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作者单位:文山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
会议日期:1000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 键 词:三七灰霉病 灰葡萄孢 氟唑菌酰羟胺 戊唑醇 烯唑醇 毒力测定
摘 要: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三七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害。化学防治是三七灰霉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在田间调查访谈中发现,药剂防治三七灰霉病遇到了很大瓶颈,要么是药量需要增加,要么是药剂品种需求的增多。为给三七生产提供防治灰霉病的备选防治药剂,同时了解文山地区三七灰霉病菌灰葡萄孢对现在的常用农药是否敏感,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30 g/L戊唑醇(丰达)悬浮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为供试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以上3种农药对分离自云南省文山市蚂蟥塘村、麻栗坡大坪镇、砚山盘龙乡的59株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分析了病原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和抗药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59个供试菌株的EC值范围在0.15~7.22μg/mL,平均EC值为(1.22±1.10)μg/mL,最大EC值是最小EC值的49倍,氟唑菌酰羟胺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55个菌株经过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W=0.076,P=0.200.05),将氟唑菌酰羟胺对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值(0.98±0.42)μg/mL作为三七灰霉病菌灰葡萄孢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基线,不同地区的供试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砚山盘龙乡的菌株敏感性差异倍数最大,为9.47倍,表现为最不敏感;而敏感性差异倍数最小的是文山蚂蟥塘村菌株,差异倍数为6.34倍;在砚山盘龙乡检测出25%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表现为低抗,其余2个地区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均表现为敏感。戊唑醇对59株供试菌株的EC值范围为0.36~13.77μg/mL,其中戊唑醇对50个供试菌株EC值分布在0.36~7.63μg/mL,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P=0.20.05),将戊唑醇对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值(2.40±1.52)μg/mL作为三七灰霉病菌灰葡萄孢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根据抗性分级划分结果,59个菌株中有49株为敏感菌株,其余10个菌株表现为低抗;符合正态分布的50个菌株中,文山蚂蝗塘村的菌株对戊唑醇较为敏感,其次为麻栗坡大坪镇的菌株,砚山盘龙乡的菌株对戊唑醇最不敏感。烯唑醇对供试菌株EC值在3.55~228.49μg/mL,平均EC值为39.05μg/mL,其中有25%的菌株EC值大于50μg/mL,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异倍数达64倍。59个供试菌株的EC值经过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W=0.24,P0.001 0.05),有5个菌株表现为低抗;不同地区来源的供试菌株对烯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来自砚山盘龙乡的菌株平均EC值为(33.34±22.42)μg/mL,来自文山蚂蟥塘村的菌株平均EC值为(37.65±47.96)μg/mL,来自麻栗坡大坪镇的菌株平均EC值为(46.58±45.84)μg/mL。总体来说,氟唑菌酰羟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戊唑醇,而烯唑醇最差。因此,氟唑菌酰羟胺可以作为田间防治三七灰霉病菌的备选农药,为延缓三七灰霉病菌对氟唑菌酰羟胺产生抗药性,需要再筛选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