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文盲与非文盲的面孔整体加工特点 收藏
中国文盲与非文盲的面孔整体加工特点

中国文盲与非文盲的面孔整体加工特点

作     者:张丽娜 杨琪 曹晓华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同济大学哲学系 

会议名称:《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日期:2023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摘      要:学习阅读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脑的可塑性为学习阅读重塑大脑在加工语言材料(如单词)和非语言材料(如面孔)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过去的行为学研究表明:阅读习得能够影响面孔的构型加工。构型加工是指将面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加工,而不是以零碎或基于特征的方式进行加工。比如,Ventura等人(2013)采用面孔组合范式发现,葡萄牙文盲对面孔的整体加工强于非文盲,甚至拓展到房屋的整体加工上;Cao等人(2019)采用空间距离范式发现,中国非文盲比文盲对空间距离更加敏感;张丽娜等人(2021)发现,中国非文盲比文盲对面孔和房屋的倒置效应程度更高。虽然三项研究都认为阅读经验与面孔加工存在关系,但关于阅读经验在面孔构型加工的效应方向却不同。为此,Yang等人(2021)提出两种解释:(1)不同范式探测构型加工的不同维度(Maurer et al.,2002)。面孔组合范式反映的是对面孔选择性注意的失败;空间距离范式探测的是面孔特征之间的空间距离关系;倒置效应范式反映倒立面孔破坏了面孔典型的空间构型。(2)习得不同的文字系统类型可能调节面孔的加工模式。不同文字系统可能会塑造读者的注意分配策略,进而迁移到面孔加工上。为了排除由范式不同造成的结果不一致,我们采用面孔的组合范式开展了两项新的研究。在本研究中,要求参与者主动忽略面孔的下半部分,只关注面孔上半部分,并判断前后呈现的面孔上半部分是否相同。实验一采用2(文化水平:文盲vs.非文盲)×2 (刺激类别:面孔vs.房屋)×2(对齐性:对齐vs.错开)×2(一致性:一致vs.不一致)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文化水平为组间变量,刺激类别、对齐性和一致性为组内变量。我们招募了12名文盲(11名女性,M=61.3±5.7岁)及与其年龄匹配的12名非文盲(11名女性,M=60.7±3.2岁)。在辨别力A’上,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与文化水平相关的显著效应。在反应时上,文化水平×对齐性×一致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22)=7.57,p=.012,ηp2=.26)。简单效应分析发现,非文盲条件下,对齐性×一致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11)=8.09,p=.016,ηp2=.42),即在对齐条件下,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显著地快于不一致条件;在错开条件下,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对于文盲被试,仅发现对齐性的主效应(F(1,11)=11.740,p=.006,ηp2=.52),而对齐性×一致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11)=0.610,p=.451,ηp2=.05)。实验一表明,阅读经验能够调节视觉刺激的整体加工的速度。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实验二中进一步将实验材料从正常面孔改为特定空间频率范围(高空间频率(HSF)和低空间频率(LSF))的面孔。我们招募了13名文盲(12名女性,M=61.4±5.3岁)以及与其年龄匹配的13名非文盲(12名女性,M=60.5±3.0岁)。实验二采用2(文化水平:文盲vs.非文盲)×2 (空间频率:HSF vs.LSF)×2(对齐性:对齐vs.错开)×2(一致性:一致vs.不一致)混合实验设计。在辨别力A’上,我们仍然没有发现任何与文化水平相关的显著性结果。在反应时上,文化水平×空间频率×对齐性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10.30,p=.004,ηp2=.30),即对于非文盲被试,在HSF和LSF条件下,对齐条件的反应速度均显著快于错开条件;对于文盲被试,仅在LSF条件下,对齐条件的反应速度显著地快于错开条件;HSF条件下,对齐和错开条件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空间频率能够调节面孔整体加工的速度。总之,两项实验发现一致表现出中国文盲与非文盲的整体加工差异,为文字系统差异的解释提供了初步的证据,即学习不同的文字系统可能调节面孔加工方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