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化认同: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阐释 收藏
文化认同: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阐释

文化认同: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阐释

作     者:刘健 丁保玉 韩雪 

作者单位: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会议日期:2022年

学科分类:040304[教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0403[教育学-体育学] 04[教育学] 

关 键 词:文化认同 传承 发展 内在动力 

摘      要:研究目的:武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精神坐标,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需要的是主体意识的建构以及对武术文化的认同。然而,造成目前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武术文化的认同,缺乏认同是武术文化传承和发展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本研究以文化认同理论视角,探寻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武术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危机,并为武术文化在新时代健康发展构建有益路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出发,对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第一,新时代武术文化身份的再审视。1)武术文化的内在表达。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祖先在社会生产中创造出的实践产物,其自强不息正道直行的价值主张和贵和持中求是务实的内在表现形式,遵循着家族血缘和师徒传承方式,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当今仍然以丰富的形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2)武术文化的外延表现。武术自出现以来,武术礼仪也随之而出现,不仅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成为个体文明行为的规范与准则,甚至融入到国人的血液,成为塑造民族性格的重要原因。第二,认同异化:武术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的危机解读。1)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导致武术本土文化的弱化。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体育的意识形态逐步将武术西方化,想要更好地发展,武术文化必须认同自己的身份,必须脱离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思维额束缚,必须要有精神力量的支撑。2)原生文化环境的消解,导致武术发展空间的压缩。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国内国外双重因素的影响,武术文化的传承空间、发展空间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武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耕土壤和已被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方式日渐取代,导致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速度缓慢。3)技击本质文化的裂变,导致武术发展方向的偏离。武术文化是一个整体,其本质就是技击,受西方体育观念等多方面的冲击,衍生出竞技武术等多种新兴武术形式,逐渐淡化了武术的技击本质,要明晰技击才是武术的本质,竞技武术只是武术西方化的产物,要有主次观念才能控制武术文化的发展方向。4)个人价值追求的激增,导致武术文化供给的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武术文化伴随着流行的文化的发展,成为我国青少年学生眼中时尚的象征,时尚的项目是青少年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们喜欢更简单、更轻松、更快乐的武术,以缓解课堂中学习的压力,释放青春的活力。对于青少年而言,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武术,而是武术教育供给在内容方面出现了选择性失语。第三,认同坚守:武术文化面向未来发展的路径构建。1)传承武术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观念。站稳文化自信的立场,达成共识,我们必须高举我们必须深挖武术本土文化的内涵,正本清源,不忘本来,展望未来,才能保障武术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2)提升武术发展空间,加强武术生产的引导。武术的生产引导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层面政治化生产的引导;二是学校层面教育化层面生产的引导;三是社会层面大众化生产的引导。3)控制武术发展方向,促进武术本源的回归。技击是武术的本质,把握武术发展的正确方向,脱离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思维束缚,重塑武术文化形象,彰显武术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实现武术发展重心由竞技向传统本源的回归。4)增加武术文化供给,深化武术结构的改革。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大力推进,武术文化的供给体系也要协同完善,处理好供给结构、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形态这四个构建要素之间的关系,注意四个要素是多向互动、相互耦合的动态平衡系统,需要通过有计划、系统性地协同和整合武术文化供给体系的资源,以满足个人价值的需求。研究结论:武术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缺乏对武术文化的足够认同,尤其受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意识形态的侵扰,压缩武术文化的发展空间、偏移武术文化的发展方向、降低武术文化的自我供给;因此,要传承和发展好武术文化,首先要抵制西方竞技体育的霸权,树立文化自信的观念,强化主体意识的养成,增强主体文化的认同。同时,要加强武术文化生产以扩大武术发展空间、促进武术本源回归,调控武术发展方向,深化武术结构性改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