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静息态和任务态下的脑电特征研究 收藏
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静息态和任务态下的脑电特征研究

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静息态和任务态下的脑电特征研究

作     者:杨春花 丁琳 王震寰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数字医学与智慧健康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会议名称:《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四届全国学术年会》

会议日期: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关 键 词:非器质性失眠 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脑网络 

摘      要:目的:旨在探讨非器质性失眠症受试者静息态和任务态脑电特征相较于健康组的差异性。方法:分别纳入蚌埠医学院健康组10人,非器质性失眠症组10人,采用EGI高密度脑电设备记录受试者静息态、任务态脑电及行为学数据,其中任务态脑电选择数字N-back任务(n=2)。分析对比静息态脑网络连接、任务态脑电Fz、Cz、Pz点的P3潜伏期、振幅以及行为学数据。结果:(1)静息态:较于健康对照组,非器质性失眠组在Delta和Theta频段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强度,而在Alpha和Beta频段中,则显示出较高的水平;(2)任务态:非器质性失眠组Fz点的振幅在0-back(2.90±1.63,P=0.02)和1-back(2.82±2.12,P=0.01)任务中均低于对照组,2-back任务中Fz(380.20±94.99,P=0.01)、Cz[404.50(360.00,446.75),P=0.02]、Pz(408.70±84.25,P=0.03)的潜伏期均长于健康组,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3)行为学数据:较于健康对照组,当n=2时,正确率(0.75±0.08,P=0.03)和反应时间(970.64±154.28,P=0.04)具有显著差异。其余的差异不具备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静息态脑电和任务态脑电可在一定条件下对非器质性失眠症进行客观性评估,并且因其便捷性、客观性值得日后在临床上推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