉生1989年秋季,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现一座大型商墓,其简报已经在《文物》1991年第10期上发表。由于该墓的随墓品十分丰富精彩,引起学术界极大轰动,又因此墓营建在沙土堆中,更引起学术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略论二里头遗址第一期遗存与夏代纪年——兼评《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
略论二里头遗址第一期遗存与夏代纪年——兼评《二里头文化一期遗...
收藏 引用
作者: 方酉生 武汉大学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一文(以下简称《初始》)认为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的文化构成可以“分解为三个因素群”;“可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段和划分类型。新砦期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新砦型。二里头文...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略论夏代文化的中心区域是在“河洛之间”
收藏 引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期27卷 7-11页
作者: 方酉生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湖北武汉430072
鲧、禹是华夏族的人,夏代的统治中心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颍水谷上游及伊洛地区,也即司马迁所说的夏代的中心是在"河洛之间"。濮阳地区是华夏族、夷族和商族的相互错处地区,不是夏代国家统治的中心地区。我们要探索的是夏代国家的夏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桐宫地望再探讨
收藏 引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第4期26卷 12-14页
作者: 方酉生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湖北武汉430072
根据文献记载,桐宫是一座商汤墓旁祭祀商汤的庙宫,也是伊尹放太甲的处所。关于桐宫的地望,说法不一,经学者们的研究和考证,以河南偃师说比较可信。1983年春季偃师商城(即汤都亳或西亳)的重大考古新发现,给桐宫在偃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商汤亳都不在郑州商城
收藏 引用
孝感学院学报 2005年 第1期25卷 102-106页
作者: 方酉生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文章利用文献记载,考古实物资料和碳-14测年的数据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从十个面来论证 商汤亳都不在郑州商城。郑州商城在二里岗下层时期,是商王朝在亳都(即偃师商城)东面防御和进攻东夷的 军事前哨基地,军事重镇,在二里岗上层时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略论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都斟
收藏 引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 第1期25卷 20-23页
作者: 方酉生 武汉大学考古系 湖北武汉430072
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已有46周年,经过长期和大规模的发掘,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成绩斐然。目前学术界主要倾向认为这是一处夏代中晚期的都城遗址,即斟。在过去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近年又有新的很重要的发现,如发现和发掘多座宫殿基址,宫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郑州白家庄期商文化说到仲丁都隞
收藏 引用
先秦、秦汉史 1998年 第1期
作者: 方酉生
在郑州商城外侧先后发现属于白家庄期的三处青铜器窖藏坑,说明白家庄期处在郑州商文化的繁荣顶盛时期,并未趋于衰落。这三处窖藏坑的发现,给我们认识商城作为王都时间的下限,提供了具体的物证,其王都的上限可能早到二里岗上层一期...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略论新砦期二里头文化
收藏 引用
先秦、秦汉史 2003年 第1期
作者: 方酉生
新砦期二里头文化或新砦二期遗存,是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早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一期的一种中间过渡遗存,它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使两者联系起来。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确立夏代纪年提供了科学依据。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辛勤的工作 愉快的回忆──祝贺《江汉考古》创刊二十周年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00年 第1期 93-93页
作者: 方酉生
《江汉考古》是一本立足于江汉地区的考古与文物的专业性的刊物,面向国内外,具有很强的命力。从1980年创刊迄今已有二十周年,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庆贺的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夏王朝中心在伊洛和汾浍河流域考析
收藏 引用
先秦、秦汉史 1996年 第6期
作者: 方酉生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