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机构进课后服务的模式探究与路径分析 收藏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机构进课后服务的模式探究与路径分析

“双减”背景下体育培训机构进课后服务的模式探究与路径分析

作     者:高洪森 刘洪俊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会议日期:2023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关 键 词:"双减"背景 体育培训机构 课后服务 模式探究 

摘      要:研究目的:双减政策的推出,5+2的模式随即产生,即每周五天,每天放学时间延长2小时,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开展体育活动或体育技能拓展课来丰富课后服务。政策中指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及社团活动,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于不能满足学生兴趣需求时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体育培训机构属于主要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之一,本文旨在基于对天津市XX区的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现状的调查基础上,对体育培训机构进入学校课后服务的模式及路径进行探究与分析,提高课后服务的多样化和质量,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天津市XX区的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尝试构建出体育培训机构进入小学课后服务的模式与路径。研究结果:首先通过对天津市XX区10所小学进行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学校能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但存在学校只是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缺乏体育活动。在课后服务中开展体育活动的学校中,大多以体育社团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后服务中,其中包含足球、篮球、排球、武术、散打、乒乓球、田径、跳绳、踢毽等项目,部分学校可选择项目较为丰富,但仍有学校存在可供选择项目过少的情况。通过研究表明,天津市XX区小学课后服务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如下:(1)部分学校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后服务的开展,体育活动种类较多,内容形式较为丰富。但存在少数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以教师辅助学生完成作业任务为主,没有安排合理有效的体育活动。(2)少部分学校安排了体育活动,但只开展了足球、篮球、武术等项目,课后服务中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种类较少,学生可选择性比较低。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需求,主要因素为专业的体育师资力量不够,不能有效满足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3)部分学校因场地器材因素,不能有效开展全面丰富的体育活动。(4)极少数学校存在因家长、学生自身因素不参加课后服务的体育活动。此种情况主要体现为学校提供了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台,学生也有参与的心理,但家长干预导致学生不能参与学生理想的课后服务的体育活动。(5)在随机调查的10所学校中,多数学校只是利用本校体育教师以及外聘各个所需体育项目的教练员进入学校的课后服务开展体育活动,均没有与体育培训机构开展合作的模式。综上所述,天津市XX区的小学课后服务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中存在学校与学校之间课后服务开展质量差距过大、开展体育项目不全面、专业体育师资力量缺乏、场地器材缺少、家长与学员个人因素等问题,而关于课后服务中体育项目的主要开展形式缺乏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系统合作模式。反观双减政策中提倡学校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于不能满足学生兴趣需求时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本文基于解决天津市XX区学校课后服务中的问题前提下,对于如何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对体育培训机构进入学校课后服务的模式与路径探究如下:(1)积极鼓励学校与体育培训机构开展双向选择,对于项目较综合且实力均衡的体育培训机构,在保证能满足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呈现一校一企的模式;但若出现单个体育项目比较突出的体育培训机构,学校可选择多家体培机构进入课后服务,呈现一校多企的模式,以满足开展各个运动项目的需求;在体育培训机构的场地、师资等情况都较好的前提下,无论是综合类项目和单项类项目的机构,都可以出现一企多校的模式。满足学校课后体育服务中开展体育活动的全面性需求。(2)体育培训机构在师资力量上严格把控,提高教练员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将教练员信息透明、公开化,供各个学校选择,解决学校师资力量匮乏情况。(3)充分利用体育培训机构的器材优势,开发便捷式器材入校园,尽量满足学校开展各个体育项目的需求。(4)利用体育培训机构原有客群基础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5)在形成系统的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时,要保证课堂质量,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为中心,促进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的多样化发展。研究结论:本次研究表明,天津市XX区的小学课后服务中开展体育活动现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双减政策引领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之间系统便捷的合作模式,推动体育培训机构进入课后服务,丰富课后体育服务形式,推动学生身体健康,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需求,为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