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8 篇 期刊文献
  • 2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39 篇 电子文献
  • 1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 篇 文学
    • 2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主题

  • 6 篇 杨绛
  • 4 篇 诗人
  • 3 篇 新诗潮
  • 3 篇 冯至
  • 3 篇 鲁迅
  • 3 篇 海子
  • 2 篇 叙述
  • 2 篇 舒婷
  • 2 篇 杨绛先生
  • 2 篇 宣叙调
  • 2 篇 新诗
  • 2 篇 钱锺书
  • 2 篇 译诗
  • 2 篇 世态人情
  • 2 篇 诗歌精神
  • 2 篇 臧克家
  • 2 篇 第三代诗
  • 2 篇 小说
  • 2 篇 闻一多
  • 2 篇 洛夫

机构

  • 6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3 篇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北京工业大学
  • 2 篇 北大中文系
  • 1 篇 哈佛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 篇 "读书人app网络"昌...

作者

  • 40 篇 于慈江
  • 1 篇 李北葵
  • 1 篇 格利高里·曼昆

语言

  • 4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作者=于慈江"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杨绛小说里的同行温德和杨业治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 2022年 第2期 98-102页
作者: 于慈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一、缘起古今中外的小说家不知凡几,大有成就者也比比皆是,但若论对写小说这桩事的痴迷程度,似乎就没有多少人可以比得上杨绛和王小波了。这两位小说家虽方方面面都迥乎其异——一老一少、一女一男、一寿一夭(前者得享105岁嵩寿,后者45...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杨绛,走在小说边上
收藏 引用
作者: 于慈江
来源: 南通市图书馆图书 评论
《绿化树》的对称框架与象征系统的纵深透视
收藏 引用
运城学院学报 1986年 第3期 50-58页
作者: 于慈江 北京大学中文系 研究生
《绿化树》热在持续了年余之后暂告一段落。无疑地,陆续展开的有关它的讨论是近年来一次规模较大且较有收获的讨论。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本身,比如在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上它引起了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再思考。然而也惟因如此,又多少见出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现代汉语诗歌:“面朝大海”敞开——以北岛、舒婷、西川和海子为例
收藏 引用
诗探索 2011年 第3期 76-89页
作者: 于慈江
一像这样把北岛、舒婷、西川和海子(1964~1989)这四位本来似乎并没有多大关联的当代知名中国诗人"撮堆儿"放到一起来议论一番,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主要是刚好对他们都有些话可说。然而,当把这四个人的名字用电脑键盘次第敲下来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歌:出走与打起精神——从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一首诗说起
收藏 引用
世界文学 2015年 第6期 163-178页
作者: 于慈江
我再一次读你的诗,一个无所不知的富人,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一个形影相吊的移民写的诗。——节译自扎加耶夫斯基诗《读米沃什》①一因了"蓝色东欧"诗歌研讨会的机缘,得以静心细读波兰当代诗人米沃什和扎加耶夫斯基的诗,也有幸与其汉译...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蜕变期的深刻律动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1988年 第3期 94-102页
作者: 于慈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的方法,以“新诗潮”的主要构成因子“朦胧诗”与“第三代诗”为主要比较对象,探讨了折射于“新诗潮”的整个十年新诗外在形态、内涵构成、域外文化影响、文化心理状态以及艺术特征诸方面的深刻变延与嬗替。本文对晚近...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与杨绛先生结文字缘
收藏 引用
世界文学 2016年 第5期 236-249页
作者: 于慈江
一我不是、也不可能是研究杨绛先生及其作品的第一人。当然,更不会是最后一人。但我却偏偏机缘凑巧,不仅有幸与杨绛先生一样,同属海归学人,还曾与她忝为同人,一道效力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更货真价实、锱铢累积地写过、出版...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由破损处升发朦胧的诗意美——老舍短篇小说《月牙儿》、《微神》比较观
收藏 引用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5年 第2期 11-14页
作者: 于慈江 北大中文系 研究生
《微神》(下简称《微》)与《月牙儿(下简称《月》)是老舒这位文坛多面手奉献给人们的两朵透着奇香的凄艳的小花。 就老舍先生短篇小说的创作系统来说,它们是两篇不是老舍小说的老舍小说。如果说《上任》《断魂枪》《黑白李》《马裤先生...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既然是“学前”,为何还要“教育”?
收藏 引用
群言 2018年 第7期 27-29页
作者: 于慈江
学前教育的利弊与合宜位置教育一词看似平常,其实相当微妙:中国人因为向来提倡和重视教书育人,不免就会过于郑重其事,把教育看得比较严重——谁若是公然说要去教育谁—下,那对方往往会被认为有什么了不得的问题,心里会老大不乐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人生边上不倦书写的杨绛
收藏 引用
群言 2016年 第7期 31-34页
作者: 于慈江
一对于修为太浅、无法勘破生死的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视死如归"这句成语的气息或味道难免有些悲壮甚或不祥。而对于年逾百龄、不久前刚刚自浊世中飘然远引的杨绛先生来说,就完全称得上理所当然或恰如其分。或者更明确地说,不管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