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9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7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4 篇 理学
    • 57 篇 地质学
    • 34 篇 地球物理学
    • 5 篇 海洋科学
  • 19 篇 工学
    • 19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主题

  • 1 篇 断裂系统
  • 1 篇 烃类气及非烃气
  • 1 篇 汶川地震
  • 1 篇 花岗岩
  • 1 篇 高分辨率
  • 1 篇 大地电磁测深
  • 1 篇 青藏高原东缘
  • 1 篇 多旋回层块结构
  • 1 篇 四川盆地
  • 1 篇 岩石圈结构
  • 1 篇 年代学
  • 1 篇 碎屑锆石源区
  • 1 篇 青藏高原东北缘
  • 1 篇 前陆盆地龙门山隆...
  • 1 篇 地球化学
  • 1 篇 地壳均衡反弹机制...
  • 1 篇 全波形反演
  • 1 篇 拉萨地体
  • 1 篇 中下地壳
  • 1 篇 异常高温超压

机构

  • 14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10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5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5 篇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西北大学
  • 4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 篇 国土资源部深部探...
  • 3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
  • 3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2 篇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
  • 2 篇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
  • 2 篇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
  • 2 篇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
  • 2 篇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
  • 2 篇 四川省地震局
  • 2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2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作者

  • 7 篇 高锐
  • 5 篇 李文辉
  • 5 篇 叶卓
  • 5 篇 王海燕
  • 4 篇 李秋生
  • 4 篇 徐涛
  • 4 篇 张洪双
  • 3 篇 张宏福
  • 3 篇 吴建平
  • 3 篇 房立华
  • 3 篇 卢占武
  • 3 篇 龚辰
  • 3 篇 李洪强
  • 3 篇 张忠杰
  • 2 篇 张乐天
  • 2 篇 王勤
  • 2 篇 姜子琦
  • 2 篇 徐义贤
  • 2 篇 武振波
  • 2 篇 郑勇

语言

  • 7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7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华南大陆跨雪峰山造山带域地壳速度结构:来自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华南大陆跨雪峰山造山带域地壳速度结构:来自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3: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矿集区立体探测
作者: 徐涛 白志明 田小波 张忠杰 滕吉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家重点实验室
雪峰山造山带位于华南板块的心地带,是形成于生代的典型内造山带,是研究内造山过程以及整个华南板块生代演化的理想区域。通常认为,内造山带可能源于三叠纪的转换挤压构造或者晚生代的大规模推覆构造。此外,早生代超过1...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洋-交接转换过程
洋-陆交接转换过程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6:洋——转换带
作者: 李三忠 郭玲莉 赵淑娟 刘鑫 索艳慧 曹花花 戴黎明 余珊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洋底动力学研究所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球大陆和大洋组成,它们的物质组成等具有显著差别,因而,大洋岩石圈也具有与大陆岩石圈不同的变形特性。那么,当流变学结构差异巨大的这两种岩石圈相遇时,动力学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洋-交接转换地带就是处于这个两类岩石圈交接...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结构的高分辨率远震体波全波形反演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结构的高分辨率远震体波全波形反演
收藏 引用
2018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作者: 王易 高锐 山大学
现代地震学通过收集地表观测的地震记录,利用地震成像技术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研究。尽管大量重要地质学发现已通过地震学技术得以揭示,仍有很多关键性地质问题尚待解决,特别在区域构造尺度。在众多地质学难题,大陆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 详细信息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准噶尔盆地岩石圈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准噶尔盆地岩石圈热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
作者: 饶松 朱传庆 唐晓音 李卫卫 姜光政 李春荣 胡圣标 汪集旸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大地热流是岩石圈现今热状态在地表最为直观的指标,反映了地球内部各种动力学过程之间的能量平衡状态。大地热流由两部分组成:地壳热流和地幔热流,其配分比例及其组成关系直接影响到现今地壳、上地幔的活动性及深部温度状况,也是岩石圈...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SinoProbe07-01成果介绍
SinoProbe07-01成果介绍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4: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地应力测量与动力学模拟
作者: 张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本课题是SinoProbe07(岩石圈三维结构动力学数值模拟)下面的第一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建立了能够利用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和三维流变结构来模拟中国大陆地球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重点研究区域(华北和青藏高原)的三维流变...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青藏高原东北缘深地震探测剖面约束的动力学模型
青藏高原东北缘深地震探测剖面约束的动力学模型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0: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与深部动力学过程
作者: 李秋生 叶卓 张洪双 龚辰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作为青藏高原最新的和正在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东北缘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找到青藏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岩石圈变形证据的区域,并直接与正在进行的深部动力学过程相联系,近来已成为青藏高原动力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岩石圈的几...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贝加尔裂谷内拉张形变过程的二维动力学数值模拟
贝加尔裂谷陆内拉张形变过程的二维动力学数值模拟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作者: 王恺 熊熊 郑勇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前言贝加尔裂谷地处亚洲大陆构造域北缘,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等过程的共同作用,是地球上现今构造运动最为活跃、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亚洲大陆构造格局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1]。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基于...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中国东部软流上涌与花岗岩成因的初探
中国东部软流圈上涌与花岗岩成因的初探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1:花岗岩大地构造
作者: 肖庆辉 邱端照 刘勇 邢作云 伍光英 童劲松 张昱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 安徽地质调查院 黑龙江地质调查院
1.前言1993制定大陆动力学计划时指出,对流地幔(软流)对大陆的输入是大陆动力学的核心,也是大陆动力学研究基本目标[1]。这就告诉我们,大陆岩石圈形成演化受软流控制,花岗岩是大陆岩石圈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质学家认识到花...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下地壳含水量与变形特征
下地壳含水量与变形特征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33:地球内部水循环
作者: 章军锋 许丽丽 宋帅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大陆下地壳一般是指位于地表20-25km深度以下、莫霍面以上的深部地壳,是上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桥梁,是壳幔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发生的重要场所。麻粒岩代表正常大陆下地壳主要组成岩石(变质岩),而辉长岩代表侵入的大陆下地壳或洋壳主要...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
中国大陆三维流变结构研究新进展
中国大陆三维流变结构研究新进展
收藏 引用
2014年中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64: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地应力测量与动力学模拟
作者: 周元泽 石耀霖 张怀 程惠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利用中国地质块体结构和地震波速分布将岩石圈水平分块、垂向分层,反演出中国大陆岩石圈上地幔温度分布,并在中国大陆地区195个地表气象台站提供的地表地温等资料以及居里面深度和捕虏体测得的平衡温度作为深部温度等的约束下,根据三维...
来源: cnki会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