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功能代谢组学的斑蝥素致肾毒性机制研究 收藏
基于功能代谢组学的斑蝥素致肾毒性机制研究

基于功能代谢组学的斑蝥素致肾毒性机制研究

作     者:张建永 刘璟贤 王启益 何天目 李晓飞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药学院基础药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特色民族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遵义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会议名称:《中国毒理学会第十次全国毒理学大会》

会议日期:2023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摘      要:目的基于功能代谢组学阐明斑蝥素(cantharidin,CTD)致肾毒性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CTD给药大鼠的体内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进一步结合CTD联合油酰乙醇胺(N-Oleoylethanolamine,OEA))干预HK-2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斑蝥素致肾毒性机制。结果斑蝥素给药后,大鼠血清中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增加。病理结果显示CTD可导致大鼠肾组织出现血管壁纤维化,淋巴细胞炎性浸润和肾脏上皮细胞玻璃化等病理变化。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CTD可引起大鼠肾组织代谢轮廓改变,呈量-毒关系,并筛选到OEA,N-花生四烯酸甘氨酸等19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进一步干扰了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根据VIP值和FC值,筛选出OEA为功能代谢标志物。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发现CTD干预后,大鼠肾组织上游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G1B),N-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特异性磷脂酶D(N-Acylphosphatidylethanolamine-Hydrolyzing Phospholipase D,NAPE-PLD),和溶血磷脂酶D(Ectonucleotide Pyrophosphatase/Phosphodiesterase 2,ENPP2)蛋白表达量增加。此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OEA和CTD干预后,HK-2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水平升高,NAPE-PLD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α,PPARα)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采用功能代谢组学发现OEA在内的19种差异性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进一步扰乱了丙氨酸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其作用机制与CTD导致NOE、NAPEPLD和PPARα的水平增加有关。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