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运动性疲劳对男子二级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击打速度的影响研究 收藏
运动性疲劳对男子二级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击打速度的影响研究

运动性疲劳对男子二级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击打速度的影响研究

作     者:郭功长 张学政 陈玺丞 王晓燕 李树姣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会议日期:2023年

学科分类:040304[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关 键 词:运动性疲劳 后中鞭腿 击打速度 

摘      要:研究目的:运动性疲劳是一种广泛存在且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往往发生在连续运动或工作的过程中。这种生理现象会使机体功能和生理的刺激作用产生暂时的下降,从而引起运动表现能力的降低,导致运动员因为外部肌肉疲劳而承受不起训练和比赛强度,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由于鞭打动作能使运动链末端环节产生极大的运动速度,鞭腿技术已成为散打比赛中使用率高且中远距离有效击打的关键技术动作。本研究采用动作捕捉系统对男子二级散打运动员疲劳前后散打后中鞭腿动作的运动轨迹进行测量,将其划分为4个时刻和3个时段,分别对每个时段上点速度特征的差异进行比较。探讨运动性疲劳对散打后中鞭腿击打速度的影响,有利于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灵活应对,提高击打的准确性和速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二级散打运动员后中鞭腿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以16名沈阳体育学院散打院队男子二级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对受试者分别采用60秒瞪踏Egoline100K功率自行车的干预方式,让受试者按照前30s匀速60km/h、后30s全速踏车反复进行疲劳干预,用BIOSEN Cline血糖乳酸分析仪测量血乳酸值,测定疲劳程度;用芬兰生产的POLAR心率遥测团队TEAMPRO心率带实时监控负荷强度及心率变化;通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让运动员在疲劳时对自身疲劳度的整体感受做出主观性评价;踏车5-10min之内判断疲劳的标准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RPE达到18,实测心率到90%HRmax/min,乳酸值大于12.52mmol/L。运用vicon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采集动作轨迹,kisler三维测力台采集蹬地反作用力;利用分析软件及采用Excel2019对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25.0系统对所整理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ɑ=0.05,P0.05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短时疲劳前后运用后中鞭腿技术时鞭打腿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各时段点速度峰值及支撑腿蹬地峰值力量等变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疲劳诱导5-10min内最大心率为184.33±5.44beat/min,血乳酸值为13.73±0.48mmol/L,RPE值为18.69±0.75;其心率均达到疲劳判定原则中的自身最大心率的90%以上,RPE均达到疲劳判定标准18级以上且血乳酸值大于12.52mmol/L,说明本研究疲劳诱导方案能够模拟真实疲劳状态。2.疲劳前提膝转髋时段后中鞭腿髋、膝、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分别为2.15±0.42m/s、6.95±0.68m/s、8.19±1.08m/s;疲劳后分别为2.05±0.41m/s、6.60±0.85m/s、7.28±1.38m/s,其中在该时段疲劳前后髋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121),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差异显著(p0.01)。疲劳前击打时段后中鞭腿髋、膝、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分别为1.32±0.49m/s、 7.34±0.65m/s、 13.34±1.67m/s;疲劳后分别为1.21±0.26m/s、7.12±0.72m/s、11.80±1.98m/s,经检验,其中在该时段疲劳前后髋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65),膝关节点速度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2),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疲劳前回收时段后中鞭腿髋、膝、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分别为1.05±0.28m/s、3.93±0.68m/s、7.71±1.04m/s;疲劳后分别为1.01±0.31m/s、3.68±0.59m/s、6.69±1.27m/s,该时段疲劳前后髋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存在无显著差异(p=0.383),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踝关节点的速度峰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3.动作启动时,数据经体重倍率标准化处理得出:疲劳前支撑腿蹬地峰值力量与体重的比值为1.23±0.28N/kg,疲劳后支撑腿蹬地峰值力量/体重为1.15±0.31N/kg;经检验,疲劳前后支撑腿蹬地峰值力量/体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疲劳前进攻腿足尖速度峰值为18.59±1.44m/s,疲劳后足尖速度峰值为17.17±1.71m/s;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可知,疲劳前后进攻腿足尖速度峰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疲劳前后支撑腿蹬地峰值力量/体重与进攻腿足尖速度峰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为r=0.772(p0.01)、r=0.852(p0.01);经检验,回归方程均成立,显示疲劳前后支撑腿蹬地峰值力量/体重(x1)与进攻腿足尖击打速度峰值(y)直线模型均拟合度高,呈显著正相关;疲劳前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4.641+12.897,(p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