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状灰岩:F-F事件在广西全州地区的地质记录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会议名称:《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
会议日期:2018年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0901[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7[理学]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南岭成矿带中西段地质矿产调查》(编号:DD20179182) 《广西1:5万梅溪幅、窑市幅、江头村幅、资源县幅、龙水幅和黄沙河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号:1212011120798)联合资助
摘 要: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F-F)之交,地球环境急剧变化。广西作为我国南方泥盆纪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对该事件具有较好的记录。通过对广西全州东山剖面进行系统的化石采集和研究,发现在剖面第50层牙形石***首次出现,据此确立了佘田桥组和锡矿山组的界线,且研究区内佘田桥组和锡矿山组分别对应国际地层单位的弗拉斯阶上部、法门阶下部。在实测剖面中,佘田桥组上部广泛发育厚层状砂屑灰岩,代表高能浅水潮坪沉积环境;与佘田桥组接触的锡矿山组下部所发育的薄层瘤状灰岩、泥灰岩、泥岩则代表着一种低能深水浅海沉积环境;而锡矿山组再次出现的大套厚层状砂屑灰岩指示该地区又变成了高能浅水沉积环境。综合重点层位的化石特征以及岩性岩相特征,我们认为:研究区在泥盆纪弗拉斯期晚期发生了显著的海侵作用,海平面显著升高;在经历短暂的深水沉积环境后,研究区在法门期早期再次发生明显的海退作用,海平面显著降低。在较短时间内,海水深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对于生物的生存具有重大的影响。