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张仲景“益肾精、助气化”学术思维及其在消渴病中的应用 收藏
论张仲景“益肾精、助气化”学术思维及其在消渴病中的应用

论张仲景“益肾精、助气化”学术思维及其在消渴病中的应用

作     者:石岩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会议名称:《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

会议日期:2015年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关 键 词:消渴 张仲景 益肾精 助气化 

摘      要: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汉代张仲景最早对此病机进行了阐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说明了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肾阳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根本,肾阴和肾阳可以促进和协调整个水液代谢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功能。肾精内亏,因虚成损,积损成劳,可病消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则说明肾精化肾气,合三焦、膀胱而通行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腠理毫毛,通过气化作用为津液代谢提供动力。肾气不充,气化失职,津液不运,则病消渴。张仲景发挥《难经·十四难》损其肾者,益其精而升华益肾精、助气化辩证论治消渴病的思维对后世从肾论治消渴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后世薛己滋阴补肾与温补命门协调互用、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李中梓以先天资后天、以后天养先天等温补理论的形成及学术流派的发展影响深远。消渴病病机繁冗复杂,此虽言消渴病发生发展与肾的关系密切,然临证亦可见燥热伤津、胃热炽盛、痰浊内阻、瘀血内停、水湿不化、气化不利、肾阳亏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等诸多证候,医者唯先辩明标本虚实,有是证用是法,灵活运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