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速度丢失阈值的卧推训练对大学生运动员上肢爆发力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会议日期:2023年
学科分类:040303[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摘 要:研究目的: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是利用动作速度与负荷、重复次数的相关关系,针对运动员监控和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训练方法。近十年来,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BT)在国外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VBT通过显示动作速度,能够提供运动员在热身练习期间或尝试第一组练习时的定量信息,教练员可以根据速度丢失阈值(VL)情况和已经重复的次数与运动员之前的完成情况进行比对,了解运动员在当前训练中的疲劳情况和努力程度,从而能够作出调整(增减负荷重量或激励运动员)。因此,VBT能够通过获取客观数据,有效地监控运动员的训练状态,从而通过自主调控保障训练质量。目前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经过前人的研究和开发,已经证实了在训练中采用VBT对篮球、足球、橄榄球等项目中对运动员上下肢体肌肉维度、最大力量、爆发力等方面有积极的训练效果。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在国外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上肢训练中的研究还相对很少。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在国内的研究还很欠缺。目前为止,对于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中速度丢失阈值(Velocity Loss,VL)在训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研究还较少。需进一步进行探究,因此,探究这种新型训练方式对上肢爆发力的影响十分有必要。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BT)这种力量训练方法具有负荷监控功能。它以相对负荷强度和向心速度成负线性的关系为原理,加以力-速监测系统、线性传感器、拉线测速、光电摄像和加速度计等仪器配合,实现了以速督练。VBT和PBT在肌肉力量训练上有相似的效果,但是,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所完成的重复次数较少。与PBT相比,VBT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速度丢失阈值上的应用主要是在快速力量和爆发力训练上,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的效果要比传统的力量训练更佳。目前的研究表明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速度丢失百分比为20%左右发展爆发力效果较好,但缺乏对20%以内的研究。所以在弥补传统训练不足的基础上,探究20%以内的速度丢失百分比对发展爆发力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不同速度丢失阈值(10%vs.20%)的卧推训练对发展上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上肢力量训练、上肢爆发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使用WOS、PubMed、research gat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关键词共得到38条结果。以upper limb and velocity loss为关键词共得到24条结果。以Power of upper limb为主题检索到82条结果。以bench press、Explosive power为关键词检索到66条结果通过上述方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索,了解当前VBT有关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理论,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实验法:招募24名男性大学生运动员作为本研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10%的速度丢失阈值组(G10,n=12)和20%的速度丢失阈值组(G20,n=12)。两组都采用史密斯机器械进行卧推训练。两组的均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每次4组的卧推训练。训练时使用VBT PRO拉线测速仪对两组的动作速度进行监控。G10组在动作速度下降到当前组内最快速度的10%时停止,G20组在动作速度下降到当前组内最快速度的20%时停止。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均进行卧推1RM、坐姿前抛实心球、坐姿胸前推实心球、30%1RM卧推平均速度、30%1RM卧推峰值速度、30%1RM卧推平均功率、30%1RM卧推峰值功率、60%1RM卧推平均速度、60%1RM卧推峰值速度、60%1RM卧推平均功率、60%1RM卧推峰值功率、30%1RM卧抛平均速度、30%1RM卧抛峰值速度、30%1RM卧抛平均功率、30%1RM卧抛峰值功率等指标的测试。数理统计法:使用Excel2013对实验数据进行录入和整理,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现。G10与G20两组以实验前的测试数据为基准,将实验后的测试结果与实验前的测试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组间测试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样本T检验和正态分布检验都通过spss25.0完成。利用Excel软件计算效应量(Effect Size,以下简称ES),研究表明ES具有与测量单位无关、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等基本性质,它可以解决P值无法刻画相关程度大小和差异大小的问题,也可以避免P值操控现象。根据常用标准,使用Cohen s d表示效应量[82],效应量被解释为:ES0.8时,干预对结果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最后完成相关图表的制作以呈现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